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鞅的封地与此商的出处探析

 商洛古文化院 2022-03-06

作者:王国伟(笔名:zenmax 浮凸)


商鞅的封邑地与此商的出处探析

Zenmax 王国伟

    我与深圳杂文学会副会长赵平,都是曾随父母寓居古商邑地域的高中同学。数天前,因母校校庆建了一个微信群,他群里说有研究者撰文发现商鞅封邑不在古商邑的商县,让看一下。我因出差在从化不在广州,便草草随笔恢复说其文有论据不足的几点看法。
 

因是随笔只是草草用今古名说明大意。但魏地说的不是很清楚,先晋后魏的今杨斜“楚水”(《水经注》)名的“南城子”“北城子”,是最早秦(秦岭)、楚(楚山、楚水)三家在此地的分界(拙文“《水经注》凸释”)之后,秦入魏地,此后魏辖地退至今洛水上游的洛南(已在王昌富《商洛考古文集》有载证实)。

但细对商鞅商邑之商的来历再做思考,商鞅封邑之“商”,虽今史无论,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史稿地图集》,其“商”的存在,是因为商鞅的封邑而始现。但从《左传》得知,此商邑之“商”地域与商密相关。《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35秋,秦、晋伐。楚斗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师戎商密。杜预云:本在商密,秦、楚界上小国,其后迁于南郡县。商密,别邑,今南乡丹水县。《读史方舆纪要》:丹水城在南阳府邓州内乡县西南百二十里,去丹水二百步,本古国,又为商密地。 

就是说,在秦穆公伐鄀的时候,商是存在的。而且是作为此地鄀的都城。“商密”之商的存在,以至商最后成为楚的一个独立县。

鄀国在春秋,作为楚的附庸国,楚国国君出现了“若熬”,即《左传》宣公十二年的一次对话有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译文为:“用若敖、蚡冒乘柴车、穿破衣开辟山林的事迹来教训他们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中所载的若敖

周宣王三十七年(公元前791年),楚熊咢去世,其子熊仪继任,即之后所称的“若。楚若敖二十七年(周平王七年,公元前764年),楚若敖去世,一说因死后葬在若敖,被尊为若敖,楚若敖的长子楚熊坎继承楚君王位时称楚霄敖

熊仪之幼子斗伯比便以若敖为氏,又因封于斗邑,为斗氏之祖,亦号称若敖。即斗氏之得姓始祖。【文参考百度百科】,楚若熬称“若”的时间,与西周器《士山盘》的“下鄀”的时间前后承接很吻合。

从《士山盘》铭文解注可知,此地域在西周末期仍称鄀,而从“《士山盘》茽国补义”,以及商邑地出土的《商雒鼎》可知,商邑地就是过去的下鄀的分支地。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35)秦晋伐鄀(晋没参加,只是提供所占领在少习以上,过去下鄀中的“上”鄀地域)十八年后,楚王命子西为“商公”(《左传·》)。说明此时鄀的都城都早已搬迁,仅留商密城,或包括商城邑。

又过了一百四十四年,即《左传》哀公四年(前491年)晋楚相争,此地域有称上雒,未有称“商”的信息。不过,从《史记》秦孝公十一年(前351年)的城商塞(今孝义)、公元前340年卫鞅封在商邑城为商君,说明自西周器《士山盘》的下鄀之后,“商”就开始存在于鄀了(或更早,在今商州龙山遗址)。并且,在“《士山盘》茽国补义”了解到,“商密”鄀的今丹江流域上游,还有茽国、旁有酆国。独未有“商”国。但不等于商人或与商国相关的信息不存在。

《史记·殷本纪》载,契(xiè)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商,国名也。但此“商”不是商鞅封邑的商,已为学界共识。《水经注》曰:丹水自上洛经商县南,契始封此。契即帝喾之子。虞司徒契佐大禹治水,以功封商,是为商国。即误指于此。而唐人李泰的《括地志》载: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本商邑,古之商国,帝喾之子契所封也。”即引郦道元《水经注》之误。

1958年所发现的今商州中学旁的“东龙山”遗址,又1997-2002年五次发掘,出土了大量夏商文物,但周相对较少。因此有当地学者对是否与本地商邑“商”对接,与《水经注》“商国”对接的可能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并有文呈报,但结果是否定的。

东龙山遗址发掘现场(图片来自商洛新闻)

不过,此商在春秋的鄀地,商与鄀、又与雒相邻是史实是存在的。而且,在春秋秦的东进目标里,首先想到的是从鄀商,或商鄀、或商密开始,由此推断:此商与鄀与秦有一种特殊的关系,所谓朝秦暮楚的前提,是鄀先与秦有约(纳贡)随秦,再遇楚的威胁下又服楚,而在此秦伐鄀之前,楚君王“若敖”,及楚人用若作为一姓氏,那么商是否也是与鄀所结合的一姓氏,的确值得深思。

在今新发现的秦上雒之雒,是《山海经中山经》”洛间”之雒,其地域既是《岳麓书院秦简(肆)》中的上雒(峣)关和商(武)关之内,秦将此雒作为秦雒,而替换周洛邑之洛,雒成为周秦改朝换代的重要标志,但发现,雒源于鸟,而商亦源于鸟,而此地的商与雒又紧邻,雒鄀当地读“洛”音,其与鄀,如同少习地标之地今考的白羽族与習,是同族异姓之分,而商与鄀,又出现商密地,除过若敖外,可在鄀地称“商”的,莫过于《系年》所载秦的先租“商奄之民”之商。此商,疑属三监之乱逃避周西迁或被杀,而逃入同为商朝之臣的若国之地,被称“商”。或与鄀的结合,最后归楚,再被秦收回。但商邑之商是否为秦商,已无据可查,仅有楚西子自杀不成就无端端的做了商县之“商公”的记载。

关于商奄之民”的“商奄”,在柳明瑞奄、商奄与商奄之民blog.sina.com.cn2022-3-6文中阐述的较为透彻。而今本《左传》中所出现的秦有东鲁秦、“西”秦,亦有“商奄之民”,与《系年》秦人三要素相同,但无《系年》中记载的“西迁”,有被把同宗的连接删除,与《秦本纪》依《秦记》的载录,直接把西迁、东秦同宗删除的情形相同。除此外,《秦本纪》“雒”是“秦记”的标志,也是《左传》秦记“雒”属性的标志。因此,《左传》春秋在少习贡道的描述甚少,与秦统一时秦的两条通往东方的主道仍是函谷道和商(武)道,即少习道,其罕见记载与此路径承载的功能不符。不排除今本《左传》凡与商奄相关西迁的链接被删减的可能。以至此商邑城邑、地域及通往东南通往西周周室、通往秦咸阳的路径成为历史之谜,使今史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与《中国史稿地图集》在峣武之道及关隘各执一词标注见异,疑可能是由此造成的原因之一。(注:已发现岳麓秦简的秦上雒(峣)关是今葛牌;商(武)关在今丹水旁的竹林关北岸,峣关(汉名)连接武关(汉名)的路径,从今葛牌走杨斜至商州连接丹凤竹林关。而今312国道武关是唐史所载的商於700里新武关)。

                                   202235


编辑:校队:王  羿


  敦煌博物馆王国伟爨书展品(武关道发现记局部)

声明:凡未经作者本人同意而摘录出版者、或作为经济用途抄袭作者的观点成果,必追究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