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曲高和寡还是不想卖画?

 kenu 2022-03-05

关于黄宾虹鬻画经历及其艺术市场表现的研究普遍认为,黄宾虹的作品曲高和寡,或谓其根本不想卖画。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与史实不符。黄宾虹亲自订立过几份润例,其作品在广东、京沪和安徽等地广受好评,销量极大。只不过他不在纸铺卖画,也极少开展览会,作品售卖大多由友人及学生介绍,且对购画者颇有要求,坚持“择人而与”的原则。实际上,黄宾虹并不缺少知音,鬻售作品也并不着眼于经济收益,而是更在意传播个人艺术观念。

书画“择人而与”

持“黄宾虹根本不想卖画”论者常引用黄宾虹致友人及学生书信中的话语作为依据,如“拙画不愿鬻于市,分赠识者,略存见古法而已,可不寄还”“不谈时事,不谒要人,从未开一书画展览会,亦不卖画,惟知交择人”,诸如此类的话语还有一些,在此不一一列举。笔者认为,这些话应该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说出的。

文章图片1

黄宾虹题赠傅雷作品

“拙画不愿鬻于市”一语出自黄宾虹1940年致顾飞(1907—2008)的信,其言曰:“大作诗,鄙人甚喜之,拟录拙作题画奉览,以近无得意句辍笔,因检画一纸附寄。拙画不愿鬻于市,分赠识者,略存见古法而已,可不寄还。”从上下文来看,黄宾虹此语是在收到弟子顾飞的诗作后,因喜之而将其题在自己的画作上,并寄给顾飞,让她不必寄还。笔者认为,“拙画不愿鬻于市”一句含有“此画没有多少市场价值”的意思,意在让顾飞不要有顾虑。另外,“拙画不愿鬻于市”也可理解为拙画不愿在“市”鬻。在黄宾虹后来致汪己文的信中就有“知交中如有真知笃好,极愿应酬。纸铺介绍,一概不应”之语,说明他不愿作品流入中介市场。而就在黄宾虹写这通信的同一年,在致另一女弟子朱砚英的信中,他又大谈自己售画的情形:

拙画二十年来无润格,亦每尺方得二百元,即联币千元以上。今百货高昂,售画勉可度日。今年此间画家皆忙碌之至,而求者纷繁,因此拙笔亦不能拒绝人求,远道而来者,常住旅馆,待至完工而去。

黄宾虹此时的润格已是“每尺方得二百元”,与其1945年的润例是一样的。此时说“售画勉可度日”,说明他鬻售的数量应不在少数。而“拙笔亦不能拒绝人求”一句或有多层含义:一者自己非主动鬻画,乃他人来求;二者求画者系亲自登门,而非“求于市”。以这段话为参照,更可理解上述“拙画不愿鬻于市”一语的含义。

文章图片2

陈叔通致黄宾虹信札

“不谈时事,不谒要人,从未开一书画展览会,亦不卖画,惟知交择人”一句出自1939年黄宾虹写给族侄黄树滋的信,而此信恰恰就是谈如何应对他人索画的,信中云:

愚伏居敝寓,四方来学近千人,著述文字,得资生活,不谈时事,不谒要人,从未开一书画展览会,亦不卖画,惟知交择人,而来索者,以湘粤为多。未事变先,每月可获数百元画润,以购古书画······此间对生友,拙画概不酬答,往往有携润金来亦谢去。远道函索者,择人而与之,非全不应酬也。尊处自己需要拙书画,无不乐为写寄。倘有外界人属为代索之件,望念愚老朽。因近时不识者多,所谓明珠暗投,甚觉无谓。至不得已,可将拙画润单与观,尚是前二十年商务书馆美术主任时,友代订也,今并此亦不示人矣,谅之谅之。

显而易见,这里的“亦不卖画”并不是指不愿以画取酬,而是不主动求售,对来索的友人,还是愿意鬻售的。否则,哪来“每月可获数百元画润”?不过,黄宾虹在信中也明确提出了其鬻画的原则:“此间对生友,拙画概不酬答,往往有携润金来亦谢去。远道函索者,择人而与之。”为了不让作品“明珠暗投”,他不但不鬻画于纸铺,而且对不认识的索画者也“概不酬答”。

上举二例进一步证明,说黄宾虹“根本不想卖画”难免过于武断,其真实意愿应该是有限度的鬻画,即“择人而与”。他在致亲友、学生的书信中多次谈到了这一原则。

文章图片3

黄宾虹致帅铭初信札

文章图片4

黄宾虹致陈柱信札

黄宾虹一直坚守“择人而予”的原则。他在致黄居素的信中说:“沪上有能力购画者,今只数人,得值虽高,然须与其左右接洽通过,才能成交,否则被其他人包围,反破坏,事费周折,又不名誉,稍自爱者,耻为之。”据苏乾英书,在1949年前夕,黄宾虹虽然生活极其拮据,但面对某显贵巨金索画,仍毅然拒绝。既然黄宾虹“拒显贵巨金”,也“不予纸铺”,那么他如何实现“售画勉可度日”“每月可获数百元画润”呢?

鬻画方式

概括地说,黄宾虹大致通过三种方式鬻画。第一种是通过中间人鬻画,主要是学生和友人,而且以广东籍人士为多,包括邓实、蔡守、黄居素、张虹、吴鸣等,其沪上友人及学生高燮、秦更年、傅雷、朱砚英等也多有介绍。

文章图片5

黄居素致黄宾虹信札

广东籍学生和友人对黄宾虹画作的介绍和推广助力最多。比如黄宾虹最早的一份润例系由邓实代订,黄居素则一直在粤赣推介其作品,张虹不仅自己收藏黄宾虹书画,也常为友人代索,蔡守、吴鸣也类似。洪再新对黄宾虹与广东人的关系有着精辟的概括:

他对广东画坛的关注,首先是和市场的行情结合在一起的。像蔡守等广东友人最先向黄宾虹打开了“外面世界”窗口一样,广东人也是黄宾虹一生中最重要的艺术赞助人。可以不夸张地说:没有广东人的赞助,就没有黄宾虹。

沪上推售黄宾虹作品者以傅雷为代表。尤其是1943年“八秩纪念书画展”后,傅雷一直未停止对黄宾虹的推介,而且他恪守黄宾虹鬻画“择人而与”的原则,对购画人严格把关。他在致黄宾虹的信中说:

敝处历来传播法制,均以不落入俗手为原则,且寒斋往来亦无俗客。而多寒士,大抵总不致使吾公有明珠暗投之叹,可以告慰耳。

关于傅雷为黄宾虹卖画的具体细节可参考笔者拙文《傅雷的审美趣味和艺术理想——从傅雷与黄宾虹交往的角度》,其他沪上友人为黄宾虹推介作品的情况可展开专题研究,在此均不详述。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展览会鬻画,主要是指1943年12月傅雷等人为其在上海举办的“八秩纪念书画展览会”。此前黄宾虹说过“从未开一书画展览会”,因此这次展览会也非他自己主动举办,而是傅雷竭力促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傅雷成功地将展览做成了黄宾虹作品的推售会。他在展览期间写给黄宾虹的一通信中不无自豪地说:

定去画件:第一日计字十三件,画四十二件;第二日计字九件画三十五件;第三日计画十四件。共计会期间(至二十一日夜为止)定去画九十一件,字二十二件(字已售罄)。连会前所定四十一件,合计前后定出书画一百五十四件,值价十一万七千元。会期甫三日,出品几已定去十分之九,此亦为历来展会空前纪录,现下场中未定者,仅有二十二件。会期尚余二日,恐即不扫数,所留已毕无几矣。

此次展览最终售出作品160件,仅17件未售出,共得款14多万,傅雷称“此次展览成绩,无论在品质方面、出售方面,均为历来个人画会所未有”。除了举办个展,黄宾虹也参加过一些同人展览。比如1933年5月出品二十余幅参加成都蓉社举办的“金石书画展览会”,引参观者激赏,纷纷询价,但鬻售情况未详。

文章图片6

黄宾虹题赠诸乐三作品

第三种方式是应人之索,即黄宾虹自己说的“酬答”,不过来索者一般都会付酬金,如他在致黄居素的一通信中提道:“承汇款已如数照领,感荷感荷······晤程葆元君,自港来润金,恧领,感荷感荷。”可见有他鬻售的事实。

王中秀编著的《黄宾虹年谱》中有大量此类内容,我们不妨举1943年为例:“春,门生段拭自南京赠书籍七种祝寿,作山水册答之;年初,以笔法图寄顾飞;初夏,为张秉三作细笔山水;7月,为傅雷作《青城山》图册十二帧;夏,铁路工人张海清慕名索画;冬,为翁纫秋作《万松峦翠图》卷;是年,作山水横披贺曹熙宇四十初度。”这些不能说都付了润格,但大部分是有偿的。这些还只是有资料可查的,无迹可寻者应在大多数。比如铁路工人张海清,因激赏黄宾虹作品,由石谷风介绍求画,并托石谷风运送大米入京接济黄宾虹,后常致书索画,至1949年,其藏黄宾虹作品竟达百件,并颜其室曰“百黄斋”。

黄宾虹在致友人书信中也不时透露出索画者众多,如“远近索取拙笔者纷至,更觉忙碌”“皖友现虽代订每尺法币千元,来索纷纭不绝,已惮烦劳”“皖粤诸至友之酷好拙笔者,函求画件不断而来,常为老人沽酒慰劳,可感可感”,可见其“酬答”作品的数量之大。

本文节选自《中国美术》2022年第1期

《择人而与:黄宾虹鬻画意愿及方式浅议》

文章图片7

《中国美术》2022年第1期

#绘画##美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