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古的回响

 济宁文学 2022-03-07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远古的回响

作者:杨恒坡


一觉醒来,假期多了三天 。

又一觉醒来,假期多了五天。

……

不敢睡了。2020年之初的这个假期,怎么就这么长呢?

一粒纳米级的病毒,怎么就让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如此惶恐、无助?

几万个组合在一起还没针尖大的病毒,怎么就给不可一世的人类这么大的震慑:家家闭户,人人自危?

人类高贵的头颅,低下了……

从冰天雪地的严冬,到春暖花开的三月,报纸,电视,网络……铺天盖地,横空出世的新冠病毒,稳坐头条,让好多的演艺明星,眼红不已……

三月。

这可是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的三月啊!无数的大人孩子,只能透过厚厚的玻璃窗,眼巴巴望着明媚的春光;

三月。

这可是李白送孟浩然下扬州的烟花三月啊!而我们,走出居民区,都需要繁复的手续……


也罢。利用这难得的空闲,读读书,听听歌,追追剧。

却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美好。困兽般青春萌动的孩子,孤雁般乡下年迈的老娘,还有无穷的诗和远方……都不能让我释怀。

强乐还无味。

忽然,一句话映入脑海:天道不可违。

这是后人根据先贤荀子《天论》里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总结出来的一句话。怎么这么应景呢,在新冠病毒肆虐的当下?

赶紧扫去书橱尘土,翻出《尚书》、《论语》、《中庸》、《孟子》……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

还有《周易》。这本被称为中华文化源头的大书,带给我们更多的思索……


或许,先贤早就知道我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尴尬,提前给我们开好了药方……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我们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时,一粒小小的病毒给我们上了一课。它坏笑着告诉我们,在上帝面前,众生平等。

我们已走过太长太长的路。还找得到来路吗?

灰心。失望。思索。奋进……

我们的来路,就在我们低头行进时默默做的记号上:在屈原的一声吟唱里,在张衡的一件发明里,在孙思邈的一本著作里,在李白杜甫苏东坡的一首首诗里,在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誓言里,在鲁迅先生的呐喊声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阅兵大典里…

信心满满。

我们终将胜利。

但千万不要忘了我们的“不败秘笈”。先贤们知道他们终将与落叶一样化为泥土,所以用了全部的生命和热血,写就这些激扬文字,传之百世;而作为后来者的我们,是不是都领略了这一片苦心?

这些远古的声音,浑厚,苍凉,语重心长,又有些许悲壮。要知道,它是伏羲、黄帝……周公、孔子…… 用了毕生的精力喊出来的呀。他们不是不放心我们,他们是不放心整个人类啊!而有些人,并不是聋子:

为尽口腹之欲,把手伸向青蛙、大雁、穿山甲;

为了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把天空的老鹰,水里的鳄鱼,奔跑的大象,统统捉来,杀剐一番后,心满意足;

为了一件好看的衣服,一辆上档次的轿车,一幢高大上的房子,什么江豚,什么水杉,什么秦岭,统统都可以出卖。

……

“自作孽,不可逭”!

新冠病毒狞笑着,重复着这一声远古的回响


当这一声回响深深地刺痛着每一个真聋或者装聋的人们坚硬的耳膜时,我知道,春天真正到了:

这一盆冷水,浇醒了多少懵懂者;

这一盆冷水,浇灭了多少狂妄的熏心的火焰;

这一盆冷水,使多少虚假的笑容瞬间冷却;

这一盆冷水,让我们冷到透骨,冷到万劫不复。

然后,我们就像一名劫后余生的康复者那样,重新看太阳每天升起,重新聆听鸟儿婉转的歌唱,重新认识生活的美好——认识到这种美好只有在我们都努力保持的时候,才会美好。

然后,穿山甲笑了,水杉笑了,秦岭也笑了。

然后,我们才可以放心地笑。

江豚没法笑了,因为它已经无奈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远古的回响啊,扯天连地;天地之间的人们啊,静听着旷世的呼喊!

(写于2020年春天)

作者简介:                                               

杨恒坡,男,1969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济宁师专中文系,现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1990年获“山东省大学生国情考察营”征文活动二等奖。1996年获济宁人民广播电台某品牌广告语一等奖。2017年获任城区教体局“崇德育人做良师”征文活动二等奖。2020年参加济宁电视台(济宁)第二届国学大会,获“优秀选手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