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骨密度检查?老年人群该如何检查?医生一次说明白

 沙漠之人 2022-03-05

人体的骨骼钙质,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流失。特别是对于老年朋友来说,骨密度降低,骨骼强度下降,很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如果不能及时治疗,骨骼非常容易断裂,严重时一个喷嚏就可能导致骨折。因此,骨密度检查就显得十分重要。

人体骨骼密度在30岁到达顶峰,随后大概在40岁左右骨骼密度便开始下降。在门诊过程中,很多中老年朋友非常害怕骨质疏松,甚至刚过40岁就想着做密度检查,那么究竟哪些人应进行骨密度检查?怀疑自己患有骨质疏松,做了骨密度检查,手里的检查报告又该怎么看呢?

下面李医生会就骨密度检查的相关知识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科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图片1

什么是骨密度检查,有什么用处?

骨密度检查,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关于骨骼的检查。是通过对骨骼矿物质密度的检查,来检测骨骼强度的一种方法。这种检查方式,也是目前最有效地预测骨折风险的重要指标。

年龄的增长使得我们的骨骼不可避免地流失,当骨量新生速度赶不上骨骼组织的分解速度,就会出现骨质的减少。骨骼在钙质或其他矿物质流失这一过程中,密度更小,变得脆弱易骨折。而通过骨密度检查,不仅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还可以用于检测骨质疏松的治疗是否有效。

文章图片2

因此,骨密度检查对于检测骨量的丢失,以及评价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效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既然骨密度检查如此重要,那哪些人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查呢?

哪些人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查?

上文中也有提到,骨密度检查是检测骨量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它能够预测骨折发生的危险性,对于骨质疏松倾向的老年人群,特别适合做骨密度检查。

那老年人群骨密度检查的标准是什么呢?一般建议65岁以上的女性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骨密度的检查。处于该年龄段的女性是患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这是因为,女性群体的骨储备量相较于男性要少,而绝经后的女性由于缺乏雌激素的保护作用,骨量降低更是多见。

文章图片3

而对于男性群体来说,虽然相较于女性群体的骨储备量要多,但随着年龄增大,骨骼密度也会逐渐下降,骨头也难免有越来越松的可能。因此,对于70岁以上的男性群体,每年也需要至少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来检测骨密度状况,进而进行相关的干预治疗。

对于没有达到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如果有患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也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查。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轻伤而导致骨折的情况。
  • 患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 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也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 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发生过腰椎压缩性骨折。
文章图片4

对于存在以上高危风险因素的患者,可以做一个骨密度的检查。同时,骨密度检查还可以了解骨骼的生长状况,对于儿童和青少年,也可以通过做骨密度检查,来避免缺钙情况的出现,更好的促进骨骼生长。

骨密度检查的方法有哪些?

1、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

这种骨密度检测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较为可靠的一种检查方式。该检查项目可以测量全身的任何部位骨量,精确准度较高。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属于X线检查的一种,所以有一定的辐射,但辐射并不大对人体影响较小。

主要的测量部位包括脊椎、髋关节和腕关节,对于骨质疏松的诊断有着重要作用。新型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测量仪,还可用于椎体形态评估及其骨折判定。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以及复查结果有着重要作用。

文章图片5

需要注意的是,该种检查方式在进行正位腰椎测量时,极易受椎体及后方的附件结构的影响,像腰椎退行性病变、椎关节的骨质增生椎小关节的骨质增生硬化、腹主动脉钙化等都会影响到测量结果。另外,还要注意在没有进行横向质控时,不同的DXA测量的结果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2、定量CT

这种检测方式,不仅可以测量松质骨,还能测量皮质骨的体积密度,对于骨质疏松早期松质骨的丢失状况能够及时地检测。定量CT能够有效的测量脊椎的骨头密度,其腰椎测量结果,能够预测椎体骨折风险。

定量CT的测量部位,通常为腰椎、股骨近端。但需要注意的是,定量CT的辐射相较于第一种方法要大,因此在相同条件下,医生通常建议使用辐射相对较小的检测方式。

文章图片6

3、超声检查

这种检测方式,可以用来测量足跟、桡骨等部位的骨密度状况,以及骨折发生的风险程度。能够反映骨矿含量,以及骨结构还有骨强度等状况。相较于前两种检测方式,超声骨密度检测没有放射源价格低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检测方式的准确度相较于前两种方式差一些。

文章图片7

以上是常见的骨密度检查方式,三者各具有优势。具体选择何种检测方式,还要依据病情以及个人的需要选择。那拿到骨密度检查结果又该怎么看呢?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骨质疏松呢?

怎么看检查结果?“T值”和“Z值”代表什么呢?

拿到检查结果时,会看到各种数据(如下图所示),那怎么看自己的骨密度状况?结果中的“T值”和“Z值”又代表什么呢?

文章图片8

骨密度检查,主要是看“T值”和“Z值”。T值反映的是与同性别、年龄较小的人相比,自身骨量的相对值。Z值反映的是与相同性别、相同年龄的人相比,自身的骨量的相对值。对于年龄较大的男性群体,以及绝经后的妇女来说,主要看T值。具体如下:

  • T值介于 1和-1,这个范围内的T值评分一般都是正常的,属于正常的骨密度值,不需要进行相应治疗。但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骨量的丢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加强锻炼,多多晒太阳,适当地补充钙元素来预防骨质疏松。
  • T值介于-1.0到-2.5,这个范围内的T值评分属于低骨量密度值。这个范围的骨密度低于正常值,但还没到达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所以这类情况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较其他人的更大。对于这种情况,主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是通过各种方式,来预防骨量的丢失。
  • T值小于等于-2.5,这个范围内的T值评分,提示该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症。对于这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通过抗骨质疏松药物,以及口服维生素D和钙剂补充来补钙。平时也要加强锻炼,提升骨骼肌肉的力量。
  • T值小于等于-2.5且伴有脆性骨折,这种情况属于严重的骨质疏松。对于这类患者,更加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相关的骨质疏松的治疗。
文章图片9

那“Z值”又代表什么呢?“Z”值更多的是针对儿童以及年龄较大的群体之外的人群。当Z值结果为负值(-号),则表明骨骼密度低于同年龄阶段。当结果正值( 号),则表明骨骼密度高于同年龄阶段,自身更加强壮。

写在最后

总之,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建议可以通过骨密度检查,检查一下自己的骨密度状况。对于骨质疏松症要尽可能地早发现早治疗。

而对于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也要定期地检测自己的骨密度变化,进而对治疗的效果有一定的了解,根据病情来选择和调整治疗方式,更好的应对骨质疏松。

我是李医生,您的健康,我来守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