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盟难以摆脱“无助感”

 历史探奇 2022-03-06
欧盟难以摆脱“无助感”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刘军

从2月20日落幕的2022年慕尼黑安全会议,到俄罗斯21日宣布承认乌克兰东部地区两个“共和国”独立,欧盟的“无助感”在迅速变化的局势前愈发明显。

尽管西方主导的慕安会安全报告强烈地批判了俄罗斯,但这种批判更衬托出本届慕安会的主题——“集体无助感”。虽然欧盟政要围绕乌克兰危机开展频繁的穿梭外交,但事实表明其无济于事。欧盟虽想团结起来“扭转乾坤”,但只怕前路多艰。 ——编者

1

综合实力相对不足

问:造成欧盟产生“无助感”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答:乌克兰危机以来,欧盟驾驭欧俄关系走向的能力不断减弱,影响趋于式微,再加上欧盟自身的衰弱以及国际影响力的下降,欧盟的“无助感”首先源于此。

乌克兰危机后,欧盟终止欧俄政治对话机制,包括定期的欧盟-俄罗斯峰会。欧盟对与乌克兰危机相关的人员实施制裁,暂停与俄有关新协议和签证问题的双边会谈。欧盟对俄制裁范围还从人员扩展至经济、金融、武器、能源等多个方面,并且冻结了原来双方约定接触的机制框架,包括关于人权的定期磋商和每年两次的领导人峰会。

欧盟本意是以停止政治对话向俄施压,但事与愿违,这不仅未能迫使俄罗斯屈服,反而使欧盟失去影响俄对外政策的正常渠道,导致欧盟在欧俄关系中的存在感持续减弱。

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盟的衰落非常明显。欧盟作为世界“一极”,其权力来源于强大的经济实力,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其经济指数一蹶不振,全球影响力下降是必然的。欧盟在冷战后所树立的争当积极的全球行为体、试图在全球发挥影响的雄心也随之大打折扣。

同时,欧盟陆续面临一系列来自内部以及外部多重危机的冲击,包括债务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危机、乌克兰危机、认同危机等,且欧盟各成员国面临的内部危机普遍要比外部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欧盟的综合实力相对大幅下降,是其“无助感”产生的最根本的内部原因。

2

机构内部陷入分裂

问:如何看待欧盟国家在对俄立场上的分歧?

答:在如何看待和应对俄罗斯的问题上,欧盟内部始终存在不同态度所导致的分裂,致使欧盟内部难以形成合力,缺乏对俄共同战略与一致的声音。欧盟的“无助感”同样源于此。

乌克兰危机以来,身为欧盟“两驾马车”的德国与法国主张对俄接触,尊重俄罗斯的安全关切,特别是法国总统马克龙极力倡导与俄罗斯的战略对接,认为疏远俄罗斯是一个战略错误,欧洲应该重新转向,以减少俄罗斯与北约和欧盟之间的不信任。以法德为代表的“老欧洲”国家不希望在欧盟的东部边界产生不必要的武装冲突,期望稳定乌克兰周边的局势,主张与俄罗斯展开务实合作来促进自身国内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军售和能源领域的合作。

但部分“新欧洲”国家普遍将俄罗斯视为苏联的继承者,对其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和敌对的政治立场。克里米亚半岛易主后,包括波兰、立陶宛等新欧盟成员国对俄罗斯的不信任逐渐演变成对俄罗斯的担忧与恐惧,其寄望于增加北约在其境内的军事部署来实现对俄方的军事威慑。此外,部分中小成员国也担心德法与俄罗斯的互动有可能使欧盟变得更加“隐形”,造成中小成员国影响欧俄关系的渠道变少。

成员国之间对俄政策分歧限制了欧盟与俄罗斯在欧洲安全谈判中的能力,导致了欧盟在欧洲安全格局重塑中的地位缺失。因此,今年1月份以来俄罗斯与美国、北约及欧安组织的系列会谈中,欧盟基本上是靠边站。

3 安全过分依赖美国

问:欧盟一直渴望在安全问题上增强战略自主性,但为什么长期难以实现?

答:讽刺的是,欧盟在安全上所倚重的美国,恰恰是导致其“无助感”的重要外部因素。

欧盟在安全问题上长期依赖美国,由此导致美国屡屡以安全问题为抓手胁迫甚至绑架欧盟。自冷战伊始,西欧借美苏对抗之机,凭借美国的“保护伞”,以较低的国防支出将国内资金着力集中在经济发展上。虽然这种模式推动了西欧战后的复苏与繁荣,但西欧各国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在某种程度上就如“吸毒”一般,明知存在问题与隐患,却也无法戒掉。

欧盟在过去多年虽极力强调武器装备制造和研发的本土化,但依旧不能赶上美国的脚步。时至今日,美制F-35战机和M 1系列主战坦克依旧是欧盟许多国家的优先采购对象,而欧洲本土的法制“阵风”战机或德制“豹”式主战坦克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青睐。法国与澳大利亚的潜艇纠纷、美英澳“奥库斯”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的形成也部分说明了欧盟在军事技术上的差距。

这种惯性依赖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欧盟缺乏“牙齿”,没有独立的能力与手段应对重大安全危机。虽然欧盟建立了诸多内部快速反应部队,但不仅规模十分有限,而且其主要任务是反恐及应对非法移民,严重缺乏应对大规模集群作战的经验和装备。当面对俄罗斯陈兵边境的十余万装甲集群部队时,欧盟毫无形成制衡的能力,其在传统安全层面的劣势凸显无疑,也只能任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来维护和操弄自身的安全事宜。

基于这个现实,只要美国主动挑起欧洲某个地方的武装冲突,欧盟国家实际上也只能选择被动跟随,毕竟缺乏参与只能让自身进一步失去对地区局势的话语与介入能力。这种情况曾出现在前南斯拉夫地区,也复制在当前的乌克兰危机之中。在屡屡陷入被动的情况下,欧盟自然谈不上对地区安全局势的把控力。

4 对话屡遭俄方轻视

问:俄罗斯对欧盟的看法是否出现相应的变化?

答:如果说美国对欧盟表现出的是控制,那么俄罗斯对欧盟表现出的则是轻视乃至冷漠。这同样是欧盟“无力感”的重要外因。

本届慕安会安全报告强烈地批判了俄罗斯,认为俄罗斯无视欧洲地区安全秩序,无视欧洲国家自行选择地区安全安排的权力,其对“影响力空间”的痴迷是对欧洲地区安全秩序的挑战。但在俄罗斯看来,欧洲缺乏战略自主,不是一个独立的安全行为体,因此俄方对于与欧盟进行谈判缺乏兴趣、动力与热情。在欧盟政要为乌克兰局势降温而频繁访问莫斯科时,俄罗斯并不是真的认为俄欧之间的会谈能解决问题。因此,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宣扬外交出访的成果时,俄方马上予以否认。俄罗斯缺席本届慕安会也足以说明,俄罗斯意识到,俄欧之间的对话不可能取得任何实质性效果。

此外,俄方坚信欧洲集体安全的建设离不开俄罗斯,也坚持只有在尊重俄罗斯的基础上与俄方进行合作,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构建符合所有欧洲国家利益的集体安全机制。但俄方目前看到的是,欧盟追随美国遏制俄罗斯,把北约的前沿阵地不断逼近俄罗斯,以牺牲俄罗斯的安全利益为代价寻求自身安全,没有给予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足够的尊重——这是俄罗斯绝对不能接受的。

在俄罗斯对欧盟愈发轻视的同时,俄罗斯人对欧洲的认同也在下降。俄主要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的数据显示,认为俄罗斯是欧洲国家、俄罗斯人是欧洲人的公民比例逐渐下降:认为俄罗斯是欧洲国家的人数在2008年占52%,2019年下降到37%,2021年进一步下降到29%;认为俄罗斯人是欧洲人的人数在2008年为35%,2019年下降到33%,2021年进一步下降到27%。这意味着,俄欧之间所谓共同的文明空间,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是否存在已成疑问。

幕安会报告指出,在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紧张等多重危机之下,欧盟要团结起来,“扭转乾坤”,“摆脱集体无助感”,这充分反映了欧盟当下的心有不甘。但综上所述,在可见的未来,欧盟内外交困的局面难以改善,这种“无助感”凸显的心理认知将伴随欧盟甚至西方很长一段时间,持久不能散去。

来源: 新民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