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婚礼的见证——“扬・凡・艾克在此”

 新用户8138jRhH 2022-03-07

庄严的婚礼仪式

​​1434年,有名的卢卡商人兼银行家,也是意大利美第奇家族在布鲁日的代言人——阿尔诺芬尼要结婚了。

婚礼当天,作为新郎阿尔诺芬尼的好友,画家扬·凡·艾克前去庆贺。

为了给这对新人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凡·艾克请阿尔诺芬尼夫妇进入卧室,并像现代的摄影师一样,让两人摆好姿势,为他们创作了一幅见证其美好爱情的“婚纱照”——《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扬·凡·艾克

本来《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一画并没有标题,1934年美术史家潘诺夫斯基根据16世纪的著录,将此作品定名为《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扬·凡·艾克,这位尼德兰画家,被誉为“油画之父”。他的作品以写实的精微工整和微妙的光影表现见长,摆脱了中世纪的拘谨,而充满典型的市民气息。

扬·凡·艾克(Jan Van Eyck,1385-1441)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也秉持他一贯艺术风格,十分详尽的表现了15世纪尼德兰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

画面中的每个物体几乎都具有象征含义,都暗示着事件的纯洁性、特殊性以及婚姻的神圣

入镜的小狗瞬间将这严肃的场景点缀得生动、活泼。同时也象征着婚姻双方的忠诚,犬科的名称Fido源自拉丁文fido,意为“信任”。

小狗

脱下的鞋子暗示他们已站在“婚烟的神圣之地”。

鞋子

华贵的服饰和左侧窗边的橘子是富有的象征。

橘子是西班牙产物,将其运至尼德兰后,便成为富人才会享用之物。也有人将其理解为多产的象征。

床柱的顶端是一个圣玛格丽特的小雕像,她是分娩的保护神,旁边还挂着一个小扫帚,象征着对家庭的照料。

墙上悬挂的珍珠则隐喻女主角处女的纯洁。

画作中的橘子,圣玛格丽特塑像、小扫帚与珍珠

蜡烛象征着基督。

画中的木鞋和点燃的蜡烛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还表现了佛兰德斯的风俗:依据习俗,丈夫通常会将木底鞋作为礼物送给新娘,而吊灯上点亮的唯一一支蜡烛也是出于佛兰德斯的婚俗。

吊灯

凡·艾克对两个人物的安排也暗示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妇女站在离床较近的地方,代表了室内的生活,而男子站在靠近开的窗子的地方,象征着外部的世界。

床、天顶、墙壁构成了四方形的房间透视感,把画面一直延伸到我们面前,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进入画中。

透视感

凡·艾克细致地刻画了挂在墙上的一面凸面镜,这面镜子位于两人中间,周边装饰有十幅圣经故事画。

通过镜子反射,扩大了画面的空间感。观众不仅可以看到主要人物——阿尔诺芬尼和他的新娘,同时还可以看到两个站在门口向室内观望的人。

凸面镜

镜子中的一个男子可能就是新娘的父亲,在现场见证这对夫妇的结合。

另一个无疑是画家本人,因为在镜子上方华丽的铭文中写着“Johannes de Eyck fuit hic”,意为“扬・凡・艾克在此”,宣布他当时在场。

“Johannes de Eyck fuit hic”

整体上说,这幅画画作尺幅不大,却暗含了太多信息。凡·艾克对空间的塑造,色彩的把握,质感的描绘以及对事物刻画的精确度、深入度超越了同时代的画家。

他在画中展示了尼德兰画派特有的细密画特点,启发了后来的荷兰风俗画和室内画。

维米尔 《天文学家》 1668年 卢浮宫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是凡·艾克运用新型油画材料深入探索的成功尝试,为油画的发展开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

瓦萨里考究,凡·艾克是油画材料和绘画技巧的革新者和改进者。

他最先尝试用松枝或乳剂作为调色的颜料,从而能使画面一夜之间变得干燥且不怕潮湿。这种方法后来被意大利画家纷纷效仿。

年轻的新娘

凡·艾克对油画的探索和对现实生活的刻画,打破了中世纪绘画以湿壁画和圣经题材为主的艺术桎梏,一直指引着文艺复兴的方向。扬·凡·艾克之后,文艺复兴之光普照欧洲。

关于《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作品为扬·凡·艾克代表作;

画中物品充满象征意义;

利用凸面镜中反射更细致的图像;

再现了15世纪尼德兰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画家对于细节精致地刻画,启发了后来的荷兰风俗画和室内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