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水沧桑,大河未央--纵览古今治河方略与科技进步

 滑州文史之窗 2022-03-06

侯全亮

图片

黄河从远古走来,点亮了黄河文明的曙光,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底色,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然而,历史上黄河洪水肆虐泛滥,决口改道频繁,也给两岸人民留下了不尽的惊悸和悲怆。为了治理黄河,历代先贤和劳动人民前赴后继,不懈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害兴利,综合治理,古老的黄河发生沧桑巨变,黄河治理开发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古往今来,一部黄河治理史,承载了一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也镌刻着一部治河科技进步史

图片

一、洪水时代的堵疏之变

在黄河流域,生动的神话传说留下了洪水时代的最早记忆,影响最深远的神话当属大禹治水的故事。

相传尧帝在位时,黄河流域连年发生特大洪水,淹没了广大平原,庄稼与房屋尽被洪水吞没,天下黎民生灵涂炭。为消除洪水威胁,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将治理黄河水患的艰巨任务交给了

图片
尧帝画像

受任后,义无反顾地率领群众投入了治水斗争。但是在治理方法上,他采用以堵治水的办法,由于违背了自然规律,耗费功力所修筑的九高墙,顷刻土崩瓦解。洪水骤然冲向下游导致一场空前浩劫。因此被杀死在羽山,成为一场治水悲剧。

图片
图片
大禹治水图
        鲧死后,其子大禹继承父业,受命于危难之中,决心制伏洪水,为民除害。当时大禹刚刚结婚四天,毅然告别妻子,跋山涉水,踏上治水征程。在治水策略上,他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利用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趋势,改堵截为疏导,水畅其流,引导洪水入海。

为了治理洪水,禹常年和民工一起,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挖山掘石足迹踏遍了黄河流域山山水水,经过十余年不辞劳苦的奋斗,终于平息了波浪滔天的水患。

图片
图为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的龙门,传说古时候大禹治水劈开龙门山,导河畅流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郭沫若早年诗作《洪水时代》中曾用“我若不把洪水治平,我怎奈天下的苍生”的诗句,高度颂扬这位治水英雄的家国情怀。大禹治水公而忘私的奋斗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战胜艰难困苦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黄河大堤的千年进化

进入文明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淤积区域不断延伸,单靠“疏导”治理洪水,已殊难奏效。人们便把高地的泥土石块搬到近水处,垒成简易堤埂,限制洪水横流。这就是黄河大堤的前身。

关于黄河大堤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毋曲堤”。当时黄河下游地区逐渐开发,两岸诸侯国为了自保家园,开始修筑黄河堤防。位居黄河最下游的齐国常遭河决之害,为此,正在施展霸业宏图的齐桓公率先开始修筑黄河堤防防洪治河,齐国由此国力大增。

图片
齐桓公画像

然而,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下游两岸诸侯国筑堤挑流、以邻为壑的水事争端时有发生。对此,齐桓公先后举行“召陵之盟”和“葵丘会盟”,促使各诸侯国签订了共同盟约。其中,针对乱筑堤防祸水引的不轨行为,规定“毋曲堤”,首次为修筑黄河堤防立规建制。

图片

葵丘会盟遗址

然而利弊总是相伴而生。随着黄河堤防的发展,含有大量泥沙的洪水被约束在河道内,久之河床淤积,险情迭出,终于酿成了史记载的黄河第一次大改道。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在今河南省浚县决口迁徙,主由北流改往东北,形成了新的下游河道。

图片

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流势图

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诏令“决通川防,夷去险阻”,拆除原来阻水工事和关卡,黄河堤防连成统一实体。此后,人们根据下游决口河势变化,多次堵塞决口,修复黄河大堤,堤技术不断发展。

西汉时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亲率众臣实施瓠子堵口工程,现场赋诗《瓠子歌》,激情宣示治理黄河水患的决心,成功堵复决口。东汉水利专家王景奉命治河,采取筑堤理渠、绝水立门的治理方略,平息泛滥已久的黄河水患,史称“黄河安流八百年”。

图片
汉武帝画像
图片

汉武帝瓠子堵口遗址纪念碑@河南滑县

北宋时期创立龙尾马头等黄河工,成为黄河堤防工程的独明代治河名臣潘季驯,把堤防分为遥堤、缕堤、格堤、月堤类型,形成一套堤防体系挽河归,束水攻沙印证中国古代修堤技术的发展足迹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代黄河堤防结构和埽工示意图

然而,由于社会制度和生产力水平的局限,世代人们所希冀的黄河安澜局面始终未能实现。“河之情,人寿几何”,留下的只是悲凉叹息和无尽期盼。

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治理。先后实施次大修堤,持续开展河道控导工程,游荡河势得以有效控制,黄河大堤洪能力显著提升。进入21世纪,全面建成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和生态景观线于一体的标准化堤防。绵延千里的黄河大堤犹如巍然立的水上长城,夹持着河水东流入海,守卫黄河防洪安全。

图片图片

​  今日黄河下游大堤与河势控导工程

披沥千年风雨的黄河大堤,见证了中华民族与洪水抗争的奋斗历程千年堤防的发展步履,成为黄河文化的重要实体形态和物质财富。

三、水库诞生引发治河革命

纵观历代黄河治理,严重水患之所以不绝史书,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几千年单纯依靠修堤防洪,大量泥沙淤积河床,修筑大堤和泥沙淤积赛跑,久之长河高悬,如龙虎侧卧,防不胜防,导致决口改道频繁。直到现代水利催生了水库蓄水拦洪新技术,黄河治理才开启了革命性的崭新局面。

图片

改建后的三门峡工程

1957年,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库开工兴建,成为黄河治理开发的里程碑。但由于当时对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长期性、艰巨性估计不足,三门峡大坝建成蓄水后,库区出现严重淤积,为此,三门峡水库经过改建,并采用“蓄清排浑”运用方式,成为削减黄河下游洪峰的重要手段。三门峡水库的建设实践,使人们对黄河的认识产生了一次重大飞跃,为多泥沙河流上修建水库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图片

 小浪底水库坝址原貌

2001年竣工的小浪底水库,就是吸取三门峡工程正反两方面经验兴建的大型水利枢纽。该工程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防凌、灌溉、供水、发电等坝址位置控制黄河流域面积的92.3%,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坝址位置优良,综合效益显著这座水库又是一座设计难度极高的水利工程。在漫漫征途中,黄河勘测规划设计专家反复探索,相继攻克左岸单薄山体洞群密集布置、坝基鹅卵石深层覆盖、汛期浑水发电、高速水沙对泄洪洞的腐蚀等一座座技术险隘,终于取得这场“蓝图战役”的决战全胜。

小浪底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成为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领军“王牌”同时,运用小浪底水库进行科学调度,统筹兼顾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扭转了上世纪末黄河频繁断流的不利局面,实现了黄河连年断流被誉为“新世纪绿色的颂歌”

图片
小浪底工程拦河大坝外景

事实上,峡谷水库的诞生,不仅成为防御黄河洪水的鼎力重器,也一座座流金淌银的能源宝藏。九曲黄河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蜿蜒崇山峻岭之间,河水清澈,坡陡流急,水力资源丰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河水电开发事业从无到有,如火如荼,发展迅速。1961年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盐锅峡水电站建成发电古老的黄河第一次放射出耀眼光芒。1968年建成投产的刘家峡水电站,为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其发电量比旧中国全国一年的发电量还多。

图片

盐锅峡水电站

图片

刘家峡水电站

   目前黄河干流已建成28座梯级电站, 一座座矗立在黄河峡谷中的水电站,像镶嵌在大河上下的璀璨明珠,点亮万家灯火,唤醒了西部生命,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强大动力。

雄浑壮美水沙交响

不过,当一座座高峡平湖闪亮登场时,黄河水库泥沙淤积仍然是人们不可回避严峻挑战黄河泥沙源源不断,水库库容终归有限,拦蓄久必成泥腹。那么,怎样才能破解这道生死攸关的重大难题呢?

跨入21世纪,新一代治河人研究认为,黄河复杂难治的根本症结在于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如果通过调度大型水库,改善水沙组合关系,变水沙不平衡为相适应,蛰伏在水库和河道的泥沙将被更多地输送入海。于是,水库调水调沙实践应运而生。

图片

2002年7月4日,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正式启动,随着小浪底水库徐徐开启闸门,冲天的水沙激浪喷薄而出,国内外水利界为之一振。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调水调沙实践,黄河建设者的探索精神和水工建筑物的控制能力结合气势宏大,犹如一部雄浑的水沙交响曲。

2004年,一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试验获成功。年利用万家寨、三门峡和小浪底等水库联合调度,千里接力调水调沙成功塑造人工异重流排出小浪底水库泥沙厚度达7米。掌握这种高含沙河流特有水流演进规律,科学调度流量,保持后续动力,可高含沙浑水排出库外,有效延长水库生命。

图片
2004年黄河调水调沙试验水库联调接力示意图

从单库试验到不同水沙来源区对接,从水库群联合调度到生态调度,黄河调水调运用为延长多泥沙河流水库寿命,维持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良性维持,探索出了一条新

图片

有资料显示,自2002年首次调水调沙至2021年,黄河下游主河槽普遍刷深2米多,主槽行洪能力由以前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5020立方米每秒“小洪水高水位、小洪水多险情”的极为不利状况显著改善。黄河调水调沙的实施大幅增加黄河入海口湿地面积,河口生态系统进一步复苏。草本植物繁茂,珍稀鸟类回归,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景象。

图片
黄河口湿地生态复苏景况

五、抓住水沙调控的牛鼻子

然而,黄河毕竟是黄河。由于黄河水少沙多的特性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单靠已建水库力作战,仍然不能完全解决黄河水沙关系不平衡的问题。研究表明,解决黄河水沙关系不协调之顽症,必须完善由干支流骨干工程所组成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这一体系,被形象地比喻为黄河治理的“牛鼻子”。

图片
规划设计中的古贤水利枢纽,本图为效果图

地处晋陕大峡谷中部古贤水利枢纽正是这个“牛鼻子”核心。它控制着黄河65%流域面积、80%水量60%泥沙。拦沙库容巨大,调控能力强劲,战略位置得天独厚。

根据设计,古贤水库总库容129.42亿立方米,利用93.42亿立方米拦沙库容,能拦减泥沙122亿吨,它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可在60年内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近百亿吨。古贤水库的兴建,将增强河水资源调控能力,使中下游地区生态系统得以持续改善

图片
黄河壶口瀑布
     随着峡谷平湖的出现,库区周边披沥千年风雨的丰厚文化资源,晋陕大峡谷两岸壮丽景观,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绿色生态和盛世文化气象。

六、蓄清调浑,破茧而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世界上最为复杂难治的这条大河,黄河人的深入探究从未止步。

图片

取得成功的黄河调水调沙虽然能将部分泥沙排出水库并冲刷河道,但毕竟仍限于水库运用革新的范畴。随着时间推移,水库淤积形态精准控制难,拦沙库容再生利用难,挟沙径流跨年调节难,如同峰高冷峻的三座大山横亘在治河征途。怎样才能找到开山锁钥,搬掉"拦路虎",成为多泥沙河流兴建水库并保持高效运行的关键所在。

图片

为此,黄河规划设计院的专家经过对水库与河道水沙运动机理悉心探求,近期提出了多沙河流水库“蓄清调浑”设计运用新理论。他们以揭示水工建筑物布设与水库调沙库容保持互馈机制为基础,研究出以水沙调控度量为控制边界的设计运用方法,建立以水沙关系协调度为目标的水沙调控标准,构建了水库“蓄清调浑”设计运用的指标体系

根据这一理论,黄河规划设计专家通过识别库区与干支流四种水沙交互基本模式,建立基本模式与泥沙淤积形态的响应关系,研发水库群调控与泥沙冲淤计算的成联动控制方法,以此实现库区与河道冲淤大尺度快速模拟和区域精细化协同模拟,构成了水库“蓄清调浑”模型体系。

图片

为使多沙河流水库能够长期保持有效库容,黄河规划设计专家深入探索多沙河流水库淤积形态靶向控制技术,建立“深槽调沙、中槽兴利、高槽调洪”功能协同配置模式创建“小水拦沙,大水排沙,适时造峰,淤滩塑槽”库区滩槽同步塑造技术运用方式,使库区拦沙、调沙、兴利、防洪、生态五种库容分布与淤积形态耦合,实现淤积形态精准设计靶向调控,消除支流拦门沙坎,延长水库拦沙年限成为现实

图片
图片
​        水库拦沙库容再生利用方面,“蓄清调浑”新理论首次提出低位非常排沙孔及其“相机泄空,适时回蓄”的调度方式使拦沙库容再生利用率达20%以上,从而开启了在特高级含沙量河流上建设重大水工程的先河
图片

为攻克水库挟沙径流年际调节关,这一新理论以“蓄清+调浑”二元协同调控为目标,建立了水库群兴利库容联合配置设计技术,并提出串联水库群“上下库联动、蓄调排交替”并联水库群“大库调浑小库蓄清”联合运用方式从而挣脱了挟沙径流囿于年内调节的束缚,解决了有效库容保持和汛期供水调节两者相左的问题使多沙河流水库的综合效益得以显著提升。

图片
图片

目前,“蓄清调浑”新理论已应用于古贤、东庄、马莲河、巴家五台山供水等重大工程设计,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和水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研究与实践持续深入,这将是黄河治理科技进程中又一次新的重大飞跃。

图片

鉴古而知今,临黄河而知中国。中国人民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技进步史。如今,万古流淌的黄河,正在一系列科技创新的催动支撑下,迸发新的活力,奔腾在幸福黄河新时代!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