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轮考点】考纲重点之中基精气阴阳五行(三)

 壹亩莳 2022-03-06

01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指(单选)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藏
C.阴阳消长
D.阴阳平衡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B。

此题旨在考查阴阳交感的临床应用。B选项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任何一方都涵有另一方,又称“阴阳互寓” “阴阳互合”,也就是阴中藏阳、阳中藏阴。这的“藏”即为“有”。C选项阴阳消长是阴阳在一定的限度内处于彼此消长的动平衡状态,体现的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与“有”无关。D选项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在对立制约和消长中所取得的动态平衡,也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论述的“阴平阳秘”的状态,在人体表现为生理功能的协调与平衡,也与“有”无关。[提示:“有”字是解题关键,“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明显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含义。]

02

下列选项中,反映阴阳消长平衡关系的是(单选)

A.动极者,镇之以静
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C.善补阳者,阴中求阳
D.善补阴者,阳中求阴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B 。

本题旨在考查对阴阳消长的基本概念的理解。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而导致阴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着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的关系。“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阴虚不能制约阳而致阳亢盛,体现了阴阳消长变化规律。“动极者,镇之以静”体现了阴阳对立制约规律。“善补阳者,阴中求阳;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则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规律。

03

在下列治法中,以阴阳制约为依据的是(多选)

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B.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C.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D.热因热用,寒阴寒用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ACD。

寒为阴,热为阳,阴阳为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若一方亢盛,另一方来制约它使其阴阳最终达到平衡,我们称其为阴阳互相制约。而B选项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

04

以阴阳对立制约关系为主的是(单选)

A.气与血  
B.寒与热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B。

寒为阴,热为阳,阴阳为相互对立制约的两个方面,若一方亢盛,另一方来制约它使其阴阳最终达到平衡,我们称其为阴阳互相制约。而气与血没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仅仅是存在互根互用的关系。

05

下列选项中,可阐释四时更替机理的是(多选)

A.阴阳相互制约

B.阴阳相互消长

C.阴阳相互为用

D.阴阳相互转化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ABD。

本题旨在考查阴阳基本属性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体现。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消长的结果,取得了统一,即取得了动态平衡,称之为“阴平阳秘”。如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的缘故。这是自然界阴阳相互制约、相互消长的结果。阴阳相互转化从四季气候变迁来看,由春温发展到夏热之极点,就是向寒凉转化的起点;秋凉发展到冬寒之极点,就是逐渐向温热转化的起点。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春夏阳气生而渐旺,阴气也随之增长,天气虽热而雨水增多,解释的是一种平衡状态,而非更替。


图片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精气阴阳五行(三)
第二节 阴阳学说(二)
 
五:阴阳的交感互藏的含义及其在自然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古代哲学家认为,精气是宇宙万物构成的本原。由于精气的自身运动而产生了相对立的阴阳二气。阳气升腾而天,阴气凝结而为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交感合和,产生宇宙万物,并推动着它们的发展和变化。正如《周易·系辞下》所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属性不同的成分,属阳的事物含有阴性成分,属阴的事物也寓有属阳的成分。如明·张介宾《类经·运气类》说:“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此阴阳互藏之道。”
 
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阴阳二气的升降运动而引起的交感相错、相互作用,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可见阴升阳降而致天地二气交感相错的内在动力机制在于阴阳互藏之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也是这一道理。
 
阴阳互藏还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阴中寓阳,阴才有向阳转化的可能性;阳中藏阴,阳才有向阴转化的可能性。阴中寓阳,其阴性成分才能逐渐(或突然)转化为阳性成分而表现为阴消阳长。当此阴性事物或现象在其内部的阴阳消长与伴随的转化中,其阴性成分仍然占较大比例时,此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仍属阴。但若在其内部的阴阳消长与转化中,其阳性成分多于阴性成分而成为该事物或现象的主导成分,该事物或现象则转属阳性,此即所谓“阴转化为阳”;反之则“阳转化为阴”。因此阴阳的互藏互寓是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转化的内在根据,而阴阳的消长运动及与此相伴的阴阳转化,是促使事物或现象总体阴阳属性转化的必要条件。
 
考点点拨

此考点需要大家重点掌握。
 
考点六的消长平衡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的体现
 
1.阴阳的消长平衡的含义

阴和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故说“消长平衡”。所谓“消长平衡”,即是指阴和阳之间的平衡,不是静止的和绝对的平衡,而是在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的“阴消阳长”“阳消阴长”之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
 
2.阴阳的消长平衡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以人体的生理活动而言,子夜阳气生,日中阳气隆,机体的生理功能由抑制逐渐转向兴奋,即是“阴消阳长”的过程;日中至黄昏,阳气渐衰,阴气渐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也从兴奋逐渐转向抑制,即是“阳消阴长”的过程。所以说,阴阳的消长平衡,不是绝对的、静止的平衡状态,而是相对的、动态的平衡。破坏了阴阳的相对平衡,形成阴或阳的偏盛或偏衰,导致阴阳的消长失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考点点拨

此考点历年出题概率较低,需要掌握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平衡指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动态变化。
 
七:阴阳的相转化的义及其在自然、人生理、病理上的
 
1.阴阳相互转化的含义

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2.阴阳的相互转化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灵枢·论疾诊尺》)

从四季气候变迁来看,由春温发展到夏热之极点,就是向寒凉转化的起点;秋凉发展到冬寒之极点,就是逐渐向温热转化的起点。《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即是从天地之气的升降来说明阴阳的转化。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阳转阴、由阴转阳的变化,是常常可以见到的。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热的情況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的危象,这种病证变化,即属于由阳证转化为阴证。再如寒饮中阻之患者,本为阴证,但由于某种原因,寒饮可以化热,也就是阴证可以转化为阳证。
 
考点点拨

此考点考查了阴与阳之间转化的含义、条件以及在人体的生理病理中的体现,一般熟悉即可。
 

用心做中医在线教育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