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馆藏丨古玉爱好者的圣地 徐州博物馆藏玉精选(六)

 馱夫 2022-03-06
图片
藏品名称:白玉谷纹璧
历史年代:【西汉】
藏品尺寸:直径12厘米,孔径4.5厘米,厚0.5厘米
藏品来源:1995年出土于徐州市狮子山楚王墓

藏品介绍:

      白玉,局部有沁斑。正背两面均饰谷纹,纹饰小而疏朗,排列规整。谷纹也是玉礼器中重要的纹饰类型,装饰用玉中也经常运用。

图片
藏品名称:白玉谷纹璧
历史年代:【西汉】
藏品尺寸:直径13.3厘米、孔径4.1厘米、厚0.5厘米
藏品来源:1995年出土于徐州市狮子山楚王墓

藏品介绍:

      白玉,有沁斑。正背两面均饰谷纹,排列规整繁密,雕刻细致精美。形制与纹饰沉稳庄重,是礼仪用璧的典型代表。

图片
图片
藏品名称:白玉勾连纹璧
历史年代:【西汉】
藏品尺寸:直径12.5厘米、孔径5厘米、厚0.4厘米
藏品来源:1995年出土于徐州市狮子山楚王墓

藏品介绍:

      白玉。莹润细腻,正反两面满饰细密的勾连纹,是狮子山楚王墓中唯一一件饰有勾连纹饰的玉璧。惜出土时残断,有四处粘接痕。

图片
藏品名称:青玉谷纹璧
历史年代:【西汉】
藏品尺寸:直径13.1厘米、孔径5.2厘米、厚0.45厘米
藏品来源:2007年出土于徐州市东郊上甸子村黑头山1号墓

藏品介绍:

       青玉,有黄褐色沁。正背两面均琢刻谷纹,并夹杂少量卷云纹,具有鲜明的战国玉器风格。黑头山汉墓为西汉早期的夫妻合葬墓,墓主人头部各出土一件玉璧。此件玉璧出土于男性墓主人头部。
      高等级墓葬使用的玉棺上大量镶贴玉璧作为装饰,不能用玉棺的,则在漆木棺外死者的头部缀玉璧,这就是许多中型墓葬墓主人头部出土玉璧的原因,同时也是汉画中“十字穿环”图案的由来(韩山1号墓出土的玉璧上还保留丝带穿缀的十字形痕迹)。汉代升天成仙的观念十分流行,在棺木上放置玉璧应与这种观念有关。既然玉璧是用来祭天的,汉代人也许会认为,墓主人借助玉璧的神奇力量可以使灵魂升入天国,而东汉画像石墓门楣上常见的“二龙穿璧”图案更是这种观念的形象体现。在一些早期的画像石中经常可以看到在常青树上悬挂玉璧的画面,这应与当时的祭祀活动有关。

图片
藏品名称:青玉谷纹璧
历史年代:【西汉】
藏品尺寸:直径14.9厘米,孔径5厘米,厚0.4厘米
藏品来源:2007年出土于徐州市东郊上甸子村黑头山1号墓

藏品介绍:

     青玉。正背两面均饰减地浅浮雕谷纹,布局繁密。黑头山汉墓为西汉早期的夫妻合葬墓,墓主人头部各出土一件玉璧。此件玉璧出土于女性墓主人头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藏品名称:组玉佩
历史年代:【西汉】
藏品尺寸:玉环:外径7.5厘米,内径3厘米,厚0.3厘米 玉珩:其一,长11厘米,宽2.2厘米,厚0.4厘米;其二,长6.6厘米,宽1.4厘 米,厚0. 2厘米 玉舞人:长3.4~3.7厘米,宽2.1~2.8厘米,厚0.3~0.35厘米 玉凤:高4.1厘米,宽2.8~1.8厘米,厚0.2~0.6厘米 玉觹:长9.3~9.6厘米,宽1.7~2.2厘米,厚0.15~0.25厘米
藏品来源:2009年出土于徐州市云龙区骆驼山29号墓

藏品介绍:

      组玉佩由玉环、玉珩、玉觽、玉舞人、玉凤饰构成。最上端以云纹镂空环引领,其下部连接玉舞人与阴刻线双龙首珩,双首两分各引舞人;左右舞人又与下部谷纹双龙首珩相连,珩下正中坠对凤,舞人在对凤左右两侧,舞人下各坠有长尾龙形觹。组玉佩发展到汉代,构件中增加了玉舞人、玉冲牙以及其他形制的玉佩饰,逐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使用方法和组合,一般佩带在腰间的革带上,并垂
至下肢。


图片
藏品名称:白玉双龙首珩
历史年代:【西汉(前206~公元25)】
藏品尺寸:长23.4厘米、宽5.7厘米、厚0.6厘米
藏品来源:徐州狮子山楚王墓

藏品介绍:

      白玉,边沿处有黄沁。两端透雕双龙首,中部正反面满饰勾连纹,内缘出廓处有连续的透雕纹样,可惜大部分已残失,玉佩正中顶部钻有佩挂用的小孔。整体造型别致、玉质优良、雕琢精湛,为汉代玉器中精品。

图片
藏品名称:白玉蒲纹珩
历史年代:【西汉】
藏品尺寸:长25.7厘米,宽5.2厘米,厚0.55厘米
藏品来源:1995年出土于徐州市狮子山楚王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