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悬壶济世——启氏家族与华西协和大学

 公司总裁 2022-03-05
四十多年前,1976年笔者在川藏兵站部成都南门兵站服役,某日受伤,门齿折断,痛苦不已。营房西边不远就是华西大学,我对那里熟门熟路,当饲养员时那个芳草茵茵的美丽校园是我打猪草的“专属领地”。华西口腔医院冷冷清清,大夫们对我这个解放军战士热情有加,辅助治疗后特别请专家给我镶牙。那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夫,温文尔雅,和蔼可亲。桩冠的合金桩是他用自家的黄金首饰做的,居然没有收我额外费用。我现在还记得这位老大夫叫黄天启,那年他八十岁了,应该是为了给我这个大兵看牙刚刚从“牛棚”召回。

图片

“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其中的“西华西”指的是成都的“华西协和大学”。光绪二十五年(1899)加拿大英美会”启迩德牧师与美国美以美会毕启[1]牧师策划在四川创办一所高等学校,二人一拍即合,随后成立“华西基督教教育协会”推进筹备工作。在川五家差会“加拿大英美会”“美国美以美会”“美国浸礼会”“大英行教会”“公信会”联袂在成都府南河畔创办当地人称为“五洋学堂”的“华西协和大学”,启迩德被推举为董事会主席,毕启出任校长。光绪二十六年华西协合大学正式开学,以医学为主,兼顾文理。

加拿大循道会(Canadian Methodist Mission, CMM)1824年成立于安大略省圣多伦多,在加拿大和卫斯理宗里影响不算大,在中国传道事业却做的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光绪十七年(1891)加拿大循道会派遣赫斐秋[2]夫妇,以及医学传道士启迩德夫妇、司徒芬孙[3]夫妇、何忠义[4]夫妇,加拿大循道会女差会传道士阿米莉娅(Amelia Brown)等来华,因长江流域发洪水,滞留上海一年多才抵达目的地四川,在华称为“英美会”。1892年赫斐秋在成都设立第一个传道站,启迩德和司徒芬孙医生在四圣寺街开设诊所。光绪二十一年(1895)四川发生排教事件,英美会在成都的会院、医院,教堂和学校被烧毁和劫掠,府衙拘捕启迩德和司徒芬孙,指控他们用毒品谋害中国孩子,掏心取肺做实验,后被无罪释放,与他们一起被捕的十三名中国人斩首示众。
1897年英美会在嘉定府(乐山)创办“嘉定教文馆”,1904年迁至成都迁四圣祠北街20号,更名“华英书局”(Canadian Mission Press),这是基督教在中国西部开设的唯一出版机构,1906年发行《华西教会报》。华英书局及其报刊在社会上影响最大、最有声有色的活动是支持启希贤发起成立的成都“天理足会”,为此设立“蜀天理足会书局”,发行的大量反缠足宣传传单和海报,出版过四川前总督岑春煊的《不缠足官话浅说》。华英书局还印制多种反鸦片、反香烟、反赌博、反不爱卫生、反战争的小册子,启迪民智,开明社会。

图片

出任华西协和大学董事会主席的启迩德(Omar Leslie Kilborn),字树滋,1867年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弗兰克维尔(Frankville,Ontario)乡村铁匠家庭。启迩德与哥哥一起经营铁路电报以及从加拿大贩卖牲畜到英国等生意,挣得学费,就读于金斯敦的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in Kingston),获得了化学硕士学位和医学博士学位。他婉拒女王大学留校邀请,选择加入加拿大循道会的医学布道工作,光绪十七年(1891)与新婚妻子到中国。翌年他们从上海到达成都,两个月后妻子不幸死于霍乱,1894年他同工启希贤结婚,夫妇俩在成都四圣寺街开了一家后来称为“仁济医院”的诊所,初期主要为传道士和教友服务。1911年为救治辛亥革命战斗中受伤的士兵,启迩德夫妇创建了当地的红十字会,遂将“仁济医院”改为“红十字会福音医院”(Gospel Hospital of the Chinese Red Cross Society)。

图片

光绪二十五年(1899)华西协和大学成立后,启迩德在华西协和大学兼任教授,亲自给学生讲授化学、生理学、眼科、儿科等课程,以毕生之力把华西协和大学办成中国最好的医科大学和医疗中心。1920年启迩德因肺炎在家乡去世,埋葬在多伦多芒特普莱森特公墓(Mount Pleasant Cemetery),死讯传到中国,人们在成都文庙为他举行祭奠仪式。华英书局1926年出版启迩德的Chinese Forms of Politeness(《中国礼仪》)。

图片

Mombers of theAnti-footbinding Guild, Chonchow.

《崇州天理足会成员》

“天理足会”(Anti-footbinding Society),又称“天足会”,加拿大英美会女传道士启希贤在成都发起的反对女子缠足运动。启希贤(Retta Gifford)1863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麦福特(Meaford)农民家庭,就读多伦多医学院,当时加拿大凤毛麟角习的女医学生。启希贤获外科硕士、化学硕士、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一家私人诊所工作。光绪十八年(1892)受加拿大循道会青年宣教促进会的派遣,作为医学传道士到四川,翌年与启迩德结婚。1913年启希贤在成都惜字宫南街开设中国西部第一家妇女医院“仁济女医院”,还建立戒毒所,帮助鸦片瘾君子。启希贤是四川女性解放的天理足会的创办者,四川反对缠足第一人。初到上海时启希贤结识了正在筹组天足会总会的英国人立德夫人(Archibald Little, 1845—1926),了解到中国妇女缠足的陋习,遂决心向缠足的恶习宣战,在成都筹建“四川天理足会”,向天理足会成员宣讲缠足的危害,要求成员写下契约,为父母者发誓不让家中的女子缠足,未婚者发誓娶天足女为妻,契约一分为二,教会和成员各存一契。光绪二十九年(1903)启希贤的努力得到四川总督锡良的支持,下令各州府县将“劝禁男人吸烟妇女缠足”的告示贴遍城镇街道、水陆码头,各州府县也纷纷筹组天足会。启希贤在成都文殊院举办了放足大会,盛况空前。当年有打油诗曰:“女生三五结香俦,天足徜徉极自由。小塑胶鞋新买得,归途更续踏青游。” 1933年年逾七十的启希贤离开成都回国,1942年病逝于多伦多。

图片

启希贤(1895年)

图片

启迩德全家在华西大学(1903年)

启迩德一家三代及姻家都为中国医学呕心沥血,卓功赫赫。其夫人启希贤参与创办华西协合大学医科并担任医科教师,精于儿科诊治,还讲授药理学、毒理学课程,是在华西协合大学工作的第一位科班出身的女医生。启迩德的长子启真道(Leslie Gifford Kilborn, 1895—1972)生于四川嘉定府(乐山),1913年进入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学院学习,1921年与同学启静卿结婚,作为加拿大循道会医学传道士携妻返回四川,次年担任华西协和大学生理系主任;1927年再返洋深造获医学博士、药学博士、宗教文学博士,回成都任华西协和大学生物学教授,1936年任医学院院长,1939至1947年任医牙学院总院长;1952年在香港大学任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启真道的夫人启静卿(Janet Rodger McClure Kilborn, 1894—1945)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斯堡,就读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学院获医学博士,1921年任华西协和大学教授,讲授儿科学和医学英语,主持眼科医院。启静卿的父亲罗维灵(Willam McClure, 1856—1956)生于加拿大魁北克拉许特(Lachute),毕业于麦基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医学系,任职蒙特利尔综合医院,1888年作为加拿大长老会医学传道士来华驻河南,1889年与同工玛格丽特(MargaretAnn Baire)结婚,1917年任齐鲁大学医学教授,抗战爆发后离开中国,逝于多伦多。[5]启氏三代悬壶,神州百年济民。

图片

启真道和启静卿夫妇

华西协合大学的教师大多来自英国剑桥、牛津、加拿大多伦多,美国哈佛、耶鲁等院校,学校也聘请前清优贡、举人、进士、翰林等作为国学教员,“萃取各科以为之极,盖会通乎中外天人之理”。华西协合大学最出色的学科是口腔医学。加拿大循道会医学传道士林则[6]1907年与新婚妻子林铁心[7]来华,在启迩德的仁济医院设立牙诊所,后在四圣祠礼拜堂边上修建号称“远东第一”的牙症医院。1917年林则进入华西协合大学,创办牙科系、口腔病院、医牙研究室、口腔病研究室等,在他的领导下华西口腔被称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发轫地和摇篮。1919年林则成功劝说报考医科的黄天启转到牙科系,成为他第一个弟子。黄天启(1892—1986)出生在四川青神县,中学毕业后来到成都深造。林则两次保送黄天启到自己的母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牙学院留学获牙医博士学位,据说黄天启是第一位学习牙科的亚洲人。1950年被誉为“中国现代牙医学之父”的林则离华回国,而他身后留下的恢宏事业为人铭记。
英美会在四川主要是医学传道。华西协和大学多数医学科系是英美会传道士建立的,林则之牙科学,启希贤之儿科学,米玉士[8]之药理学,启真道之生物学,启静卿之眼科学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1]毕启(Joseph Beech, 1867—1954),生于英国的一个小商贩家庭,六岁随家移居美国, 1895年就读卫斯理大学文学院,四年后获哲学博士学位和神学博士学位。1900年他受美国循道会派遣达到重庆,创办曾家岩学堂。1904年毕启与在当地教书的女教师内莉(Nellie Miriam)结婚,婚后夫妇俩迁居成都,参与几家差会创办的“华西教育会”。毕启作为华西协和大学校长很多精力用于募捐办学资金和校舍建设,聘请英国著名建筑师设计校园,尤其是中西合璧建筑理念修筑的华西钟楼,为华西坝建筑群中最具代表的建筑。1930年按民国政府要求毕启把校长职务移交给中国人,自己担任校务长。1946年七十九岁高龄的毕启回到美国,逝于伊利诺伊州迪克逊。

[2]赫斐秋(Vilgil Chittenden Hart, 1840—1904),美国人,1866年受美以美会派遣来华到福州,1867年到九江,开辟江西教区,任会督,创办九江同文中学;1884年前往镇江,开创华中教区,创办镇江崇实女中;1888年因健康问题返美;1891年受加拿大循道会派遣与妻子(Adeline Gilliland Hart)再次来华,1892年抵成都,1894年修建成都四圣祠礼拜堂,1897年在嘉定府创办英华书局;著有《华西:峨眉游记》。

[3]司徒芬孙(David.W.Stevensen),加拿大人,1891年受加拿大循道会派遣携妻来华,驻成都。

[4]何忠义(George E. Hartwell),加拿大人,1891年受加拿大循道会派遣携妻来华,驻成都。

[5]参阅BerthaHensman, The Kilborn Family: A Record of a Canadian Family’s Service to Medical Work andEducation in China and Hongkong, The Canadian MedicalAssociation, 1967 .

[6]林则(Ashely Woodward Lindsay, 1884―1968),生于加拿大魁北克,1900年考入多伦多大学皇家牙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07年受加拿大循道会派遣来华,在成都开设牙诊所和牙科医院;1917年进入华西协合大学任医学院牙科大夫,1919年组建牙医科任主任,1928年创建口腔医院任院长,1932成立牙科博物馆;1950年回国。

[7]林铁心(Alice Winnifred Tayler Lindsay, 1881—1980),加拿大人,1907年与林则结婚,同年受加拿大循道会派遣来华,驻成都。

[8]米玉士(Edwin Nelson Meuser, 1880—1970),加拿大人,多伦多大学药学士,宾夕法尼亚大学药学博士,1909年受美国循道会派遣来华布道施医,驻重庆,主理宽仁医院药房;1913年改隶英美会,驻成都,在任华西协和大学讲授药学,1932年组建药学院任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