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力作家:第一届“春晓”杯散文大赛一号作品 雨中周庄

 飞龙湖文学社 2022-03-06

第一届“春晓”杯

作者简介

李以亮,江苏徐州人。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作品多见于《丰县报》《大风歌诗友会》《彭城诗派》《华中文学》《诗之星座》等报纸微刊。著有诗集《枫叶流梦》

一号作品

雨中周庄

      心心念念想去昆山周庄已有时日了,和周庄不期而遇,是在一个冬日的雨中。当裹着一天阴云扑进周庄怀中的时候,淅沥的雨丝把她打扮的尤其宁静和清新,置身于一片泽国之中,烟雨空濛里更增添了江南水乡的妩媚韵味和无穷魅力,小桥,流水,人家,和我擦身而过,店肆,民居,街景,总透出少见的文雅,耳濡目染的是被雨丝浸润的文化氛围,冬日雨中的周庄,圆了我心中的念想,自然真实的周庄和我的梦竟是那么的相符、贴切,虽然少了春色的渲染,我依然被她那美丽的景致所吸引、所陶醉甚而至于所留连、所难忘。

      周庄的美在于水。密布的河巷织出了一张硕大的水网,满巷的河船穿梭于街道两旁,河流呈井字型穿镇而过,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摇橹的姑娘、大嫂、甚或老翁头戴富有水乡风情的斗笠,身穿颇具周庄特色的服饰,悠闲自在的哼着地方小曲,那些乘船的游客,或坐、或站、或倚船远眺,无论肤色如何,无论中外人等,依然面带闲适与惬意,快乐与好奇。两岸的河柳与众多绿色相映成趣,河面的鱼鹰相互嬉戏,水中的鱼儿伸手可及,岸边的人与船上的人互致问候,几可并肩同行。偶尔可见各种生活船穿行其间,稍微大些的船只在转弯时颇有困难,也足见其河流与船只的小巧和精致,与大江大河的波澜壮阔的美相比,周庄的水美是一种生活的美,恬淡的美,安然的美和人文的美。这种美因水而灵动,因景而丰满。

     周庄的美在于桥。信步街肆,格外抢眼的皆是桥。古镇周庄依河成街,街桥相连,十四座古桥多为明清两代所建,久远的岁月已经把当年的光荣与梦想刻上了光滑清晰的印迹,细雨里古老发青的石块,湿滑油亮的栏杆,把周庄的小桥装扮的分外可人。驻足桥上,但见河桥交错,树影婆娑,细雨中的游人打伞的在慢慢品味,没来及带雨具的则更多了番体验,一任如发的雨丝亲吻抚摸,或许竟沾了古镇的灵气福气呢。众多古桥中,我最喜爱的当数双桥。双桥由两桥相连为一体,造型独特;石桥牢固而又质朴,建于明代,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横跨于南北市河和银子浜两条小河上。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圆一方,错落有致,宛如一把大锁将两条小河紧紧地锁住。因远观双桥像一把钥匙,因而又把双桥叫做钥匙桥。从陈逸飞的故居转出,双桥就近在眼前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留学的陈逸飞以周庄的双桥为素材,创作了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连同他的其它作品,于纽约的十月金秋,在美国一著名画廊展出,引起了轰动,他的那些运用油画和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手法创作的作品,描绘了姑苏的小桥流水、江南的田园风光,将美国观众带到了神话般的境地。当年十一月,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访问中国时,将陈逸飞的那幅《故乡的回忆》高价购下,作为礼物,送给了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同志。不知道哈默为什么会选择这幅画作为礼物送给邓公,但正是选择的这幅画使得周庄蜚声海内外。

      周庄的美在于民居和难得的那份幽静。周庄环境幽静,建筑古朴,虽历经 近千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古有的水乡集镇的建筑风貌。全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不足半 平方公里的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六十多个砖雕门楼,静观民居,古风犹存,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沈厅、张厅。当你走进那曾经盛极一时的深宅大院,便见重脊高檐,河埠廊坊,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端庄,一派悠然典雅,一幅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画卷便呈现在你的面前。徜徉于这些古老建筑的厅堂或庭院,可体悟到当年主人的阔绰与风光,那优雅的字画,旧式的家具摆设,各式各样饮食起居的场所作坊,那些历经风雨依旧苍翠的花木,似在诉说着当年主人的辛勤创业以及享受小康生活的无比荣光。引起我更多联想的是那些厨房中的各种静物,炉膛里的火焰,各式的菜肴,各种的炊具,飘香的自酿美酒,以及那些与今人相去甚远的烹饪手法,打磨出了一种纯自然的生活状态,彰显出的是一种纯绿色的生活方式。在冬日的雨里,在古老的庭院,享受一次这样厨房里烹制出诸如“万山蹄髈”式的美餐,怕是只有在梦里吧。寂静的院落里,更有那些老阿婆悠闲地绣着花鞋,虔诚地诵着经文,在轻细雨丝的陪衬下,一种奇妙、安详、静谧、悠远的氛围便也散漫开来。吴水依依,庭院深深。漫步古镇,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平素里那些耳濡目染的各种车辆及其噪音悄然全没,这种静,浑然天成,没任何雕琢的成分,细细品味,这恐怕才是周庄的别种景致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