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 比路德还要激进的加尔文,都说了些什么?

 襄子的箱子 2022-03-07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不卑不亢

历史,不该有太多的情绪

这是【西方大通史】第 262 篇文章

文艺复兴】第 14 篇文章

路德改革之后,欧洲的宗教观走向了两条路,新教随之诞生,但新教中也分了很多派系,其中有路德派、加尔文派、以及英国的圣公会等等。

在路德之后,欧洲陷入了一片火海,不同人之间因为信仰的问题而大打出手,时人就曾批评路德,说他点燃了大火,却无力灭火。这场纷争直到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后才消停。

约翰·加尔文是第二代宗教改革家,在神学思想上,他比路德更激进,在实践上,他的做法也比路德更极端。当年他在日内瓦着手自己的改革时,做了不少打击yi教徒的事件,甚至不惜将他们处以火刑。

当时有一个宗教改革家和科学家叫麦克尔·塞维图斯,他是一名西班牙人。他不仅质疑了三位一体学说,还认为灵魂本身就是血液。于是,他被送到了宗教裁决所,不久之后他逃了,逃到了日内瓦,结果落入了加尔文手中。

加尔文亲自审判了这个yi端分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塞维图斯提出要与加尔文进行辩论,结果加尔文鸟都没鸟他,只留下了一句话:“烧死他,下地狱去吧!”

加尔文积极投身于政治之中,在日内瓦,他起草了《日内瓦教会法案》。比起路德派来讲,加尔文派更加“禁欲”,甚至将一切人类的娱乐活动都加以禁止。在传统的天主教看来,加尔文派才是他们的最大敌人,而非路德派。

路德与加尔文互相欣赏,尽管加尔文派继承了路德派,但他却走得更远。加尔文派兴起的时候,天主教已经缓过神了,已经做好了防御与进攻的手段,因此加尔文所面临的环境比路德更恶劣,这或许也造成了他的激进,更具有革命思想。

加尔文的口号是:“荣耀归于上帝。”

路德与某些世俗国王之间关系较为良好,毕竟常年受到他们的保护,而加尔文一生都处于流亡状态,他反对一切世俗的权力,将一切都归于上帝。如果可以用一个短语来概括加尔文的世界观,这个短语就是“上帝的主权”。

路德神学中的上帝,还是一个善的上帝,是有爱的,神爱世人,凭借恩典给人机会。而在加尔文这里,上帝则吝啬多了,他并不爱世人,他只爱特定的人。加尔文派中上帝的爱,并非是普遍性的,而是特定性的。

传统的天主教并不反对“偶像崇拜”,尽管在一开始,偶像崇拜是被禁止的。但现实情况是,当时的大众并非人人都识字,与其通过让他们读《圣经》来了解上帝的故事,不如就让他们看画、看雕像或听音乐。因此,在偶像崇拜这点来看,天主教开了一个口子。

路德派主张回归最原始的基督教,因此就反对偶像崇拜,但路德本身还是支持用音乐来为宗教当辅助工具。但加尔文派在这点上走得更彻底。加尔文认为,人内心都倾向于崇拜偶像,人心是一个偶像制造工厂。基督徒必须消除偶像崇拜的心理。上帝不能被当作偶像来崇拜。敬拜上帝与偶像崇拜有质的不同。加尔文派的教堂要求去除圣像,去掉各种彩绘装饰,搬走风琴。

而因为加尔文派反对一切的世俗权力,因此在其神学框架下,清晰地表达了限制世俗政府权力的观念,并为某种民主理念做了铺垫。启蒙思想家洛克和卢梭,皆受到了其影响。

加尔文相信悲观的人性论,对人性悲观的看法,构成了宪政主义的基石。在人的堕落方面,加尔文强调人性之恶,比路德更为彻底。这自然推导出对由人充当的政治权威之怀疑与不信任,以及对统治者权力滥用之考虑。新教完全摒弃了“哲人王”的传统,坚持主张用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这就为后来西方宪政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

再者,加尔文明确确立了“上帝主权”,在他看来,一切世俗权力都应该受到制约,这就是“有限君权”思想,他在布道中说:“高傲的君主们完全瞎了眼,以至于他们以为自己就是上帝。”

加尔文派很看重契约精神,特别是与上帝订立、以上帝作为见证的约。近代思想家马克思·韦伯就曾认为,正是新教与资本主义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这种对契约精神的看重,正是新教中的加尔文派所着重强调的。

在政体上,加尔文倾向于贵族共和制。他认为,立法机构的官员,例如古罗马的保民官,应限制君王的权力,防止其独断专行。根据宪法,百姓的自由应当得到保护。君权神授,并不是说君主拥有神一样的不受限制的权力,可以胡作非为。相反,权力出自神表明的是,在世俗权力之上,尚有更高的东西。由此,统治者应当小心用权,政府不能做违背神意的事。

除了路德派与加尔文派之外,当时新教中还有“再洗礼派”,更为激进。“再洗礼派”的字面意义是“再施洗者”,等于是再次净化了信仰。再洗礼派的运动不是一套整齐的运动,他们拒绝为婴儿洗礼,为什么?因为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懂什么呀?他能理解信仰究竟是什么吗?这样为不懂事的婴儿洗礼岂不是将信仰强加在他头上,这反而是埋汰了信仰。

因此,再洗礼派认为,应该给成年的信徒洗礼,除此之外,他们还强调和平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加尔文的妻子原先是再洗礼派中的一员,后来在丈夫的蛊惑下,才改信新教(改革派)。(妻子:老公,我改,我改!别烧我!)

当加尔文派传到英国的时候,就成了清教,虽然在一开始,英国国内也由国王发起了宗教改革,但起初和天主教区别不大,就是换了个头而已,属于换汤不换药的。但从伊丽莎白开始,她十分厌恶天主教,认为它们都是一群叛国者,因此英国自此之后便与传统天主教渐行渐远。清教之所以被称为清教(puritanism),是因为他们致力于扫除教会中的天主教残余。

-系列回顾-

▲ 【文明之初】

▲ 【光荣希腊】

▲ 【伟大罗马】

▲ 【基督世界】

▲ 【征战十字】

▲ 【黎明曙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