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洪侠|金庸武侠深圳历险记

 胡洪侠 2022-03-07

1


今晚我在一家图书电商平台的搜索框内输入“金庸”二字,得如下结果:

金庸作品集,彩图平装旧版;
六神磊磊读金庸;
金庸作品集,典藏版;
金庸武侠小说,2020彩图新修版;
金庸武侠小说,青少年版;
……

也就是说,此刻如果你突然想读金庸武侠,尽可随便选一个图书电商,想买哪种就买哪种,新版旧版典藏版青少年版随意购,随便读。如果想收藏,那就去旧书网逛逛,明河版、三联版、远景版都有,只要肯花高价,没有买不到的版本。

怎么啦?你说,这不很正常吗?

是啊!很正常。

2


我第一次读金庸,应是1984年春节前后。其实说不上“读”,是见到了朋友自北京带回的一套香港竖排繁体版《天龙八部》。我那时既不习惯看竖排繁体,也不太适应公然阅读武侠小说。那时报纸上的批判文章里,新派武侠和封建迷信读物、港台靡靡之音、诲淫诲盗小说、明星秘闻报刊以及喇叭裤、蛤蟆镜、披肩发等,同属不健康、很腐朽、要抵制之列。那本港版金庸虽没轮到我细读,好在那时书摊上到处都是这类书,我连买带借,看了不少。我那时甚至没注意金庸和梁羽生各写过哪几部,觉得他们都是一回事。后来还糊里糊涂读过“全庸作品”,等报纸上一揭露才知道不仅我读的“全庸”是假冒,即使署名“金庸”“梁羽生”的书也统统是盗版。

现在想来,那真是当代出版史上的奇观:那么多人在读武侠,那么多出版社在印武侠,那么多书店书摊在卖武侠;同时,又有那么多文章在批武侠,有义愤填膺者,有痛心疾首者,有恨通俗作品长驱直入者,有骂年轻人痴迷武侠太不争气者,有举报出版社印武侠小说超计划用纸者,有呼吁各级团委工会妇联联合抵制者。

而最奇怪者,所有这些措施竟然统统不管用。直到1994年北京三联正式出版“金庸作品集”,成箱发售,不断加印,随时供应,畸形的“武侠热”才渐归正常,而且一直到今天都很正常,正常到几代年轻读者已经意识不到此事很正常,更不会想到新派武侠小说在内陆的传播曾经多么不正常。

3


金庸武侠内陆传播史中,从极不正常到慢慢正常,大约用了十几年。这期间的奇谈怪论与奇闻逸事且按下不表,单说有一座城市,堪称为内陆读者阅读金庸武侠小说“正常化”做出过巨大贡献,这座城市,就是深圳。此事也是“孩子没娘,说来话长”,我今晚在这里先列举几个时间节点,内幕详情容我慢慢道来。

1981年7月,深圳博雅画廊成立,此乃内陆首家中港合资文化企业。门市部营业后既卖文房四宝、书画作品,也卖港版与外版图书,这其中就有香港明河版金庸小说。这应该是内陆首家公开售卖港版金庸作品的书店。

1983年4月23日,首届深圳书市开幕,书市上最受欢迎、内陆机构订购最踊跃的,就是金庸小说。

书市闭幕几个月后,一家通讯社发内参批评深圳书市销售新武侠,要求严肃处理。

1989年柳苏在《读书》杂志正式介绍、推荐金庸作品,几年后三联版金庸作品集问世,阅读金庸实现“正常化”。

深圳敢闯的事例不胜枚举,但打破坚冰、推广新武侠上的“敢闯”少有人谈及。今后几天,我尝试一一道来。首先,我们必须请出一个人来。你道此人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这卖关子的套路也太老套了吧!不过截稿时间降至,也顾不了创新与守旧了,先这样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