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心雕龙》是文人们写作的“珠峰”与“泰山”

 昵称59408546 2022-07-11 发布于浙江

朝代有周期说,人则有五百年出圣人说,自从孔子确立儒家学说后,五百年后,汉代儒学的勃兴,一千五百年后,宋代儒学的鼎盛。在汉代与宋代之间的五百年,似乎是缺乏点什么,尽管晋代"五胡乱华"后,中华民族极度疲弱,但在文化和科技上,还是出现了《文心雕龙》和《齐民要术》,它们对后世影响巨大。


我不是一个文科生,《文心雕龙》引起我注意,是家父日记提及大学期间曾参加《文心雕龙》的集体研究写作,在2009年左右,我曾到中大图书馆搜集了大量旧期刊和报纸资料,在《中山大学学报》见到了该篇文章(见图五至图七)。《文心雕龙》五十篇由总论、文体论、创作论和批评论组成,文章只是着重批评论而写。那年代都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去研究学术,只有打着批判旗号才能学习这些传统文化,也是那时代的特色。


后来我慢慢地啃读此书,文采和深奥是此书的特色,总的感觉,它是一本最高级、最成功和苛刻的写作指南,既是文人们写作标准的珠穆朗玛峰,又是对文人写作要求和评价的沉重泰山。


作者刘勰是没落的官后代,曾长时间在佛教寺院生活,他的书序很有意思,说他七岁时梦见彩云象锦绣,便扳上去采它,三十而立之年,梦见拿着朱红漆的祭器,跟着孔子向南而行。所以,决定写此书。他在选题上,按今天的话语叫“填补空白"或者是叫“创新"(见图二),这对今天的写论文仍有普遍性的意义和启发。但是,他的“创新"是建立在坚实的文化继承上的(见图三),是“振叶以寻根,观澜而溯源"。这又对我们现实中许多不认识传统否定传统的所谓“创新"是一个警醒。


游国恩、王起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将《文心雕龙》重点纳入,认为该书总论部分以“宗经"为最重要(见图四),同时,对该书内容进行了归纳和评价,对该书的导读颇有帮助。阅读该书联系历代各类文章,也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案例阅读,对书更能加深理解,反过来则是一种理论指导实践。大学的文科生能真正把该书读懂读通,并运用于实践真是能脱胎换骨。


该书的成书与佛教的关系,也是颇有意思的视角,"静"是能完成一本系统性、理论性极高的著作的前提,刘勰的十多年寺院生活,无疑是为此书的产生创造了重要条件;阅读《佛教与中国文化》感觉,佛教的确给中国文化带来巨大的内涵(图九),相信《文心雕龙》是有吸收新文化的成份,但愿我们今天的"自信”,不要拒绝多元文化。


在我看来当年家父与同学对刘勰的哲学思想“二元论"的看法,其实就是他们否定"唯物主义"之外的哲学。唯心主义是天然的,刘勰在书说“文章由学,能在天资。"、"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是现实中无法否定的,唯心主义其实更是一种发挥人的积极能动性。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