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小年游云龙山

 飞龙湖文学社 2022-03-06

小年游云龙山   

作者:问渠(江苏) 

    非必要不离徐。于是我选择在徐州境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年末岁尾,高速公路上车辆拥挤,各地牌照蜂拥而至,许多车辆左右摆动,穿梭前行。路旁光秃秃的白杨树更像一排排的仪仗队,迎接着四方的过年大军。

    在隐藏了最后一丝阳光后,天终于暗了下来。灰色的天空,灰色的云龙湖,甚至连云龙山这个天然氧吧都是红衰翠减后的灰暗。把车子停稳在云龙山西门后,我和商亮选择山脚下一个小的餐馆落座。把子肉在徐州也许有了几个世纪的历史,根正苗红。但是一看到一块块肥得流油的五花肉时,胃底翻起难以下咽的口水。我们还是选择了清淡的土豆丝、黄豆芽、海鱼块还有爆椒鸡。家常菜配上玉米羹,清清爽爽。其实多年的人情世故,多了一些不得不面对的应酬。场面上的谈天论地,红红火火。无非是一场隔着肚皮的演说。待到人去楼空之时,陌生感又会从另一个方向升起。比如嘴边的一句话:下一场我安排。但是下一场在哪?或许是若干年之后的事情。

     再次来到山脚下,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石牌坊,不知道是仿古还是自然风化,单单从石面的坑坑洼洼看起,这牌坊至少有了几百年的历史。经过牌坊,拾级而上。冬日的云龙山没有满眼苍翠。一棵松树后面是另一棵松树,一块巨石辗轧另外一块巨石,一种心情排空另外一种心情。走走停停,兜兜转转。此刻挡在眼前的是张山人故址。几十层的台阶上是高大的廊楼,一个顽童对着台阶下的风景拍照,我自然而然也成了他眼底的风景。我不由得想起卞之琳的几句佳话: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原本人生无时无刻不是这样。无意的一张笑脸成了别人挥之不去的记忆;偶尔的一刻陪伴变成一场潜移默化的修行;瞬间的美好化作旷日的永恒。有时候一眼就是千年,有时候千年的基业却在某个朝夕灰飞烟灭。

 终于到了大士岩,一个与佛教有关的场所。我们两个都不是香客,更没有遁入空门的意图。稍作停留后,继续前行,接下来是一段没有刀斧痕迹的自然山路,虽然谈不上攀登,但是每走一步却是如履薄冰。拣定一个怡然小亭稍息。吃几瓣砂糖橘,喝一杯普洱茶。揉腿捶肩,一股倦意袭来。平时的安逸难抵山路的崎岖,也为我们的亚健康身体敲响警钟。“生命来自运动”,此景此情对这个自古就有的真理又多了一分深层的解注。

    忽然的一个陡坡,观景台到了。站在观景台上,云龙湖和周边建筑群便纳入眼底。湖面更像一面起伏的灰色镜子,翻着细浪。我看到了悉尼歌剧院一样的建筑,那是水上世界,那是伴我大学成长的地方。还有湖中路,如一根丝带横亘在中间,把湖平分为东西两半。

  周末的时候,经常三五成群带上饮料、瓜子,打起“升级”就是一天,忘记了时空,如同打坐的和尚进入禅定。每逢大考前,牌场纷纷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人一块石头,一条面包、一摞书籍,在考前进行魔鬼式的复习,只为大学生涯能画上圆满的句号。

    如今时过境迁,那些昔日同窗,早已成家立业,结婚生子。都在平凡的岗位上陶醉着、奋斗着、喘息着……最终淹没于人潮汹涌。

本来要去东门的,尝试了几条不同的山路,都是无功而返。那就原路返回吧。有时候不经意间的一瞥竟然能别有洞天,七拐八拐竟然到了云龙书院,一个人才辈出的圣地,门口的匾额上是著名书法家尉天池先生的题字。令我驻足观看的还有堂下木柱上镌刻的文字。有我的师父景大文先生的俊美行书,还有师兄李志伟的独到楷书(张伯英体)

 几座铜像,各自闪烁着光芒。大多是明清、民国的一些高官显贵,不再一一详述。离开云龙书院,穿过一片树林,到了山峦起伏,又浑似一马平川的地方——曲港跳鱼,多说一句,这浑厚有力的四个大字是北宋时期徐州知府苏轼的墨宝。再转一个弯,北门到了,虽然事与愿违,没有原路返回。但是抬眼一看,山的对面就是徐州市博物馆,下一站就是那里了,一个藏宝聚宝的艺术殿堂,一个有着云龙山影子的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