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天文館(上)——地球家園

 Dyson丁丁 2022-03-06

位於上海西南角的新天文館開館已有一段時日,終於在一個雨天的工作日搶票成功,得以了卻心願。

余自幼對宇宙充滿好奇,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愛好越發強烈。通過一整天的參觀,原本了解的知識得以溫故而知新,同時學習到更多新知識,總之收穫頗豐。上海天文館共分四層:地面三層,地下一層。此次僅參觀了地面層的三個展廳:家園、宇宙和探索;地下一層、各種影視內容及室外活動均無暇涉及。

一進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中庭有個類似鐘擺的巨大裝置,原來這是傅科擺(Foucault pendulum)。每個人都知道地球在自轉,但法國物理學家让·伯纳德·莱昂·傅科(Jean Bernard Léon Foucault,1819年09月18日-1868年02月11日)發明的這個簡易裝置,能夠證明地球在自轉。來回擺動的重錘逐一撞倒金屬條,讓觀眾明顯感受到重錘與地球同步在轉動。如將重錘換成一隻彩筆,就會畫出永不重複的玫瑰線。

▲上海天文館中庭及傅科擺

▲玫瑰線 | 維基百科

在傅科擺觀察了許久,接著從螺旋狀的樓梯走到三層才發現是二層展廳的出口。參觀便從二層開始,但為了符合參觀順序,本文從一層“家園”廳開始。

▲朔弦晦望(視頻)

Have a Moon

作者:安東尼 · 豪Anthony Howe

材質:不鏽鋼

尺寸:高9.7米×直徑4米

年份:2021年

狹義上的家園,顧名思義是指我們所在的這個藍色星球。伴隨著數千年的不斷探索,現在廣義上的家園,視野已拓展到了太陽系乃至銀河系。如地心學說更正為日心學說,金木水火土等行星是地球的兄弟,而太陽係同樣圍繞著銀河系在公轉等等。

家園展廳正中是個巨大的地球模型,內部實際是座天象廳。通往天象廳途中是一些常見的星座,諸如大小熊星座、獵戶座等,而周圍墻上則鐫刻著人類各個古文明對天文的認知。

▲北斗七星/大熊星座

▲瑪雅人的宇宙觀

▲古埃及人的宇宙觀

進入天象廳后,所有觀眾圍坐四周等待天黑。演示開始後,花五分鐘時間模擬出暗夜下的星空,諸如星星、星座、流星、銀河等,不過沒有想象中的震撼。

▲天象廳

▲大熊星座與小熊星座(北極星)

星座圖 | 維基百科

離開天象廳時,不禁想到隨著全球日益城市化,各地光污染愈發嚴重,美麗星空漸行漸遠。特別是星鏈計劃,人為造成地球牢籠化。所幸這些變化已引起了相關科學家及有識之士的重視與呼籲:請給子孫後代保留一片星空吧!

地球旁邊是個等比例的月球模型,通過兩側的VR終端,可顯示不同地點的月面地名,如靜海、風暴洋等。

▲月球模型

離開地、月模型及各大行星展板,來看看真正的天外來客:鐵隕石、石鐵隕石、石隕石。這裡最稀罕的一件寶貝,是天文館在雲南征集到的一塊隕石,連同撞入地面的小型隕石坑一併帶回上海並進行展示。這種類型的展示,尚屬首次見到,令人印象深刻。

▲曼桂隕石及隕石坑

2018年6月1日晚,雲南西雙版納降了一場隕石雨,數百塊隕石散落在勐遮鎮一帶,這些隕石後來被國際命名為曼桂隕石。其中最大的一塊墜落於曼桂村一茶園里,在地面形成一個直徑13釐米,深25釐米的“隕石坑”(小型隕石撞擊洞)。上海科技館首次成功獲得了這一事件中火流星目擊視頻、隕石主體回收以及“隕石坑”取樣回收的全過程實證記錄。

▲上海唯一的目擊隕石——長興隕石

隕落地:中國,上海

隕落時間:1964年10月17日

類型:普通球粒隕石(H5)

質量:21.4千克

以前一直為鐵隕石特有的斯維台登構造所著迷,此次發現石隕石裡的橄欖石結構,同樣令人驚艷。

▲做成萬花筒模樣的橄欖石結構

▲埃斯克爾隕石

發現地:阿根廷

發現時間:1951年

類型:橄欖隕鐵

質量:6,700克

在展廳的末尾,總算輪到太陽系主角登場,大小觀眾們紛紛在太陽的影像前拍照留念。而更吸引人的則是一台非常複雜的太陽系儀,可以模仿太陽系主要成員運行。後來在商店看到一個木質版本,不過實在太過簡陋。

▲仰望太陽

▲太陽系儀

下篇預告:

上海天文館(下)——探索宇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