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孩子遮风挡雨,她却告诉我淋雨是她权利

 昵称cRpcd 2022-03-06
用背影告我想为孩子遮风挡雨,她却用背影告诉我:淋雨是她的自由权利

1

知己知彼的搭档

女儿去年已经上大学了,两年前,她还在读高二,住在学校,周末回家,周一早上返校。

一次普通的返校清晨,让我记忆尤深。

周日晚上我们商议好,周一早起坐地铁去,从家到学校乘地铁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

我的闹钟定到6点,不到5点我就醒了,开灯看了一下表,迷迷糊糊又睡了过去。6点10分我起床,叫醒女儿。

我洗漱,换衣服,然后给自己倒了杯温水喝了,把昨晚买的面包放入烤箱加热,就去女儿房间开灯,女儿用温柔的哼叽声表示抗议,让我关掉。

我路过她门口,她坐在床上跟我说:妈妈,我在换衣服了!

我明白了,话不多的她是在用行动告诉我:你不用催促我!

母女搭档这么久,我们已经知己知彼了。

我一边先自己吃早餐,一边觉察自己的情绪:一开始看到女儿没动静,我有那么一丁点儿着急。

但我很快就平静了,上学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我做好我的事便是。

6:30是原定要出门的时间,女儿才过来吃早餐。

我留意到,她在观察我的表情,我冲她笑笑,她放松很多。

女儿的气色很好,粉白粉白的,脸上的青春痘也消下去很多了,她情绪尚好,看到自己喜欢吃的面包,面露喜色。

6:45分左右我们出门时,女儿不想穿羽绒服,出于母亲的关心,我建议她带,她决定拿着,走进电梯时她主动穿上了。

这几天降温,保暖是很重要的,但如果女儿坚决不带,我也会接受,如果她带了,我会更安心。

如果是以前,我会因为担心她冷到,不停地念叨,说到她不耐烦;如果她不带,我会生气和担心,还会屁颠屁颠的送到学校去。

现在,我更能尊重她自己的选择。

如果她住校时偶遇降温,我会先问她是否需要送衣服,如果要,我就送去,如果她说不用,我就会放下担心。

即使我放下了担心,难免还会惦记,但我不会总想着这件事儿,更多的是相信孩子,她自己可以照顾好自己。

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感觉时间有些紧张,预感到要迟到。

我问她有没有其他想法和建议?女儿没有说话,我请她思考一下。

以往,我会直接做出决定:打的士去。

这一次,我想把选择的权利和机会留给女儿。

她需要独立考量和选择,并为她自己的任何一个选择所带来的结果负起责任。

女儿没有提出打的去学校的想法,那就继续原来的计划——坐地铁。

2

你有选择淋雨的自由和权利

一乘上2号线,女儿就把头靠在我的肩膀上睡着了。

我还是有点儿心疼,我握着她的手,有一点点儿凉。女儿的手总是会有一点点儿凉,这也是我强烈建议她穿羽绒服的原因。

那几天,女儿期末考试结束,不用住校而是住在家里,每天晚上都和她一起泡脚。

她提议打开电视,我们就一边泡脚一边看电视。

和女儿一起看电视的感觉,让我想起一个久违的画面:我小时候,一家五口人一起看电视。

在电视连续剧播出之前,妈妈总是催促我们洗漱好,看完电视剧就可以直接进入温暖的被窝。

我和在外地工作的老公约好:等他回来,晚上我们仨一起泡脚,一起看电视。

地铁转线的时候,我发现女儿的表情有些焦急了:迟到已成定局,虽然只是会晚一点点。

出了地铁口,外面正在下着大雨,我看孩子没有穿上羽绒服的意思。

我建议她要么穿上,要么放在行李箱里,因为要撑伞、要拎包,容易淋湿自己和羽绒服。

女儿坚持抱着羽绒服,此时,我觉察自己,很平静。

这要是放在很久很久之前,我可能又要开始启动控制、说服的模式,还有可能因为她晚起、迟到,几件事放在一起数落她,越说越生气,把自己弄崩溃,把女儿弄得烦躁。

这次,她愿意冒着淋雨的风险抱着羽绒服,那就抱着吧。

作为妈妈,我曾经拼尽全力想为孩子遮挡所有风雨,但现在,女儿用她沉默但坚定的行动告诉我——她有选择淋雨的自由和权利。

雨势很大,从地铁口走到学校,要10几分钟。我感觉我的靴子渗水了,袜子有点湿了,拉着行李箱那支手臂也渐渐湿透。

我看到女儿紧紧把羽绒服抱在怀里,伞上掉落的雨水把她的后背打湿了,这是难以避免的。

我和她说快点走吧,只有快点走才可以少淋雨,还能早一点到学校。

过马路的时候,脚下的积水有点深,女儿提醒我:妈妈,水!

当时,我并没有回应她,一心只想快点走。

现在,回想起那个瞬间,我要和女儿说一声:宝贝,谢谢你的提醒!

以前,这种时候,我会有一些气急败坏,而今,我可以积极而平静的去面对。

快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女儿用平静清亮的声音说:妈妈,把箱子给我吧!

我把箱子递给她,提醒她及时换掉湿透的鞋子。

看着她的背影进入教学楼,我转身去地铁站,踏上上班的路程。

3

感觉痛苦?恭喜!

转眼,孩子已经上大学了,这个从读初中就开始住校的娃,我实在对她有很多牵挂。

看着眼前这个青春期的孩子,越来越放松,越来越漂亮,也和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互动,我的心底非常温馨幸福。

想想,我学习家庭教育也有五、六年的时间,因为孩子住校,之前会觉得少了许多和她亲密接触、实施践行的时机。

如今看来,只要有心,哪怕相处时间短,依然有很多可以觉察和践行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里,我感受着自己一点一滴的变化——

每次沟通时我觉察自己;

每次交流时我学会倾听;

每次有不同意见时,我能够在情绪来临之前就用觉察平静自己;

每次有矛盾时,我创造机会让一家人事后回顾、总结,打破坚冰......

做得不好的时候总是有的,而做得好的时候越来越多。

中间,有非常多的故事发生在我们家,有冲突,也有温馨;有无奈 ,也有欣慰;有伤心,也有欢乐……

总之,如今的主旋律是——幸福变得越来越多,即使有干戈也会很快化为玉帛。

我亲自见证了当我开始学习和改变后,女儿和老公的变化。

当我和老公彼此更加理解、支持、恩爱后,女儿心底自信和力量明显提高。

有一次我去讲座,我问女儿:你觉得妈妈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女儿脱口而出:脾气好了。

当时,我心想:妈妈努力学习和改变,就换来你这么一点评价啊?就没有别的了?

现在,我不会再问女儿这个问题了,因为我知道,我、先生、孩子,都在幸福地学习着、成长着、改变着。

或许,她以后会主动告诉我,她感受到的妈妈的很多变化呢?

即便她不说,我们彼此的亲近、幸福的感觉,已经真实发生在我们之间了,这才是最让人踏实、安定的事情。

每一对父母都在非常努力的做着“为孩子好”的事情。只是,这个“好”——

方向对吗?

方法适合吗?

是孩子所需要的吗?

是否真正尊重了孩子?

如何给到孩子真正的亲情和爱的滋养?

怎样培养孩子的人格(自信心、性格发展、情绪能力)?

可能,很多父母都跟以前的我一样,一直在思索、困惑、痛苦,却未能寻到满意的答案。

学习之后,我才知道:当我们痛苦的时候,是值得被恭喜的,恭喜我们自己,改变的时刻到来了!

无论父母拥有何种教育背景、社会背景和人生经历,如果对父母这个角色没有系统学习,父母自己没有真正成长起来,就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天花板。

只有父母的学习与改变,才能撑起孩子的现在和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