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蛰到,农事忙】周口市淮阳区:立足一个“早”字,科学管理116.5万亩小麦

 瑞视觉 2022-03-06

【惊蛰到,农事忙】河南淮阳:加强春季麦田管理,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壬寅年”惊蛰“这天,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农业农村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查看苗青、墒情,了解病虫草害发生情况,指导农民浇水、施肥和喷洒农药,切实加强春季麦田管理,确保夏粮丰产丰收。(王子瑞摄)

在淮阳区大连乡的淮阳祥泰家庭农场2000亩农业技术示范田里,淮阳区农业农村局专家查看小麦生长情况,指导群众浇水灌溉农田,喷药防病虫害等小麦春季麦田管理。

在淮阳区大连乡淮阳祥泰家庭农场,一台农机在给麦田喷洒农药。

在淮阳区大连乡淮阳祥泰家庭农场,无人机喷洒农药。

在淮阳区大连乡淮阳祥泰家庭农场,一台卷扬自走式节水灌溉机在浇灌麦田。(无人机航拍)

壬寅年”惊蛰“这天,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农民在浇灌麦田。

在淮阳区大连乡淮阳祥泰家庭农场,一台农机在给麦田喷洒农药。

壬寅年”惊蛰“这天,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农民在浇灌麦田。

淮阳区大连乡淮阳祥泰家庭农场,两个农民操纵一台卷扬自走式节水灌溉机浇灌麦田。

【惊蛰】

作家苇岸说:“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

惊蛰与春的甜蜜关系由来已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当第一声响彻长空的惊雷乍起,土壤里冬眠的小动物被惊动,沉睡一冬的春天也就苏醒了。

事实上,昆虫是听不到春雷声的,天气变暖才是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作为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惊蛰过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至0℃以上,南方沿江江南地区升至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在10℃至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

惊蛰对农业生产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被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唐代诗人元稹曾在诗作中描述:“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近代也有农谚道:“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随着春日到来,气温升高,北方小麦陆续返青,南方麦穗拔节,油菜开始见花,浇水、施肥,成了农田里的主旋律。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分析,今年3月上旬到中旬,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河南中北部还要偏高1℃至2℃,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人勤地不懒,抓住晴好天气中耕划锄、浇水施肥,丰收的脚步也便越来越近。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自然节律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按黄经度数编排。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惊蛰”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相传是汉朝时期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因此,“启蛰”的名称便在日本保留了下来。


如果认为本公众号《瑞视觉》还不错,敬请关注、转发、评论

你的鼓励,是我前行的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