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崇焕最后1位守墓人,祖上17代守护390年,临死前把任务交给国家

 历史与健康 2022-03-07


引言

相信对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明末曾有这么一号名垂青史的人物,他就是袁崇焕。民众对他的呼声没有岳飞的大,但时代出英雄。在一个家破国亡、百姓流离失所的年代,每一个匹夫都挑起了卫国的重担,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国家延长寿命。袁崇焕作为众军的首领,他对战胜金兵的执着更加强烈。随着一波又一波的金兵进攻反抗,袁崇焕和他们背水一战,打退了那些凶悍的敌人。

事后,袁崇焕原以为自己的功成名就,能为国家保留战斗力,可谁曾想,接踵而至的是一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圣旨。这其中的缘由究竟是什么呢?


01

圣旨下来,谁也不敢忤逆,事情的真相谁也不在乎,只能成为了黄泉路下的一笔谈资。国家动乱之时,屋漏偏逢连夜雨,那些阴险小人又当道。尽管袁崇焕在一线浴血奋战,但和皇帝的关系经不住坏人的挑拨离间,使得袁崇焕一夜之间从兢兢业业的卫国将军,变成了人人喊打的乱臣贼子。

谣言四起,好像谁也不在乎真相,也没来得及告诉世人真相,袁崇焕奉旨自杀。站在如今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件多么可笑而又可惜的事情,真正的勇士都难以逃避时代的巨浪。袁崇焕的死,并非是所有国民的心之所向,其中有这么一个“明眼人”,他洞悉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对袁崇焕的死,他保留住了他最后的体面(将袁崇焕的头秘密埋在自家后院)。

当时,一位姓佘的男子,他是袁崇焕坚定的依附者。佘姓男子知道他的冤屈,但无奈自己平平无奇,也没有什么地位,难以和圣旨对抗。不过,他以自己一人的努力以及祖孙后代的使命,为袁崇焕守墓。这个“职业”一干就是390年,一代人的命运,只为守护一清白之人。


02

袁崇焕一生都在为国家的边防事业所努力,无奈遇上一个昏君和一群无脑的朝堂众官。本无心于名誉和地位的塑造,但依旧被有心之人利用。最后悲惨的结局便是凌迟处死的命运。我们知道在古代凌迟处死是对有罪之人的惩罚,但袁崇焕身负击败金兵的荣耀,却深受其辱,看着好生讽刺。

刑场上最后的一幕是刀落人走的场景,所有人都在欢呼袁崇焕的死,只有佘姓男子坚守他的清誉,看着这一群无知可笑的人。在人走茶凉之后,佘姓男子收拾好了袁崇焕的尸骨,便带到了一家寺庙,寻找大师为其超度,最后入土为安。

不同的地位、荣誉,最后走向死亡的都是和泥土混为一起。佘姓男子处理好袁崇焕的后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其祖训上添砖加瓦,让其后辈临墓而居,逢节为其上香打扫坟墓。


03

历史已迈入21世纪,这几百年间已不知换了多少位守墓人,我们虽不知其中的故事细节,但对于这几代人的举措,实属令人感动。其中,最让人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位(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

​原本家族的使命是交给哥哥的,但是哥哥已经厌倦了这种落后且不乐意的生活方式,于是便违背祖训,带着自己的妻儿搬离了出去。从此以后,这个担子也就托付到了儿子身上。佘幼芝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谨遵祖训,千秋万代的传承对袁崇焕的敬佩之情。可谁曾想,儿子在28岁的时候不幸被一场车祸夺去了生命。

儿子出事后,这一切的守墓重担,又重新回到了佘幼芝的肩头。不言而喻,她已经是佘家最后一代守墓人。凭借自己的力量,将古墓照看完好,直至交付到国家的手里。现如今百年已过,佘家的初心已经抵达,随着使命的完成,佘幼芝本人也离开了人世,结局也还算圆满。

沧海桑田,今非昔比,现在的一切是明末远远不能企及的。袁崇焕背后的真相也广为人知,他依旧还是那个浴血奋战的将军,正义虽迟,但终将来临。


结语

人人都在称赞佘家人无私奉献,守护了袁崇焕将军的坟墓,让他英勇纯洁的灵魂保留世间。他们的行为确实了不起,因为在那个社会,在一个人云亦云的场景中,要做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一种难得果敢和勇气。虽说死后的事情都是虚幻的,但对勇士的敬佩和崇拜之情是值得传承和纪念的。最后,对于佘家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应该给予崇高的赞赏和尊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