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百九十七、阴虚

 仲景中医交流 2022-03-05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阴虚

【治病策略】

阴虚:

1肺阴虚者症见干咳,少痰,咽燥口干,潮热盗汗,甚则失音或痰中带血。舌干少津,甚则舌红无苔,脉细涩,或细数。

2肾阴虚者症见眩晕耳鸣,其则耳聋,潮热颧红,腰膝酸软,口干下欲饮,咽痛舌疮,甚则失音羸瘦,两足痿弱无力。舌干少津,甚则舌红,脉沉细无力。

【辩证诊断】

1阴虚吐血,与阳虚吐血不同。阴虚吐血者,人必安静,不似阳虚之躁动不宁也。阳症必大热作渴,欲饮凉水,舌必有刺,不似阴症之口不渴而舌胎滑也。

2阳虚中风:神昏;阳虚中风:心中明了。

3痨症与虚损症,外症大相似而治实不同。

1虚损者,阴阳两虚,故虚损可用温补,人着单衣,此着复衣者为虚损。

2痨症阴虚阳亢,故痨症用清补,而忌用温也。人着复衣,此着单衣者为痨;一骨蒸而热,一营卫虚而热故也。

4阳虚导致恶梦连连,阴虚导致失眠,受惊吓后心神不守也失眠。

5肝病有肝气郁结、瘀血停着、肝阴不足,大抵胀痛多属气郁,刺痛多属血瘀,隐痛多属血虚。

6、(1舌形扁血虚舌形胖气虚

2舌头太大血虚心阴虚);如果有时肥大,是心阳虚

3一般舌体增大血瘀症、水湿过剩齿痕一般是脾虚、肾虚

4舌头瘦小一般是长期疾患造成体虚,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7、(1气虚:肺气虚者症见短气、自汗、气怯音低,时寒时热。可兼咳嗽,易总感冒。舌质淡,脉软无力。脾气虚者症见食欲不振,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平素四肢困乏,懒于言语,色萎便溏。舌淡苔薄,脉软无力。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2血虚:心血虚者症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纷纷,面色少华。舌淡,脉细或结。肝血虚者症见头晕目眩,耳鸣胁痛,易于惊惕。妇人月事不调,甚者经闭。舌淡,脉弦细或细涩。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3阳虚: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心阳虚者心悸、气短,动则气促,神倦嗜寐,心胸愁痛,面色苍白,舌淡或紫黯,脉细弱或结而无力,或虚大无力。脾阳虚者症见面萎食少,纳减腹胀,腹中冷痛,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大便稀溏。甚则完谷不化,舌淡白,脉虚弱无力。肾阳虚者症见面色苍白无华,形寒肢冷,腰膝冷痛,阳痿早泄,或五更泄泻,尿多或小便失禁。舌体淡胖,边多齿印,苔白,脉沉迟。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杜仲、肉桂、附子等。

4阴虚:肺阴虚者症见干咳,少痰,咽燥口干,潮热盗汗,甚则失音或痰中带血。舌干少津,甚则舌红无苔,脉细涩,或细数。肾阴虚者症见眩晕耳鸣,其则耳聋,潮热颧红,腰膝酸软,口干不欲饮,咽痛舌疮,甚则失音羸瘦,两足痿弱无力。舌干少津,甚则舌红,脉沉细无力。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5两虚:体虚者亦常出现两虚之体:气阴两虚: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气血两虚: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相应膳食:气血:鲫鱼豆腐汤;气血双补汤;药膳鸡。

【辩证治则】

1津虚即阴虚,阴虚则为脑转耳鸣或耳聋。阴虚就要把津液补足,常用人参、红枣、茯苓、炙甘草、生姜。张仲景轻补用生姜、炙甘草、大枣:中补用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枣;重补时用人参、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枣。

2伤寒烦躁

1有下后而烦躁者,若下后而烦躁,乃阴阳虚极,不能养心与膻中也,必须用人参矣。

A阴虚者,夜重而日轻;阴虚者,宜于补阴之中少用人参以补阴;

B阳虚者,日重而夜轻也;阳虚者,宜于补阳之中多用人参以补阳。

2有不下而烦躁者。不下而烦躁者,乃邪感而作祟,断不可用人参

3伤寒下利,每日十余次,下多亡阴,宜脉之虚矣,今不虚而反实,非脉之正气实,乃脉之邪气实也。正虚而益见邪盛,不亟补正,则邪盛而正必脱矣。论此症,亦死症也。于死中求生,舍人参实无别药。宜用人参一二两,加茯苓五六钱同服,庶正气不脱,而水邪可止也。

4胃中液亏,则咽中燥。肺藏阴伤,则喉中梗塞,咽喉所以不利也,麦门冬汤。

5老年干眼症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肺阴不足型 患者除了干眼症特有的表现外,还伴有白睛可见血丝、干咳少痰、咽干口渴、便秘等症状。肺具有通调水道,维持正常水液代谢的功能。肺阴不足则会导致其通调水道的功能障碍,眼睛缺乏津液,发为干眼症。 这类型干眼症的治疗应以养阴、润肺、清热为主。

2肝肾阴虚型 患者除了干眼症特有的表现外,还伴有半夜口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寐多梦等症状。肝藏血,开窍于目,泪为肝之液。肝阴虚则藏血亏虚,又因津血同源,则津液化生之源不足,泪液匮乏,目珠失于濡润而干燥不适。肾主水,肾阴亏虚则津液不足,不能上濡于目,目失津液濡润而发病。由于肝、肾同源,所以临床上单纯的肝阴虚和肾阴虚少见,多为肝肾阴虚。

6补气益阴,莫过于桂枝、人参、生姜,益阴恋气无过于芍药、甘草、大枣。故前贤云:“桂枝得人参,大气周流,气血足而百骸埋,人参得桂枝,通行内外,补营阴而益卫阳”

【辩证比较】

1、(1气虚者,用六君子汤、四君子汤。

2血虚者,用四物汤。

3肾虚无火者,用肾气丸;肾虚有火者,用六味地黄丸。

4肺虚者,用生脉散。

5心虚者,用归脾汤天王补心丹

6肝虚者,用建中汤(小建中汤)。

7胃虚者,用四君子汤。

8脾虚者,用补中益气汤。

9郁症,用消遥散。

10伤风,用小柴胡汤参苏饮

11有热者,用二黄汤

12胃热甚者,用竹叶石膏汤。

2干姜附子汤、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比较

干姜附子汤

四逆汤

四逆加人参汤

茯苓四逆汤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

炙甘草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

炙甘草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 人参一两

炙甘草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 人参一两 茯苓四两

阳虚,没有阴虚,白天烦躁、夜里安静

阳虚、阴虚+ 急迫症、厥逆

+ 津液丧失太多

+ 烦躁

【经典回顾 

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2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疼;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

3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咳甚,上迫肺也。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

4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

5鸟师曰:阴阳之亡,非旦夕之故也,曷不于未亡之前先治之?岐天师曰:大哉言乎!亡阴亡阳之症,皆肾中水火之虚也,阳虚补火以生水,阴虚补水以制火,可免两亡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