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明确目标、稳中求进(方正策略)

 zhzpig 2022-03-06

本文来自方正证券研究所于2022年3月5日发布的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明确目标、稳中求进》。欲了解具体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分析师:

燕翔,   S1220521120004;

许茹纯,S1220522010006;

朱成成,S1220522010005;

联系人:金晗。

核心结论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宏观经济层面上,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立在5.5%左右,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财政政策方面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货币政策延续此前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基调。报告还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新动能,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图片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等。

报告正文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2021年的工作情况,并发布了2022年各项政府经济工作目标,对本年度政府工作的具体任务进行了部署。具体来看,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内容梳理如下:

第一,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立在5.5%左右,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本次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

2022年经济形势面临多方面的挑战,疫情仍在持续、全球经济增长转弱、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我国经济发展同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这样严峻的背景下,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仍然在高基数水平上设立5.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目标,显示出政府稳增长的决心,有利于提振市场预期与信心。

第二,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财政政策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货币政策方面,要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

财政可用资金显著增加有助于拉动基建等方面的投资。据财政部部长刘昆介绍,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的安排规模为26.7万亿元,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增长了8.4%;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是自2012年以来的最高增幅。政府工作报告对货币政策的表述依然是“以我为主”,虽然美联储加息预期引起市场对流动性紧缩的担忧,但我们预计后续国内的流动性环境仍会较为宽松,利率还有下行空间。

第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新动能,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落实好各类创新激励政策,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政府工作报告还强调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包括建设数字信息技术设施、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等方面。

数字经济市场规模足够大,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替代传统旧经济;同时,产业链条足够长,能够提升社会整体效率;此外互联网的高普及率以及5G的快速推广,已经使得中国成为了数字经济的领导力量,因此在宏观经济层面,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力量。事实上,自2015年提出新旧动能切换的概念以来,在相关产业政策支持下,包括数字经济在内的众多新兴产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随着未来产业政策的持续倾斜以及我国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创新领域必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来源。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