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瘟常态化,猪仔该如何定义 昨天猪数据出来写了篇长文,写到一半没写完,感觉不好,作罢。 今天想了想还...

 巴拉拉皇家书摊 2022-03-07

昨天猪数据出来写了篇长文,写到一半没写完,感觉不好,作罢。

今天想了想还是从另外的角度再谈谈猪。

猪瘟常态化,对于大多数企业是活下去,并不是大发展。猪瘟以来,小散规模活不下去退出的很多。很多规模企业产能受损严重,假如不是高猪价来支撑,恐怕留下来的活的也会很艰难。猪瘟是一场灾难,是长期消灭传统猪产能的灾难,这一点必须清醒认识。把落后的猪产能消灭,重建能防控猪瘟的新产能是养猪业唯一出路。

重建其核心有两部分,一是能繁种群重新建立,这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时间投入,而时间又在考验每一个公司的家底。二是养殖场重建,这需要技术和经验积累,还需要过程中有充足的经营现金净流入做基础。

假如企业在重建过程中慢于行业恢复过程,会出现较高的养殖成本与逐渐降低的猪价之间的矛盾,这就会造成严重的现金流不足的情况,甚至出现亏损而不得不减慢重建速度,或干碎不得不停下来。

高成本重建是很危险的行为。而不重建等于退出。这是各猪企最难抉择的方向。

到8月猪瘟到来就满两年了,有的企业选择收缩打基础,有的企业疯狂高成本押注高猪价,有的企业节奏控制的很好。

猪价的构成,有新冠疫情压低需求的因素,有高猪价压制需求的因素,有经济下滑人们收入下降的因素,还有养猪产能周期释放供给的因素。猪价难以预测,这就给重建企业活下去出了更大难题。单一猪周期已经不是猪价研判的唯一因素,那么未来现金流不确定,生产重建计划速度也就不确定,特别是高杠杆高成本扩张的企业就很难受。

总有人说农户能很好的养活猪,那我们投资什么呢?这意味着所有猪股都高估了,猪圈内部还讨论谁家牛有什么意义。

这种局面下,我想提一个问题,卖猪仔到底意味着什么?

猪瘟常态化下,养猪出栏全程死淘率很高,很多企业已经超过80%,甚至达到70%,这对成本影响是致命的。而猪仔阶段死淘率是很低的,假如多卖猪仔,且猪仔价格很好,其实收益可以最大化。特别是现阶段猪仔高价格,出栏中有相当比例猪仔,那意味着经营成本非常低,已经不能用简单的公斤养殖出栏成本标准来计算。

因为在猪瘟常态化下,猪仔需求恐怕是未来几年的常态。因为核心种猪群受损,恢复需要最少五年时间。很多养殖户根本无法建立能满足自身需要的能繁系统。

在较长的经营时期,猪仔生产数量是现金净流入的主要指标。这和猪瘟前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是对传统养殖成本计算的重要修正。

头均市值因成本差异过大早不被估值使用,能繁数因三元占比也不太适合用于估值,因投苗节奏和压栏不稳定等原因,短期出栏数也很难用来估值。不同模式同一标准估值又害了很多人。

猪瘟常态化下传统养殖需要退出重建的状况,很多传统估值模式都失效。具体到负债表上很多经营指标内容的含义都要重新定义。猪仔出栏占比的含义很难计算到育肥单位成本上,只能回归最终负债表上来对公司估值,这很难被计算,更难被理解。

优质的负债表不仅是估值的基础,对于现阶段的养猪企业更是活下去、能不能支撑未来重建发展的基础。那么估值差异会非常巨大。

现在已经不是单位育肥养殖成本简单计算估值的阶段,是整体计算经营成本,负债表现金净流入最大化计算估值的时段。

得母猪得天下,得猪仔得天下。这话不是简单的口号,那是决定生死与估值。

假如最极端的假设某企业按现有猪仔价格,把所有月可生产猪仔全卖掉。200多万猪仔,单头盈利1500元,全年3000万猪仔,又是什么情景呢?赚到的钱不断资本支出进行育肥场扩张以及能繁扩大,等到猪仔价格回落到不能更有效的对负债表加分,再做改变也是科学的。相信公司会根据每月实际情况和结合未来猪价判断,做好出售猪仔与投苗,以及压栏比例选择,目的只有一个盈利最大化。

猪估值逻辑很复杂,很难理通顺,猪瘟下很多因素都需要重新定义后来参与逻辑。

养猪是漫长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这和制造业不一样,更加注重逻辑,而不是短期数据,对于每一位投资者理解都不轻松,因此市场很多时候也会有很大分歧。

长期资金怎么想很重要,短期资金对股价有干扰很重要,一直提到的资金流动产生的跷跷板现象也会长期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