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域三十六国掠影

 文超公馆 2022-03-05

库尔勒市中心的人民广场,宽敞而恢弘。其间有下沉式的歌舞池,大冬天也有人围聚着,曼舞轻歌,其乐融融。周围是环形的走廊,长约百余米,游人环绕步行,可以轻松愉悦的闻睹鉴赏远近的景观。如果注意脚下,花岗岩地面上每走几步还镶嵌有一幅精美的石刻图记,——共成六六之数,主题谓之“西域三十六国”的石版画。这正是新疆古代文化的精粹部分,西域历史文明的煌煌象征了。

所谓“西域三十六国”,本是一个简而言之的称呼,是指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玉门关外、新疆境内一系列城郭诸国和游牧部落的总称。看过西游记的同志,大概都曾有过无数玄妙的体会。

这些国家都有着谜一样的故事。看看这一串名字:楼兰、且末、精绝、拘弥、于阗、皮山、莎车、西夜和子合;尉犁、焉耆、龟兹(音“秋此”,今库车)、乌垒、姑墨(今阿克苏)、疏勒。以及东、西且弥,东、西蒲类,前、后车师等……

追溯到中原地区的战国时期,在塔里木盆地四周和天山谷地,散居着许多原始的人群聚落。这些聚落或大或小,散落在水草丰美的一处处绿洲上。人们大多从事农业生产,也有的靠放牧牛羊和捕鱼打猎维持生活。到西汉以后,这些部落渐渐有了发展和积累,有了向外扩张的需要,乃不断处于大吞小、弱变强的分裂与重新组合过程中,后来,它们又分化组合成几十个互不相属又息息相关连的地方政权。

这些各自为政的国家“疆域”都不大,人口最多的大概不过七八万,偏僻蔽塞的地方不过千人左右。所谓“国”者,城邦而已,不过是指分布在西域各处而相隔遥远的不同城镇而已。

精绝国,也叫尼雅。在今新疆且末县和民丰县之间。西汉时人口3360人,农业为主,生产希腊风格的木刻家具。王城精绝城,在尼雅河下游沙漠中。前60年属西域都护,东汉时为于阗所并。唐时期都城尚存,称尼穣城。清代称之为尼雅城,故址在尼雅河下游大沙漠中。它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要驿站。这个绿洲之国,究竟如何变成“沉沉沙海中的废墟”了呢?不清楚经历了多少风雨春秋,支撑精绝国农耕灌溉的尼雅河干枯了,精绝国的臣民流着眼泪离开故土,沿着尼雅河寻找新的水源。但流沙肆虐,水土流失。曾经辉煌的国土被沙漠覆盖。这里有世界上最早的森林保护法,是用佉卢文铭刻的,也叫“驴唇文”。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个神仙叫“驴唇仙人”常年住在雪山上,由于精绝国瘟病流行,国王带领子民上山求仙,得到驴唇仙人的救治,病情才有所控制。国王就求仙人来做本国的国师,精绝国东汉时并入善鄯。

关于精绝城的消失,在《大唐西域记.卷十二》中记载了尼雅河边的一个尼穣城在沙尘暴中神秘覆灭的故事,就是指精绝国的王城。斯坦因认为汉晋时期精绝国治下的古尼雅遗址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废弃了。尼雅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价值极高,证实了尼雅曾是丝路古道上重要的国际经济文化的交汇点,也是古中国、古希腊、古印度和古波斯四大文明在地球上的一个罕见的交汇点。尼亚城的消失犹如东方的庞贝城。尼雅遗址出土的佉卢文文书中记载了一些极为感人的爱情故事,至今当地也流传着不少催人泪下的动听故事。精绝之谜仍等待着世人去破解。

扜弥国,都城是扜弥城。后被精绝国所灭,改名为宁弥。

于阗国的国王崔萨旦那建都在西城,本来不信佛法。有一位商人带着一位名叫毗卢施的比丘,在城南杏树下,向国王禀报,说有人在此看见仙人阿罗汉参佛,国王降罪毗卢施,如果你能带着佛显身,我就信佛,毗卢施鸣钟告佛,即遣罗侯罗变形为佛从空中现身,国王由此佩服的五体投地,从此于阗成为法藏部小乘佛教传播中心。每年河水暴涨,昆仑山上滚落下来大量的玉石,这种玉就是著名于世的和阗玉,以羊脂玉为最珍贵。它们散落在于阗国的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中下游一带。远古时代的于阗居民在河中采玉、攻玉,是玉石之路的源头。

于阗国素来有尊鼠之说。有一次匈奴数十万大军侵犯于阗,就在鼠壤坟旁屯军驻扎,当时于阗国王只率数万兵,难以抵挡和取胜,国王得知有神鼠灵佑,便命将士天亮前出发,长驱直入袭击敌人,匈奴军闻之大惊失色,骑马穿甲迎战,不料,马鞍、军服、弓弦、甲链和条带均被鼠咬断,匈奴军队丧失了战斗力,只有束手就擒,于阗国军队势如破竹,大捷告终,于阗国王感激神鼠大恩,就建祠来祭祀,以求福佑。

疏勒国。都城是疏勒城。原址在今天的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国传诵着许多精彩的历史典故。公元前73年秋,班超带领三十六名壮士出使西域,先到鄯善、于阗,后到疏勒,废除了亲匈奴的兜题,另立被匈奴杀害的疏勒王侄儿“忠”为王,深受当地民众的欢迎。公元75年,汉章帝即位初年,中原连年灾荒,社会动荡不安,匈奴乘隙遣军重又攻取了汉军控制下的天山北部诸城,东汉统治者惊慌失措,汉章帝下诏令班超撤离。临行前,疏勒举国忧恐,其都尉黎弇说:“汉使弃我,我必复为龟兹所灭耳,越不忍见汉使去”,说罢拔刀自刎。班超行至于阗,于阗王候竭力挽留说:“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拦马不肯放行,班超深受感动,不惜违抗圣旨,决心留驻西域,故又折回疏勒。

天下皆知新疆是“歌舞之乡”,因此,不仅在今天,就是在古代,新疆的音乐舞蹈艺术也是十分发达的,而且对于中华民族的音乐事业给予了深刻的影响。驰誉中外的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中的“喀什木卡姆”就是在继承和发展了疏勒乐中“歌曲”、“舞曲”、“解曲”的音乐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大型套曲。每当人们追思大唐的兴盛和歌舞升平时,都应该记得:在那些悦耳的丝竹声中,是西域的龟兹乐、疏勒乐曲和歌乐,又给大唐增添了几分瑰丽,几分旖旎。

焉耆国,位于今天新疆焉耆县境东,是一个绿洲农耕生活形态的城郭。是汉通西域北道必经之地。焉耆国气候寒冷,土地肥沃,种有稻、粟、麦,兼畜牧。焉耆国有喝葡萄酒的习俗,也热爱音乐。这里资源丰富,文化发达,佛教在其国内有着很高的地位和众多的信徒,佛教艺术也曾繁盛灿烂。锡克泌佛寺受当时大夏建筑风格的影响,体现出文化艺术结晶。

焉耆是胭脂的谐音。胭脂可当口红涂在脸上,使女人更动人,美丽,所以也成了宫厅的贡品。焉耆产良驹,也有鱼盐蒲苇之饶。

且弥国,在今天的新疆乌鲁木齐和昌吉、呼图壁县境内。后分为东、西两部。东汉时并入车师后部。且弥国在天山脚下,水草丰美,其地自然景观众多,也是西北一个重镇,所以南来北往的商旅众多,这里又属汉代都护府所辖,因此不仅有条件与城郭诸国发生经济贸易,同时还促进了文化和技术的交流。国家的富有,带来奢华的生活习惯,国王至官员挥金如土,大肆修建宫廷。国王王宫中有大型浴池,带领众多妃女在中嬉戏,表现出了一度的繁荣景象。

尉犁在今新疆库尔勒境内。国都尉犁城建在石岗上,地势险要,形成了一个天然屏障,使得城池无法被入侵者攻破。而石匠们则把石材垒砌在城门、城墙、宅府上,构成独特的石头城风光。

水草丰美,资源丰富的危须国,建筑以城池为主,风格沿用汉代长安的建筑风格,宫庭宅院多以飞檐、廊壁为主。宫中也分设官吏,有击胡候,击胡都尉,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译长各一人。危须国兵强马壮,是著名的'龙驹之乡'。清朝时,为反抗沙俄统治,曾有过一段可歌可泣的“土尔扈特东归”的民族大迁移。他们冲破沙俄官兵的重重堵截和包围,历尽艰辛返回祖国,定居在这片广饶的土地上。

桃槐国属游牧之国,疑在今阿姆河上源小帕米尔一带,另说在今费尔干纳东面近山地区,生活在葱岭一带,多以羌人为主的部落,他们用牲畜和畜产品向邻国交换粮食。擅长制造弓、矛、服、刀,生活居无定所,总是沿河迁徙。民居以丘岭中石头和泥土修建。为防忧患,每到一处建一座土城堡。白天人们出去放牧,晚上全部回到土城之中。地面的地图意在表达他们到处游牧的历史脚步,中间佛头代表了因他们这样的游牧民族经常受到外来的掠夺和欺辱,所以他们向望平静和与世无争的生活,希望佛主能够保佑他们,永远平安。

西夜国,另一名漂沙,在今新疆叶城西部、莎车、叶尔羌河上游、喀拉昆仑山一带。地生白草,有毒,西夜国的人用它煎熬成毒药,抹在箭镞上,被射中立即死亡。羌族是西夜国的主要民族,他们过着随畜牧逐水草的游牧生活。东汉时并入莎车,属羌。

子合国,原址位于现在新疆帕米尔高原、小帕米尔东部。都城是呼犍谷。坚峻险固的都城是就地取材,累石而成。子合国使用婆罗门的文字。东汉时并入莎车、属羌。

难兜国,原址在今帕米尔拔达克山及瓦罕河流域。公元前329年,由于亚历山大向东方远征,才真正打通了从爱琴海到帕米尔的通道。难兜国外圆内方的城堡建筑方式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难兜国种五谷、葡萄诸果。有金、银、铜、铁,作兵与诸国相同。难兜国属罽宾。

休循国的位置,在今天新疆阿克陶西部、帕米尔高原北部山中阿赖谷地一带。国都在乌飞谷。休循国主要是塞族人,衣着打扮与乌孙相似,他们随畜牧逐水草,迁徙在广袤的西北大草原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名著《历史》中,曾经告诉人们:'塞族人王族享用着上天赐予的各种黄金用具,腰带上有着黄金饰牌。'塞人习常戴尖顶帽冠,故又有'尖顶塞卡'之称。休循国两汉先后属西域都护和西域长使。三国时归属魏,属于疏勒。

姑墨国,原址位于新疆温阿克苏一带。姑墨国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出铜、铁、雌黄。首都是南城。汉代先后属西域都护和西域长使。三国时属魏,东汉以后归附龟兹。唐朝又设姑墨州,属于龟兹都护府的一大重镇。传说该地有一位巧言擅辩的法师,在姑墨国很出名。他常向别人吹嘘:谁要能辩赢我,我甘愿砍下自己的头颅。有一天听说有一位叫鸠摩罗什的高僧回国,法师前往与他挑起论战,不料三招之内便败下阵来。这件事更使鸠摩罗什名声鹊起,龟兹国王听说后,亲自来到姑墨国,请他为龟兹王宫的座上宾。

龟兹国是印度、波斯、希腊—罗马、中原汉唐文明的交汇之处,也是北方草原文化游牧民族文化和南方羌蕃文化的交汇之处。我们一般统称龟兹古国境内的石窟寺为“龟兹石窟”。其中克孜尔千佛洞的开凿时间比敦煌莫高窟要早二百多年,保存了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佛教壁画。龟兹式的中心柱窟的建筑模式、龟兹式的绘画风格,对敦煌、河西走廊、云岗等石窟,曾直接给予了影响。龟兹壁画中还保留着许多龟兹乐舞的形象材料,克孜尔千佛洞38窟就被誉为音乐窟。龟兹乐舞,是龟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沈括的《龟兹舞》诗中说:“龟兹舞,龟兹舞,始自汉代入乐府。”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说:龟兹“管弦伎乐,特善诸国”。到唐代,列为宫廷十部乐中的其它几部,如西凉乐、高昌乐、疏勒乐等,都深受龟兹乐的影响。

吐火罗国,位于今天的阿富汗。它居葱岭以西,乌浒河之南,是古大夏之地。该国多为土著人,女少男多。当时的吐火罗,信仰佛教的人会被当地土著认为是异教徒而驱逐出境,然而无边的佛法还是逐渐感召了世人。堪称世界之最的巴比扬大佛就是一个历史的见证。

蒲类国,原址在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湖附近。当地人能作弓矢,训好马,勇猛善战。蒲类国的早期信仰萨满教。自古以来,蒲类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随着丝绸西传和佛教东传引发的利益冲突,蒲类更是战火连年,狼烟四起。公元前60年,汉军破姑师,分置车师前后国,蒲类前后国等共八国,东汉时惟蒲类前国尚存。东汉末至隋,蒲类曾先后为鲜卑、突厥属地。也曾为匈奴右部地,后属姑师。

依耐国位于现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都城是卢城。户数125,人口670350名战士。民俗与相邻的子合国一样。当地的羌族过着草原游牧部落生活。

无雷国。它分布在今帕米尔高原上,属西域都护。都城是无雷城,国有一千户,人口七千,三千名战士。他们着装类似乌孙国,风俗与子合国相同。以羌族为主的无雷国即使有城郭,可能还保留毡帐而居的习俗。

乌垒国故址在今新疆轮台以东的小野云沟附近。西汉及东汉初,以乌垒作为西域的中心,它是西域都护府。户数110,人口1200300名战士。该国的人民过着绿洲农耕的生活方式。为汉通西域北道必经之地。

温宿国,现新疆温宿县、乌什县境内,阿克苏河支流托什干河中游。其地处塔里木盆地之北,为汉通西域北道必经之地。都城是温宿城。2200个住户,8400口人,1500名战士。国王以下有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译长各二人。

莎车国为汉通西域南道必经之地,原址在今天新疆莎车、叶城一带。莎车城是它的都城。这个绿洲农耕国还产铁和青玉。人口中有一半是战士。国王以下有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骑君、备西夜君各一人,都尉二人,译长四人。

山国原址在今新疆吐鲁番县西南。都城是墨山城。有450户人家坐落在山中,近5000口人。上千个战士,手持的兵器都由山国山中的铁矿冶炼而成。王以下有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译长各一人。

狐胡国,又称“孤胡”。原址在今新疆吐鲁番北白杨达板城带。都城是车师柳谷,仅有住户55家,264人口。其中还有少量游牧民族和45名战士。国王以下有辅国侯,左右都尉各一人。

楼兰国本名鄯善,位于今天新疆若羌县北境。楼兰古城原在今罗布泊西北孔雀河畔,公元前77年迁都依循城,改国名为鄯善(与现在的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有别),在今若羌县的东部。现仅存楼兰遗址。楼兰原是一个随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的商业往来与日俱增,给楼兰经济带来空前的繁荣。域外文明尤其是汉文明传入楼兰才加速了楼兰人发展城市文明。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楼兰文学艺术的发展。楼兰成了古典世界各种艺术流派争奇斗艳的舞台。楼兰人的音乐天才久负盛名,史称'善善摩尼'琵琶是西域著名古乐器,一种梨形的小型乐器,东汉年间经楼兰传入中原。

戎卢国都城是卑品城。今新疆喀什地区英吉莎县东南与叶城县南之间的山中,东北通于阗国西北通疏勒国。民为羌人,游牧行国,粮食依赖疏勒、莎车。二百四十户人家,人口610人,兵员300人,在西域三十六国中最小的。

且末国,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西南,玄奘取经曾在此停留过。且末国的人民过着绿洲农耕的生活,其地产葡萄,种五谷,略与汉同。东汉时并入善鄯。

皮山国是一个绿洲农耕的国家。原址在现在新疆的皮山县区域内。都城是皮山城。国王以下有左右将、左右都尉、骑君、译长各一人。东汉时并入于阗。

小宛国,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东、车尔臣河南岸。人口1050 人,畜牧业为主。

婼羌国,原址位于新疆若羌县。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东南、罗布泊西北一带。地处偏僻,不在南道交通线上。民游牧为生,不种田,粮食依赖山鄯善、且末,山上产铁,能自制兵器。若羌国王名叫去胡来王。羌是部族名,而若为羌的一支(同黄牛羌、白马羌一样),故名若羌。羌族是塔里木盆地南缘婼羌国的早期居民。《汉书.西域传》中说:'按婼为部落之名,羌以示种族。''羌人,……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3世纪,由于战争及自然灾害,羌人曾数次迁徒。羌族除一部分邻近藏族地区的人信仰喇嘛教外,其余都信仰万物有灵的萨满教。

 关于女儿国的传说很多,我们知道的是在凉州,新疆人则说应在今天的若羌县。农士工商皆女辈,鱼樵耕牧尽红妆。当年唐僧、猪八戒误喝了子母河的水,差点完成古今中外的一大神奇实验。

 ……

说了多少国家?没个准头儿了。其实所谓“三十六国”者,本身就是一个约数。逝去的早逝去了,来的还在陆续的来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些国家就像碧天里的星星,闪闪闪烁的,一挥而过。其中的绝大多数,如楼兰、小宛、精绝、扜弥、渠勒等,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化,先后都被周围的大沙漠所掩埋了。

人民广场上的这些石版画,所能表现的,不过是历史印象在现存遗迹前的一个掠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