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海泛舟】俞思义︱学习《联律通则》(一)

 陈晓春 2022-03-07

学习《联律通则》(一)

文/俞思义

(一)关于词性及结构

《通则》第二条: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通则》第三条: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第二条关于词性对品,首先讲了“上下联相同位置”“词类属性相同”。可是“词类属性”区分为名词动词等,是《马氏文通》引进西方语法后才有的术语。《马氏文通》是1898年出版的,至今才120余年,而我国对联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只能将现代语法术语作为参考,而不能用来约束古已有之的对联。因此第二条接着说“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第三条讲结构对应,也没有用现代语法术语,什么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偏正结构等,而是说“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要“合乎规律和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事实上,汉语词的词性,因为没有形态标志,往往要“依句辨品”。也就说一个词是动词还是名词或形容词等,要在句子中才能确定。“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第一个风和雨是名词,第二个风和雨是动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老和幼是动词,第二个老和幼是名词,而通常老和幼是形容词。

旧时一般讲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如《魏源集》中的对联:“放眼观诗史;倾心拜墨皇。”“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就是如此。但不一定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比如泰山西山黑龙潭联:“龙跃九霄云腾致雨;谭深千尺水不扬波”“龙跃”名、动,而“潭深”名、形;“腾”动词,而“不”是副词。苏州网师园对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暖暖寒寒”是形容词词组,而“花花叶叶”是名词词组;“寻寻觅觅”动词词组;而“暮暮朝朝”是名词词组。“丈夫志四海;古人惜寸阴”。“志”是名词。“惜”是动词。但都是实词相对,“志”也可视作动词。

有时甚至实词对虚词,如杜甫的“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一”是数词,“不”是副词。北宋名将宗泽墓联:“大宋濒危撑一柱;英雄垂死尚三呼。”“撑”是实词动词,“尚”是虚词副词。贺冯玉祥五十寿联:“为民族存正气;是抗战之前驱。”“存”是实词,“之”是虚词。四川新都宝光寺正殿对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上联“知”是实词,而下联与之相对的“以”是虚词。

由此可见,联对在词性对仗上,可以用现代语法的词性作分析,而不必严格要求什么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等。《通则》第十一条还特别列出词性从宽的几种情况。

至于结构也同理。上述“为民族存正气;是抗战之前驱。”上联“民族”偏正结构,下联“抗战”是动宾结构;上联“……存正气”(主)动宾结构,下联“……之前驱”偏正结构。杭州豫园一笠亭对联:“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崇山”“峻岭”是偏正结构,而“天朗”“气清”是主谓结构。总体上“崇山峻岭”和“天朗气清”都是联合结构。

复句结构是不是一定要因果关系对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对递进关系,等等?这也是现代汉语对复句的分析。眉山三苏祠楹联:“萃父子兄弟于一堂,谠论忠规,总以爱君为本;牟董贾扬班之巨制,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成文。”上联目的关系,下联一般的判断关系。元· 乌斯道《登蒋山》:“龙蟠实为金陵重,鹤怨曾因蕙帐空”(孔稚圭《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因为皇帝征召,隐居者都出山做官去了。讽刺假清高之人。)前句目的关系,后句因果关系。

还是按总则的说法:“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作者
简介

俞思义,1933年生,在中学教学语文21年,在高等院校教学普通逻辑等21年。从南京晓庄学院退休。

我的昵称是集义所生。六岁时读私塾,先生为我起了“集生”为“字”。这个“字”源于《公孙丑章句上》,公孙丑问孟子何谓浩然之气时,孟子所说的一段话。其中有一句是(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意思是,浩然之气必须积善,做任何事都要合乎义才能生成,而不只是行一事偶合于义,便可取得的。我用“集义所生”作为昵称,也是一种纪念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