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于70年代 | 八十年代那些总也用不坏的老家具

 haior 2022-03-05

小时候我家住在平房里,十来平米的空间可以说是一间屋子半间炕,家具虽然不多也摆得满满当当,为了节省空间,作为木匠的父亲自己动手打制家具,大到立柜、床铺,小到马扎儿、洗脸盆架,大大小小的木制品颜色协调、式样新颖、做工精细,在邻里中独树一帜。那些出自父亲手中的家具陪伴我长大,至今仍记忆犹新。

我家当时有一南一北两间平房,酒柜、高低柜和八仙桌摆在北屋,立柜、写字台和沙发放在南屋。这些家具在八十年代家家都有,样式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就是摆放位置,要依据房间的大小合理分配。

生于70年代 | 八十年代那些总也用不坏的老家具模仿七八十年代装潢风格的展览

梧桐柜在我家叫大立柜,分为三个开门,中间门上贴有大半面镜子,两侧的柜门各开有一个玻璃窗,窗内挂着绿色的折叠布帘,柜门的四角粘着木雕花,是父亲手工雕刻的。大立柜几乎放满全家人的棉衣、毛衣,部分鞋,是除了被阁子之外最大的储物空间。我小学毕业时,曾经在大立柜的角落里翻到一本《红楼梦》,偷偷地看了很久,当时我想不明白为什么母亲要把这本书藏起来。

生于70年代 | 八十年代那些总也用不坏的老家具制作大立柜的工人

我家没有高低组合柜,只有低柜和高柜,分别摆放。低柜分左中右三部分,两侧是两扇柜门,柜子里放薄衣服;柜子内还镶嵌着一个推拉抽屉,用来放袜子。低柜中间部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玻璃推拉门的展示柜;下层柜门用于放书和文具。高柜分上中下三层,上层是玻璃推拉门的酒柜,放白酒和装饰品;中间层是两个大抽屉,用于放置放筷子、擀面杖等炊具;下层有两个柜门,一个放碗碟、调料视为碗橱;一个放米面杂粮,视为储粮。

生于70年代 | 八十年代那些总也用不坏的老家具许多人家里都有的高低柜

我家的写字台又大又高,三个抽屉、两个柜门,放着手电筒、蜡烛杂物和各种木工工具,我人小坐在写字台前写字很费力,所以很少使用写字台,平时都利用缝纫机面板当书桌,坐在凳子上高度正好,还能透过窗玻璃看小院里的四季交替。

生于70年代 | 八十年代那些总也用不坏的老家具把缝纫机当作书桌

我最中意的家具是一把儿童座椅。卯榫结构、链接得一丝不苟,和标准座椅一样的款式,简单大气,实木看起来很厚重,重量不轻。因为整个椅子刷的是清漆,所以木头纹理清晰可见,椅面打磨得十分光滑,椅座前宽后窄,非常舒适。我每天坐在专属的椅子上面,吃吃喝喝,俨然一副“座山雕”占山为王的感觉。

生于70年代 | 八十年代那些总也用不坏的老家具记忆中的儿童座椅

好有一个造型独特的“三脚凳”,又高又陡,我有一次坐在凳子上翘着二郎腿吃西瓜,被摔得人仰马翻,西瓜皮飞出老远,有了阴影,平时不怎么使用。还有一把儿童帆布躺椅,也是父亲亲手做的,是我夏天的最爱,半躺在上面数星星,是我记忆里最惬意的时刻。

生于70年代 | 八十年代那些总也用不坏的老家具母亲一直保留着的三脚凳

长期在一旁看父亲干木匠活儿,我比其他孩子认识了更多的木工工具,锯、刨、凿、锉、墨斗……至今抽屉里还保存着父亲留下的小刨子,小到只有一寸,却无比锋利。我对刨花的气味有种特别的偏好,记忆中有阳光的暖煦、父亲的热汗、还有刺耳的刨丝声。那时父亲帮我装锯末,一起运送到学校,用于给班级拖洋灰地,是一件他高兴我快乐的事。现在想想,父亲对我的爱是在做工中完成的,可惜那时我不懂,如今我懂了,可是父亲已经离开我十八年了!

生于70年代 | 八十年代那些总也用不坏的老家具父亲留下的小刨子

这些老家具很结实耐用,十几年过去都没有损坏,只是颜色暗淡了许多,随着搬迁,被组合家具所替代,我唯一不喜欢的三脚凳被母亲保留了下来。如今我又想起来那些老家具,写这篇文章记录一下,算是留作纪念吧!

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