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孙无忌之死:执意立李治为太子,却为自己的死埋下了伏笔!

 昵称vUWeivtn 2022-03-06

作为唐初时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长孙无忌是位非常重要的政治人物。

他直接参与策划了历史上最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了帝位。为此,在李世民开国元勋中被评为“功第一”。

只不过,长孙无忌后来在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事情上得罪了武后。因此,反武失败后,他便被贬至黔州,自缢而死,死后葬于黔地。

原本,长孙无忌执意要将李治立为太子,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及权利,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举动却为自己的死埋下了伏笔。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事情上,长孙无忌曾不止一次地表示反对,惹得武后因他受到了优厚的赏赐,却不顺从自己,心中十分怨恨。

对此,中书令许敬宗也曾一再地向长孙无忌陈述利害关系,想要说服他不要和武后作对,却每次都被其当面斥责,因此也对他心生怨恨。

公元655年,唐高宗李治不顾众人反对,执意废掉了王皇后,将其贬为庶人,并立武则天为皇后。从那时起,长孙无忌的心里就非常不安,而武后也开始了自己的报复行动,她让中书令许敬宗找机会陷害长孙无忌。

公元659年,许敬宗指使洛阳人李奉节向唐高宗李治告发太子冼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勾结为朋党的事情,并借此机会借此诬奏韦季方想与长孙无忌诬陷忠臣和皇帝近亲,使权力归于长孙无忌,以便寻找机会谋反。

唐高宗得知后,吃惊地问道:“怎么会有这种事呢?舅舅(长孙无忌)被小人离间,产生小的猜疑隔阂是有的,何至于谋反?”许敬宗说:“我从始至终仔细审查,他们谋反的情况已很明显,陛下还以为可疑,这恐怕不是国家之福!”

高宗流着泪说:“这真是家门不幸,亲戚之间一再出现有反叛意图的,往年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现在舅父又这样,使朕愧见天下人!这事如果属实,朕又该怎么办呀?”许敬宗回答说:“皇上,长孙无忌与先帝谋划夺取天下,天下人都佩服他的智谋,其任宰相三十年,天下人也畏惧他的权威。如果有一天,他暗地发动,皇上觉得派遣谁能抵挡他?还望皇上赶快拿主意!”

随即,唐高宗便命令许敬宗进一步审查这件事情……

第二天,许敬宗又向高宗禀告:“皇上,长孙无忌谋反一事已露苗头,我担心时间一长,他知道事情败露了,定会采取措施、号召同党,到那时为时已晚、必成大患呀!”唐高宗听后泪流满面:“舅父果真如此?可是,朕又怎忍心杀他,否则天下人将说朕什么,后代将说朕什么?”

见高宗犹豫不决,许敬宗表示:当年,薄昭也是汉文帝的舅父,还曾迎接汉文帝从代地回来继承帝位,薄昭也有功劳,而他所犯之罪只是杀了人,汉文帝却让百官穿上丧服哭泣,逼他自杀。现如今,长孙无忌忘掉了两朝的恩宠,其罪恶之大与薄昭简直不能同日而语。

随后,许敬宗安慰唐高宗:“让反逆之人伏法,皇上还有何疑虑,还不早做决断!古人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使国家安定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再晚恐怕就来不及了……”

听了许敬宗的话,唐高宗觉得很有道理。

因此,在还没有召见长孙无忌加以审问的情况下,便下令削夺了他的太尉职务和封地,将他流徙黔州。而长孙无忌的儿子及宗族,全部遭到了株连,或留或杀。

短短三个月后,唐高宗李治又令许敬宗等人复核此案,许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前往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杀。

原本,当初长孙无忌执意要将李治立为太子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其生性任弱,可他万万也没想到,也正是李治的昏庸懦弱,才使得自己最后身死异地。想来,也真的是很讽刺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