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但愿你有耐心读下胡适和刘勰

 我的图书馆1m7r 2022-03-06

转载(原创)


但愿你有耐心读下胡适和刘勰

/稀夫 整理/墨吟

有个小孩周末爬了郊外一座小山,快乐无比,小孩将他的壮举告诉父亲,表达了他征服一座山的兴奋。父亲笑了,告诉他:孩子,那不是山,尽管你以为它是,那只是一个坡地。今后,等你长大了,会见到更多的雄伟大山……

我心里想:山、大山们存在于艺术所有领域,以至人生各个阶段。古人说:登高能赋可以为王。一个人胸有天下大山,那山收吸世间无尽宝藏,藏尽天下士子经书,山何以了得,做个王算什么。古人又说:见山知止。这个“止”是希望我们在山的面前止于无知。大山绿郁葱葱,层层叠叠、蕴藏万千,对今天寻峰径、问山路的我们来说,它就是书藉、就是知识。

可以想象,登高泰山之乐,豪情比山,放眼万方,眼见更多的雄伟奇峰在以远傲然屹立,它们期待你我践履,我们则期待山峦蕴藏你我心胸。艰难的是,生命有期,一个人可以豪情满怀,却不可能登尽世界所有大山。一个人可能经伦满腹,却不可能遍读天下书库珍藏。我常想:可怜生命之瞬息,对于读书人来说,有许多书是可以不读的。就象登山,不一定每一山峰都要爬它。因为做不到,也没有必要。既然登上了泰山之巅,泰山附近的一些不知名的山岭不需要花时间去照应它了。

读书也是一样,我们的取舍完全可以随心。问题是,哪些书可以不读呢?我以为,读书一定要知已而选择,虽说古今都有博览群书的动人劝诫,却是坑害了世间不少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需要读什么书的学子,教他们无功,或出书呆子。试想,对于一个即将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同学来说,叫他博览群书读刘心武的续《红楼梦》显然不合适了。他的任务就是登英语六级之峰,做好所需要的全部准备,到时完成它。

图1:胡适


我认为,有些书不可以不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胡适。胡适的一些短文如:

《文学改良刍议》

《论短篇小说》

《文化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

《谈新诗》

《治学的方法与材料》

《怎样读书》

都是通俗易懂白话好文,对于有志于文学之人帮助巨大。

值得提示的是,胡适是新文学运动先驱,反孔反得厉害。在书中他用浅显的语言和我们谈创作、谈哲学,谈怎样写剧本,这让我们容易忽视他的学识来源,其实胡适学术根基来源于深厚的国学功底,来源于对“四书五经”娴熟。

林语堂的《人生盛宴》,我亦曾拜读。但我个人认为:林语堂、鲁迅都只能放置在浏览之例,不必用心去读,他们不可以和胡适比肩。

读胡适,这为一。

许多年来,我们身居陋巷,留意世间山水烟画,抚蒹葭、醉阡陌,心中一直在乎自己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人间之情、以及自然景致片刻须臾的精彩。我们用诗、文不厌其烦书写某一时段欢乐、痛苦、忧愁……. 我们无疑珍惜这些文字,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并借此来挽留岁月。

有时,我不免困惑,困惑自己记下的文字。那些被我们指为诗、文的书写。它是诗吗?是文吗?我们真的会诗、会文吗?

邻居阿秀年四十,由少女、新娘、母亲一步一步走了过来。她尊敬长辈,勤俭执家,相夫教子,都做到不错。孩子问她:应当怎样做人?起初她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随便搪塞了过去。后来孩子大了,再次严肃提出做人的问题,阿秀有些心慌了。她从心底里知道,自己并不懂得怎样做人、知礼。阿秀的心慌和我们被人问到做诗、为文一样令人难堪。是啊,怎样做人,什么又是礼呢?那诗、那文,那远处座座山岭,它又是什么呢?

人们常常会忽视一些常识问题,有些诗人,写诗一生,其实并不知诗为何物,有如人们做人一生,搞不懂怎样做人一样。

图2:刘勰创作《文心雕龙》


南北朝时期刘勰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好的一部“文章学”书藉,是中国文学理论最高峰,该书与前世的王羲之书法、后世的苏东坡诗词并肩。正是因为这座奇峰拔起,才有刘勰身后唐宋万千才子的光辉灿烂,这里面包括李白、杜甫、苏东坡、李清照等风华绝代英才。他们无一不是精研过《文心雕龙》的读书人。同时,我认为《文心雕龙》的光辉明照,可以直接帮助今天在山道上行走的你我少摔跤、少走弯路。比如:

《明诗第六》

《风骨二八》

《炼字三九》

《知音四八》

这些篇章,是《文心雕龙》中的章节,文字都不长,却精义悠远。特别是《明诗第六》中,刘勰告诉我们:什么是诗?诗的实质是什么?在刘勰的指点之下,我们有幸看到《诗经》以后的一些诗人们怎样作诗。这些诗人中有伟大的《离骚》作者屈原、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等。当代胡适、林语堂、鲁迅等先生,无一例外都研读过《文心雕龙》。

读刘勰,这为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