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1916

 随缘522 2022-03-06

丁香散61

【处方】 丁香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白术3分,前胡3分(去芦头),桂心3分,人参3分(去芦头),枇杷叶半两(去毛,炙微黄),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柴胡1两(去苗),白茯苓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1两(煨用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气劳,脾胃久弱,呕逆不纳饮食,四肢羸瘦,渐加乏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八

丁香散60

【处方】 丁香1分,桂心1分,白术1分,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半两,高良姜1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锉),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儿羸瘦,脾胃虚冷,四肢不和,少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大枣1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每日3-4次。

【摘录】 《圣惠》卷八十八

丁香散59

【处方】 丁香1钱,柿蒂1钱,甘草半钱,良姜半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伤寒咳逆、噎、汗。久病呃逆因于寒者。

【用法用量】 用热汤猛点,乘热1服。

【摘录】 方出《中藏经》卷六,名见《活人书》卷十一(工作肃增注)

中医辨证治感冒

 常见的感冒西医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中医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和气虚感冒。

 普通感冒也称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虽多发生于冬季,但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普通感冒和病毒并非完全一样。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播给别人。流行性感冒根据核蛋白抗原性不同,可将流行性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分的类型也比较多,比较著名的是H7N9等。乙型流感病毒也易发生变异,丙型流感病毒一般不发生变异。甲型流感病毒常引起大流行,病情较重。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引起流行和散发,病情较轻。

 西医治疗感冒主要由三类药组成,一类是对症治疗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等;二类是抗病毒治疗药物,如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三类是抗生素药物,主要用于感冒或流感继发的细菌感染。后两者需要医生开具处方,药店市售的感冒药为第一大类,大多是几种药物成分的组合,将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拟肾上腺素药与止咳药合用,也是通常意义上的感冒药。患者可按说明书服用,由于大多数感冒药含对乙酰氨基酚,因此尽量避免多种感冒药联合应用。

如果用中药治疗感冒,就必须辩证施治,分清风寒、风热等类型。从中医的辩证角度考虑,感冒一般分为四型: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及体虚感冒(包括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风寒感冒,多见于一般体质和阳虚体质,冬季多见,痘见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不痛不肿,咽痒,舌苔薄白,脉浮紧;风热感冒,多见于一般体质或阴虚或阳盛体质,春季易发,以发热重、恶寒轻,鼻塞,流黄涕,口渴,咽痛,舌苔白少津或薄黄,脉浮数为特征;暑湿感冒多发于夏季,以身热不扬,头胀如裹,骨节疼痛,胸闷,口淡或黏为特征;体虚感冒以老年人为多见,患者形体虚弱,多有慢性病,稍不谨慎即可诱发。下表归纳一下常见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分类及适应症状。

:中医对感冒的分类及常见中成药

关于病毒性感冒的简介

中医治病讲辨证,病毒性感冒须辨证是表证、里证、虚证、实证、寒证、热证。还有半表半里证、寒中夹湿证等等。这对于一个不懂中医的人,要分清的确很困难。但是只要我们紧紧抓住临床症状,就不难区分了,那么,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关于病毒性感冒简介。

一、风寒表证,病毒性感冒初起,临床症状:恶寒【怕冷】,发热【热不高】鼻塞,流清鼻涕,咳嗽,吐痰清稀,且吐白色有泡沫的痰,痰味有咸味,舌苔淡白色,这不须辨证表虚、表实服用:参苏丸。

二、风热表证,临床症状:恶寒,发热【热比较高】,咽痛,咳嗽,吐痰粘稠,色黄,鼻涕粘稠色黄,小便黄色,服用银翘解毒丸。

三、表寒里湿吐泻证【西医谓之胃肠病毒性感冒】。临床症状:恶寒发热,上呕下泻,腹痛,是水泻,舌苔白腻,服用藿香正气水。

四、表里寒湿积滞证,临床症状:恶寒,发热,身热无汗,关节酸痛,浑身不舒服,不思饮食,有点呕吐,有的患者有腹泻,舌苔腻苔【口中发粘】,服用五积散。【所谓五积:是指气滞、血郁、痰凝、湿阻、食积】

感冒的辨证论治及各证型鉴别

感冒的辨证论治及各证型鉴别

感冒

一、概述

1.感冒的定义: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其特征。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为多见。病情有轻重的不同,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一般通称伤风或冒风、胃寒;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

2.感冒的源流:

早在《内经》即已有外感风邪引起感冒的论述。感冒病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至于时行感冒,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中即已提示其属时行病之类,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伤风》中明确提出了时行感冒之名。

3.时行感冒的定义:

时行感冒是感冒的一个特殊类型,主要感受时行疫毒,病情重而多变,在一个时期,一定区域内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者,且不限于季节,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二、病因病机

1.感冒的常见病因:

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以风邪为主因,如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夹湿邪。一般以风寒、风热两者为多见。夏令暑湿之邪亦能杂感为病。非时之气夹时行病毒伤人,则更易引起发病,且不限于季节性,病情多重,往往传染流行。

2.感冒的基本病机:

风性轻扬,多犯上焦,故《素问太阴阳明论篇》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肺处胸中,位于上焦,主呼吸,气道为出人升降的通路,喉为其系,开于鼻,外合皮毛玄府,职司卫外。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肺卫首当其冲,感邪之后,很快出现卫表不和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肺失宣肃而见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因病邪从表自上而入,内合于肺,故尤以卫表不和为其主要特征。由于四时六气不同,以及人体素质的差异,故临床表现的证侯有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等证。在病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若感受风寒湿邪,则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感受风热暑燥,则皮毛疏泄不畅,邪热犯肺,肺失清肃。如感受时行疫毒则病情多重,甚或有变生他病者。

3.感冒的发病关健:

至于外邪侵犯人体,是否引起发病,关键还在于正气的强弱,同时与感邪的轻重也有一定关系。当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疏懈,而外邪乘袭时,则易感受发病。如气候突变,寒温失常,六淫及时行之邪肆虐,侵袭人体,卫外之气不能调节应变,则每见本的发生率升高;或因生活起居不当,寒温失调,以及过度劳累,而致肌腠不密,外邪侵袭为病;若体质偏弱,卫表不固,稍不谨慎,吹风受凉之后,则可见虚体感邪。它如肺经有痰热、伏火,或痰湿内蕴,肺卫失于调节,则亦每易感受外邪。如素体阳虚者易受风寒,阴虚者易受风热、燥热,痰湿偏盛者易受外湿。这说明,在禀赋素质有所偏差失调的情况下,最易内外因相引而发病。

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1.感冒的诊断要点

1)临证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鼻塞、流涕、多笫、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由于风邪有夹暑、夹湿、夹燥的不同,还可见有相关的症状。

2)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证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3)病程一般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时行感冒少数可传变人里,变生它病。

4)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

2.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

本病当注意与某些温病早期相鉴别,因温病早期,尤其是太阴温病,每常表现类似于感冒的症状,如风温初起即极似风热感冒之证。因此在各种温热病的流行季节,应特别提高警惕,密切观察动态变化。一般而言,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温病必有发热甚至高热,感冒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身凉、脉静,温热病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人里的证候。

3.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鉴别

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有汗,鼻流浊涕,口渴,舌苔薄黄而干,脉浮数。

4.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

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若感冒1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见加重,应考虑感冒继发它病,传变人里。

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明显,可以发生传变,化热人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

四、辨证论治

1.感冒的辨证要点

本病邪在肺卫,故辨证多属于表实证,但必须根据证情,求其病邪的性质,区别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还需注意虚体感冒的特殊性。

2.感冒的治疗厚则

感冒的病位在卫表肺系,治疗应因势利导,从表面解,遵其在皮着,汗而发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义,采取解表达邪的原则,风寒治以辛温发汗;风热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虚体感邪则应扶正与解表并施,不可专行发散祛邪,重伤肺气。

3.感冒的分证论治(包括虚体感冒)

1)风寒束表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吐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

【方选】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常用药】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等。

2)风热犯表

【症状】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象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

【方选】跟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豆豉、桔梗、牛蒡子、甘草、竹叶、芦根等。

3)暑湿伤表

【症状】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选】新加香薷饮加减。

【常用药】香薷、厚朴、扁豆、黄连、黄芩、青蒿、荷叶等。

4)虚体感冒

至于虚体感冒之证,乃属体弱卫外不固,以致反复感邪,经常缠绵难愈,此为一般常规之外的特殊变证,不可过于辛散,单纯祛邪,强发其汗,重伤正气,治当扶正气,在疏散药中酌加补正之品。

气虚感冒

【症状】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苔淡白,脉浮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

【方选】参苏饮加减。

【常用药】党参、茯苓、甘草、苏叶、葛根、前胡、桔梗、枳壳、半夏等。

阴虚感冒

【症状】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

【方选】加减藏蕤汤化裁。

【常用药】玉竹、葱白、豆鼓、桔梗、薄荷、白薇、大枣、甘草等。

五、调护

1.感冒的调护方法

本病在流行季节应积极预防,生活上应慎起居,避风寒,在冬春之际尤应注意防寒保暖,盛夏亦不可贪凉露宿。注意锻炼,增强体质,以御外邪。在流行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触而流行。

2.感冒的煎药方法汤剂煮沸后510分钟即可,过煮则药效降低。

3.感冒的服药方法汤剂应趁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或进热粥、米汤以助药力。

反酸、烧心治疗方

反酸,烧心,口苦或口酸,两肋疼痛,舌红苔黄,脉弦数。临床可辨证为肝郁化水、横逆犯胃、肝胃不和,应用清泻肝火、止呕降逆方。

【治法】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方名】左金丸。

【处方组成】黄连18 吴茱萸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方解】黄连:入肝经清肝火,且善清胃热,又泻心火。心者肝之子,实则泻其子,使火不克金,金能制木,则肝平矣。

吴茱萸:气郁化火之证若纯用苦寒之品,恐郁结不开,又折伤中阳,故少佐辛热之吴茱萸,辛开肝郁,引黄连入肝经,助黄连和胃降逆,又制黄连之寒,使泻火而不凉遇,苦寒而不伤胃。

辛开苦降,肝胃同沉;寒热并用,主以苦寒。寒者正治,热者从治。

丁香散58

【处方】 丁香不拘多少。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乳头破裂,或因小儿吹乳,血干,自裂开,多痛。

【用法用量】 干敷裂处;如燥,唾津调敷。

【摘录】 《医学正传》卷六引朱丹溪方

丁香散57

【处方】 苦丁香5钱,川乌(炮)3钱,香白芷3钱,草乌3钱,牙皂(炮)3钱,细辛3钱,胡椒1钱,麝香少许。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用竹筒将药吹入肛门内,即通。

【摘录】 《回春》卷四

丁香散56

【别名】 丁香豆蔻散

【处方】 丁香半两,伏龙肝1两(细研),白豆蔻半两(去皮)。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产后心烦,胃虚寒呃逆。

【用法用量】 丁香豆蔻散(《金鉴》卷四十七)。

【摘录】 《圣惠》卷七十八

额头火星有斑痣:三横纹向(额头部位横纹深,精神压力大;有斑痣者,心脑血管有病,预防三高)

胸乳显现两眼间:(眼角发青者,患乳腺增生或乳腺癌。)

眉宇中分肝为外:(眉梢有斑者,肝有病。)

内侧心脑肺相连:(两眉中间有竖道者肺有病;横道竖道相连者心有病。)

肺主皮毛窍于鼻:(酒糟鼻,毛孔粗大者肺有病。)

脾主肌肢白唇边:(唇有白道,肌肉无弹性者脾有病。)

准头主脾两翼胃:(鼻头发红有坑毛孔粗大者脾有病;鼻翼鼻唇沟发红者胃有病。)

鼻梁中肝两侧胆:(鼻梁中间有斑者肝有病;两侧有斑者胆有病。)

肝主筋脉华在爪:(肝不好者指甲有竖纹,手脚抽筋。)

恰好开窍于双眼:(肝不好者眼干涩,视物不清。)

舌上为肾中为心:(舌根部为肾区,黑 ,黑者有肾病;舌中部为心区。)

心窍于舌华在面:(舌有裂缝、脸红有血丝者心脏有病。)

大肠本在颧骨外:(颧骨外发黑发红者大肠有病。)

小肠颧内即可见:(颧骨内侧发黑或眼袋早现者小肠有病。)

巧嘴一张生殖器:(唇上有斑或有皱生殖器有病。)

人中膀胱相关联:(人中有斑或痣,男有膀胱瘤,女有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

水星地阁是肾区:(下巴壳或耳发黑、有斑者有肾病。)

主骨生髓非等闲:(肾不好者腰痛、腿沉、记忆力差、牙不好、阳痿早泄。)

开窍于耳一脉通:(肾不好者耳聋耳鸣。)

其华在发可直观:(肾不好者脱发、白发)

颜面望诊熟于心:(烂熟于心如子弹上膛。)

不是神仙胜神仙。(功力到家如虎添翼。)

1 胆主目:肝胆不好的人,眼睛就不好,他的白眼仁发黄,很浑浊,不透明,象近视眼,花眼,有的总爱眨巴眼睛,这都是因为肝功能较弱。

2 肝功能不好的人,他的指甲上有横纹,竖纹或灰指甲。他的筋是鼓出来的,青筋暴流,中医叫爪甲不滑,这些人爱抽筋,西医讲的是缺钙。

3 肝胆不好的人,情绪是爱发怒的,因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说发火就发火。

4 肝胆不好的人,食性是爱吃酸的,象山楂,山杏等,一吃就能吃很多。

5 肝胆不好的人,脸色是青灰色,无光泽,每天总象没洗脸似的。

反射区:眉毛中间1/2处往外到眉尾这三角区是肝区,还有鼻梁中段也是肝区。

如果在这些地方长斑、长疙瘩、红点或黑痣等,可以断定他肝胆有毛病,有的人在这些地方长很明显的黑斑,那是他的肝脏有问题了,因为人的脸上是不会长东西的,象儿童脸上就干干净净。

反射区域:在鼻梁中段外两测部位。

1.部位有红血丝状、青春痘,或早晨起床后嘴里发苦,说明胆部有了较微炎症;

2.若有斑,有暗影,可能有胆囊炎。

3.若此部位有竖褶子、或笑时有竖褶子,说明此人胆囊有问题。

4.若此部位有痣、痦子,证明胆功能先天不足。

5.若把右手放在右肋下(胆就在此部位),左手握拳击打右手背,若此部位疼痛的话,即是胆囊炎;

6.若刺痛的厉害的话,可能是胆结石。胆有问题的人可能肥胖。

7.眼下面胆区有一对明显的斑或有痣、痦子,是胆结石。眼袋晦暗亦证明胆不好。

反射区域(一):在额上13至发际处(即发际一圈)

1.此处出现青春痘,或和面部额色不一样,说明此人心理压力比较重。

2.此处有斑;说明心脏有疾病(如:心肌无力)

3.此处有痣、痦子,说明心脏功能先天不足。

反射区域(二)在两眼角之间的鼻梁处

4.此处出现横纹或横纹比较明显,说明心律不齐或心脏状况不好;

5.若出现的横纹很深,而且舌头上面也有很深的竖纹(),可能是有比较严重的心脏病。

6.心脏不好的人脸上布满红血丝,象爬满了许多小虫子似的,这样的人血液循环系统不好。

脾反射区域:在鼻头,胃反射区域:在鼻翼,二侧凹处为十二指肠区。

1.嘴唇发白,没血色,嘴唇很干,爱爆皮,裂口子,脾胃功能不好。

2.脾胃功能不好的人,肌肉松懈,没有弹性。

3.脾胃功能不好的人,老是皱着眉头,好像在思考问题,其实什么事也没有。

4.脾胃功能不好的人,脸色发黄,老皱眉头。

5.红鼻头,酒渣鼻,鼻子头有红血丝,黑斑,长疙瘩等。

6.鼻头发白,没有血色,特别白,这样的人是脾虚,会贫血。鼻头发黄,也是脾虚,会出现汗多、畏风、倦怠、不嗜食等

7.鼻窝总是很脏,发黑,油乎乎的总象没洗干净似的,或是长疙瘩,这样的人胃功能不好。

8 .若鼻翼发红,是胃火,易饥饿,口臭。有红血丝且比较严重,一般是胃炎。

9.若鼻翼灰青,是胃寒,与其握手时能感到此人手指尖发凉,此人受风寒肚子痛,拉稀等。

10.脾区出现斑或痣,有脾肿大的可能,胃区出现斑和痣,可能会有溃疡和其他病变。

肺是给皮毛输送营养的,肺功能不好的人脸上的皮肤比较粗糙,毛孔大,头发焦黄,爱开叉,没光泽,肺功能不好的人。

肺的反射区域在两眉12之间;额头13以下的部位,就是印堂这个位置。

1.如果印堂这块发红,是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症,

2.印堂发暗,黑色的那种暗,这样的人可能有病变,应及早去医院检查。

3.若额头中间比较凹,且颜色晦暗、或发青、或有斑,说朗此人肺部有疾病,呼吸不畅;

4.如有粉刺,证明此人近期患过感冒或喉咙疼。

5.若两眉头部位有痣、痦子或发白,则证明此人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或胸闷气短,或肺有病。

6.眉头向上部有凸起,也是有肺疾。

肺功能不好的人,一般大肠排泄功能不好。

反射区域:在颧骨下方偏外侧部位从眼珠到外眼角往下至嘴角一齐,这个位置是大肠。

1.若此部位有红血丝、青春痘、斑、痣、痦子,说明此人大肠排泄功能失调,一般会大便干燥、便秘。

2.若此部位有呈半月状的斑,证明此人是便秘或痔疮。

3.大肠区发暗红,不平整,考虑结肠炎。

反射区在眼外角平线与耳中部垂起直线相交向下至巴下的部位。

1.在这个位置上长疙瘩或有一条子发黑,不是没洗干净,也不是太阳晒的,说明肾功能不好。

2.若此部位有红血丝,青春痘,或有斑,证明此人肾虚,一般怠懒,腰背及腿部酸疼。

3.此部位有很深且大的斑,极有可能是肾结石。耳朵上近期长了黑痣或疙瘩,那他可能有肾结石。

4.若此部位有痣或痞子证明此人肾功能先天不足,也会腰、腿及背部酸疼。

5.眼角有很深的鱼尾纹。耳旁有竖褶子,是肾功能衰退。

人中两侧的鼻根部位是膀胱。

1.此部位发红,有红血丝、青春痘、生疮等,证明有膀胱炎,会出现小便赤黄、频急等症,膀胱炎也可引起腰部酸痛。

2.膀胱区有皱纹,考虑有肾萎缩,红痘痘为炎症,后长黑痦子,考虑要有病变。

中成药外用治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其主要部位在胃脘近心窝处,痛时可牵连胁背或兼见恶心、呕吐、吐酸、嘈杂,大便溏薄或秘结,甚至呕血、便血等症。多见于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癌、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外受寒邪,病邪犯胃所致。冬季气候寒冷,平素患有慢性胃肠疾患者更易发生,采用中成药外治对本病有明显疗效。介绍几例,供选用。

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粉剂适量,用白酒调为稀糊状,填于肚脐处,外用胶布固定,并可时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1换,连续3-5天;或用棉球蘸云南白药酊适量放置于肚脐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并可时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1换。可活血通络,散寒止痛。

风油精

取本品数滴,滴于肚脐孔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并可时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可散寒止痛。

速效救心丸

除冠心病心绞痛外,速效救心丸对胃痛、腹痛也有明显治疗效果,疼痛发作时,单纯使用本品即可达到止痛效果。取本品2-4粒舌下含服,再取本品5粒研为细末,置于伤湿止痛膏中央,外贴肚脐或关元、气海穴,每日1换,一般用药5-20分钟疼痛可止。可活血化瘀,散寒止痛。

逍遥丸

取本品10粒,研细末,清水适量调糊,外敷于肚脐处,放食盐少许,再用黄豆大小艾粒施灸,酌灸3-6壮,隔日1次,连续1-3次。可疏肝健脾,温中和胃。

张锡纯,真大师也!

月份中旬,出差到广西,住在朋友家。我住的在整套房子的中间位置,旁边是公用卫生间,有些阴凉。

那天晚上,又有些热,于是,打开风扇,彻夜未关。

隔天早上,走在街上,太阳一晒,觉得人很不舒服,头昏并有要上卫生间的强烈感觉。

中午开始拉肚子,拉了几次,以为是吃了不好东西,休息一个晚上就好了。

没想到,隔天更为严重了,拉了六七次,拉的都水样。到最后,竟全身痉挛,脸色发青。

朋友一看,不得了,马上送我去医院。

由于在出差期间,日程都是安排好的,故强烈要求快速治疗。

医院共安排四项措施进行治疗。

1,挂瓶以补充钾与钠,据说全身痉挛就由这二种元素失衡造成的。

2,服药 主要是肠炎宁和蒙托石散。主治肠炎腹泻。

3,打穴位针,主要是打足三里。

4,艾灸,放在中脘穴和另一个应该是关元穴。

看那阵势,很是安慰,应该很快会治愈出院。

连续治疗两天,拉肚子的次数明显减少,拉的水样也明显减弱,但没办法出院。

我急了,脑海里不由浮现衷中参西录中的山药鸡子黄案例。

第三天中午,偷偷离院,到菜市场,购买山药和鸡蛋,然后,山药粥加熟蛋黄服下。下午,拉的已有块状,次数又减少!

哈哈,真的一剂知!!!壮哉,张锡纯!

比医院治疗更为见效!

于是,坚决出院。

晚上,又服用一剂,当天晚上,一觉到天亮!

第四天出发到境外,中途吃了几个茶叶蛋,腹泻竟然全好了!

丁香散55

【处方】 丁香3分,肉豆蔻(去壳)3分,当归(锉,微炒)3分,白术3分,缩砂(去壳皮)3分,人参(去芦头)3分,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产后胃气虚弱,因饮食不节,致成霍乱。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七十八

丁香散54

【处方】 丁香3分,人参(去芦头)3分,槟榔3分,白术3分,桂心3分,当归(锉,微炒)3分,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3分,前胡(去芦头)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高良姜1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产后脾胃气寒,心胸满闷,吐逆,四肢少力,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七十八

丁香散53

【处方】 丁香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木香半两,诃黎勒1两(煨,用皮),人参半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温中和气。主热病后,脾胃气不和,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十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