分享

改善蛇纹:搁置三个月的新模终于量产了

 寡人我爱美女 2022-03-05

扬塑慧美,科学注塑;精益赋能,落地执行。与您共享看得见,摸得着的注塑理念;共同推进可落地,即效益的技术动作。

图片

三十年前,能调满胶,没缩水算牛逼,老板要给配对讲机。

二十年前,能调水口位流纹,能调变形算高手,老板见你都握手。

十五年前,能调尺寸,能调亮印(应力痕)也称大师,天天有人给买水喝。

十年前,会调导光板、背光源、光学透镜产品可以在车间横着走。

蛇纹只是属于流纹的一种不良现象,对大厂来说不算什么难题了。但对一些外观要求不高的小厂的注塑师傅来说也不简单。

年前的一天,应邀去东莞一家小厂帮忙调机改善产品蛇纹。中午到工厂,十几台伊芝密摆成一排。老板很热情,叫里面的万师傅把模上好,把料烘上。然后带我去饭馆吃饭,跟我聊一些工厂的历史。

饭后回到办公室,边泡茶给我喝边拿一个长20多公分,宽10多公分枫树叶状的产品给我看,说是玩具蝙蝠的翅膀。我拿在手上翻转看了一遍,一侧边胶位约一点五公分厚,另一边薄。ABS 料,加珠光白色粉。

老板叹口气说,今年行情不好,压克力饰品没什么单。托了好多关系才接到上市公司玩具厂的单来做,不求赢利,只求能养员工。产品主要问题是浇口处气纹,请了几个主管级别的注塑师傅来调机都没调好。搁置了三个月,现在客户催急了,说再调不好就拉模回去了。

图片

我看了看,产品表面浇口位到对面边缘有一条像蛇一样盘绕的纹,俗称蛇纹。以前很多师傅把流纹、蛇纹、射纹、波纹统称为气纹。所以老板说是气纹,我一点也不奇怪。

对于做透镜的师傅来说,这个问题是小儿科。但听老板说请七八个主管来调过,所以我不敢掉以轻心,夸海口,跑火车了,以免真调不到下不了台。东莞本身是制造业第一名城,注塑厂遍地,到处都是藏龙卧虎的注塑高手。

老板见我沉思,不像之前请来调机的那几位主管能高谈阔论,分析得头头是道,就以为我心虚了。

茶喝饱了,万师傅把那套模也挂好了。老板半信半疑地带我下车间。

万师傅调了几模放在工作台上,漫不经心地对我说料已烘好了,就看你的了。

吃饭时听老板说,万师傅也有二十多年的注塑工龄了,调厚胶位压克力饰品是老司机了。

流纹是厚胶位产品常见问题,他都调不出来,肯定有些难度的。所以我不急于动手调机,只是拿一模产品看了看,边想对策,边说不急。

我调机需要安静,不喜欢有旁人叽叽歪歪、指指点点。万师傅见我迟迟不敢动手,偷偷笑了一下,嘀咕一句,就走开忙別的去了。

图片

等他走了,我才打开模具。模具一出二穴,一左一右配套。

我先把模具分型面和排气槽油污擦干净,调模适当,避免产生困气。

打开射胶画面页,看万师傅调的参数分四段射胶:一段慢速打水口,二段低速进浇口,三段快速打到产品90%,四段低速打满,再转保压调缩水。调机思路没错,但产品还是有流纹。

我打短射,找到水口的位置。下一模又找浇口的位置,发现两穴进胶不均匀。

我要的效果是两穴刚好进胶黄豆那么大。调整二段位置和速度,有一穴像黄豆那么圆了,有一穴还是像蝌蚪状。

我知道这穴蝌蚪状的还不行,还是会有流纹。又开始调整二段压力。

这时老板过来了,看我调了十多模还没满胶。有点怀疑我的技术了,就说,这个产品是很难调的,客户的主管也过来帮忙调过,也调不好。

我拿一模走胶版给老板看,说把浇口加大一点,两穴进胶平衡就好调了。老板说,之前来的几位大师傅也这样建议,但客户不让动模具,说有装配结构,不能改模。

我这人死脑筋,喜欢啃硬骨头。也感觉有希望能调好,就说我再想想办法。

当二段压力减到25时,终于两穴的浇口都成黄豆那么圆了。保压位置改为原来的,三段四段不变,关安全门,打两模。第二模出来没有流纹了。把保压再调整,产品饱满一些。打四五模都没流纹,比客户的标准样版还好。

图片

我就知道他们调不到的原因:

1、 浇口位置没找准确。

2、 压力、速度与位置不匹配,二段缓冲不够慢产生流纹。

3、 两穴进胶不均匀,浇口位置要恰到好处。过少控制不住流纹,过多又冷胶。

看产品正常了,赶紧架机械手吸,十多模正常落到传送带上。我拿两模给老板看,老板赶紧开车送去给客户确认。

一个小时后,老板来电说客户看了,可以先生产,但有两个问题要改善:一是表面有小麻点状,二是重量超重了1.5克。

我心想,这客户太挑了!那么大的产品,又偏厚,又要外观饱满,一模超重1.5克有什么要紧?想是这么想,但没说出来。

我也知道客户的要求就是品质标准。加工厂只有能满足客户刁钻的要求,才能多击败几家竞争对手。

老板也说,这料是客供料,客户发料是按他们的ERP 系统的产品单重发的。玩具厂都这样,损耗多了,补料相当麻烦。

加工厂本来利润也不高,还贴料,那岂不是白忙?我跟老板说,先解决麻点再解决单重吧。

我用模具清洗剂把前模型腔清洗一遍,仔细看纹面没有发现异常。就把第三段压力速度加大一些,打几模出来麻点状少了。

图片

下一步改善单重。

1、 先把背压再减小一点。

2、 保压切换位置加一下。

3、 保压压力和时间也减一减。

4、 减到看不出明显缩水。拿一模往电子磅一放,比客户样版轻0.3克,就开始量产。

两个小时后,老板回来问机台怎么样?

我说,开起来了。

老板问周期多少?

我说,要130多秒。

老板“啊”了一声,问能不能调快点?

我说想想办法:

1、 把冻水机降到15度,让模具冒冷汗。

2、 把模具的连接短管去掉,改为直进直出。

3、 周期降到70秒,产品出模是软的。就拿一个大桶装满水,机械手夹出产品就扔进水里冷却。冷却完捞出来没有变形,没有缩水。

但不一会儿,水就烫了。我又找一串弹簧式的弯铜管,两头接通冻水,放进水桶,水温很快降下来了。

看差不多了,就到车间门口抽烟喝水。过了半个小时,正想撤离,机械手报警。我过去看,有一穴只出来一个黄豆,有一穴成大饼。机械手没吸到另一穴,报警的。我观察是模温过低了,另一穴流动不好,冷胶了。

调二段速度、压力、位置都作用不大。观察一会儿,要么有流纹,要么还是五六模出一模大饼。模具设计已限制了调机的范围,就像开车进了一条狭窄的上坡山路,快一点轮子就跑出路边了,慢一点又容易熄火。

图片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1、 我看水口流道很长,模具又是冻水,影响料的流动。就把唧咀敲下来,把唧咀孔加大一些,这一点不需要征求客户同意。

2、 再看喷咀是长喷咀,发热圈只包到一半。就换了一个长的发热圈。把前段温度加多10度,解决料的流动问题。

生产一个小时没问题,两个小时没问题。老板打电话跟客户汇报,客户也拜工程师过来现场再确认。

晚上六点半,客户工程师来了,观察半小时没问题。只说改一下包装,用胶箱装,不要碰缺边缘利角。

老板很高兴,大手一挥说,上车,吃饭去。

本文作者姚国站▼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