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0年,老农因儿子参军落选,拿出小学课本说:里面的烈士包括我

 123xyz123 2022-03-07

1990年2月,黑龙江巴彦县兴隆镇粮库的一位退休工人李老汉,遇到了心事,他在家里背着手一圈圈转悠,一会叹气,一会皱眉。

儿子小李在一旁看着着急上火的老爹,只是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嘴里嘟囔着:“那人家不要咱,咱能有啥办法……”

原来是李老汉一心想要送儿子去部队当兵,却得到了儿子落选的消息,听到消息后的李老汉就这样在屋里转悠一整天了。

文章图片1

儿子也不是特别想当这个兵,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只要肯吃苦耐劳,干什么不养家糊口,他实在不明白老爹到底纠结个啥。

正在儿子满腹牢骚的时候,只见李老汉突然站住了脚步,急冲冲走到自己面前,说道:“收拾东西,明天我买票去关里,老子豁出去这张老脸,也得把你送到部队当兵去……”

儿子听到父亲这番话,当即觉得好笑:“爸,您是不是气糊涂了?咱就是个普通老百姓,哪里能跟部队说得上话?”

面对儿子似乎带着不屑的话语,李老汉有些恼怒,但是他没有发作。

让儿子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李老汉真的去了河北,更没想到老实巴交的父亲还真的有能耐把自己送进了部队。

从黑龙江到保定,需要坐很长时间的火车,还要倒车,没出过远门的李老汉几经周转,终于来到保定38军某部政治部接待室,见到了秘书处的谢干事后,李老汉激动的拉住了谢干事的手,说道:“可算是找着你们了!”

谢干事仔细看了看眼前这个头发胡茬都已斑白的老人,确定不认识、没见过,有些尴尬地问道:“老爷子,您是哪位?到这里有什么事情?”

李老汉明显有些激动,说话也没有什么逻辑性,大概意思就是自己的儿子想要当兵,但是却落选了,自己没啥愿望,就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当兵。

文章图片2

谢干事对于李老汉的诉求有些不置可否,参军的事情一般都是负责征兵的部门去做,理论上部队是不好干预的。

因此,谢干事还是建议李老汉去跟具体负责征兵的部门沟通,李老汉有些着急了,突然从自己的行李包中掏出自己的残疾证和发旧一本小学语文课本,然后说道:“我叫李玉安,是38军团三连的老战士。”

然后他将那个发旧的小学课本打开,翻到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说道:“就是这个松骨峰战斗烈士名单中的李玉安,我还活着……”

听到李老汉的这句话,传达室内的同志都错愕不已,烈士还活着?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很有名的课文,是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写的文章,最早刊登于《人民日报》,后来选入语文教科书,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谢干事听到这“松骨峰战斗英烈还活着”的消息,有些振奋,同时他也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懈怠,第一时间将这个情况上报。

军史办公室的主任李淼生亲自接待了李老汉,向他了解情况,经过认真核查、再三确认后,终于确定了这位老人就是三连副班长李玉安。

在核实了李玉安的身份后,在全团的庆功大会隆重地介绍了李玉安同志,并号召全体同仁向这位深藏功与名40年的“活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文章图片3

除此之外,38军有关部门,还派人亲自去了解了他儿子的参军事宜,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接受他参军入伍。

那么,这个李玉安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何明明活着却上了烈士名单?

李玉安是个苦孩子,出生于1924年,正是在那个军阀混战、命如草芥的年月里,李玉安是靠着父母嘴里挤出来的野菜和麦麸活了下来。

为了活命,15岁去了黑龙江的巴彦县务工,看着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哀鸿遍野,李玉安知道忍辱偷生并不能获得永久的安宁,他要去战斗,为打破旧制、拯救黎民去战斗。

1946年,22岁的李玉安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因表现优异,于次年火线入党。

在解放战争中有着不俗的表现,在四平会战中荣立一等功;在辽西会战、平津战役都立有战功;渡江战役时更是再立一等功。

李玉安跟着部队,从东北到广西,一直奋勇抗敌,大大小小立了10次战功。

历尽千难万险终于迎来了新中国成立,李玉安本以为要从此马放南山,回家务农,却不想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

为了保卫祖国边境的安全,李玉安又扛起枪,加入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队伍中,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驰援朝鲜。

文章图片4

李玉安所在的部队正是人民志愿军38军,他是112师335团1营3连的副班长。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时,志愿军38军112师奉命穿插到三所里、龙源里、 松骨峰,成功切断了敌人的后路。

南逃的溃军为了求生,北面的敌人为了救援,都疯了似地扑向了112师。

腹背受敌,且对方还是装备精良的美军,112师的处境是无法言喻的艰难,后来人形容那场战斗最常用的两个词汇是“天昏地暗、血肉横飞”。

李玉安所在的335团1营3连守卫的松骨峰是美军武力争夺的重点地区,当他们赶到的时候,敌军也刚好到达,眼看美军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

紧要关头,李玉安等战士占领了路边的一个低矮的、光秃秃的小山岗,靠着仅有的步枪和自己的血肉之躯,阻击南逃的美军。

当时美军发动了32架飞机、18辆坦克、几十门榴弹炮、上千名步兵向松骨峰发起了进攻。

炮弹一颗接着一颗落下,很快三连的阵地就成了一片火海。

三连战士邢玉堂不幸被掉落的汽油弹砸中,顿时身上成了一团火球,他抱着枪在地上打了好几个滚,都没能将火压灭。眼看自救无果,他拼着最后一口气奔向了敌人,用刺刀挑死几个落荒而逃的敌人后,又抱着一个敌人的脖子,死死咬着他的耳朵,一起滚下山去,用身上的火焰,与敌人同归于尽。

文章图片5

副班长井玉琢等十多名战士也被汽油弹烧的全身都是火焰,他们像一条条火龙冲进了美军队伍,抱着敌人滚下了山崖……

熊官全打完最后一梭机枪子弹、李玉安打完最后一排冲锋枪子弹,两个人端起没有子弹的枪支,冲进敌人群中……

松骨峰一战,3连打得相当惨烈,炊事员、通信兵都参加了战斗,排长牺牲了,班长顶上去,班长牺牲了,战士顶上去。

没有人安排,没有人监督,3连战士靠着中国军人自觉自律的高贵品格和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厮杀、英勇奋战,在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血战了8个小时,打退敌人五次疯狂反扑,击毙敌人600余人,3连160名战士,战至最后7人!

次日,即1950年12月1日,112师师长杨大易亲自去了3连阵地,久经沙场的他看到3连战士牺牲的惨烈场景都不禁红了眼眶。

阵地上敌人的尸首和打碎的枪支弹药残骸无不在喧嚣着战斗的惨烈。

英勇就义的3连士兵,有的还紧紧握着敌人的机枪,有的手里握着手榴弹,还没拉环,却沾满了敌人的鲜血,有的嘴里叼着敌人的半块耳朵不肯松嘴……

战士邢玉堂身上的火焰还没有熄灭,他还死死地抓着敌人的尸体,牙齿和指甲都深深嵌在了敌人的肉里……

文章图片6

跟随杨大易师长一同前往3连阵地的还有作家魏巍,看到阵地前沿的几百具美军尸体和3连战士牺牲时仍旧保持着战斗的姿态,3连160名战士只剩下了7人,魏巍心灵受到了很大触动。

因为幸存的七名战士都受了很严重的伤,无法接受采访,魏巍从当时处于3连阵地上方、目睹了3连战士顽强抗争的营长处了解到战斗的过程,写下了那篇家喻户晓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文章中,魏巍写道:

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胡传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魏巍的这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赞许,指示全军刊发,并选入教科书,李玉安等烈士的名字因此载入史册、被世人传颂。

包括魏巍在内的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那个在松骨峰阻击战中端着刺刀连风带火扑向敌人、英勇牺牲的志愿军战士李玉安还活着,在抗美援朝结束的40年后出现在了大众视野里。

活着的人怎么就上了烈士名单,或者说牺牲的烈士怎么活过来了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李玉安在抱着必死的决心,端着刺刀冲向敌军后,意外在敌人尸体堆里找到了一杆卡宾枪,拿着这把枪,他又击毙了七名敌人,可自己也在混战中被敌人击中,昏死过去。

文章图片7

11月30日当天晚上,正好有一个朝鲜人民军的战士路过,发现尸体堆中的李玉安还有气息,就把他背到了附近朝鲜老乡的空房子里。

第三天李玉安又被押送战俘途经此地的兄弟团战友,送到了十八里地外的师部卫生所。

检查后发现,李玉安的身体虽然中弹,并被打断了两根肋骨,并造成脊椎骨劈裂,所幸医生在山洞卫生所里紧急给李玉安进行了手术,最终保住了李玉安的性命。

无奈医疗条件有限,李玉安出现了脓胸,休养一个月没见好转,一直处于昏迷状态,1951年初李玉安被送回国接受治疗。

魏巍到达3连阵地的时候,并不清楚后来发生的这一切,向魏巍讲述战斗过程的营长也不知李玉安死里逃生的经过,都以为他牺牲在了战场上,并把他填入到烈士申请名单中。

当时战况十分激烈,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再加上信息不通畅,出现这样的误会也是正常的。

随着《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在全国流传,李玉安也逐渐知道自己上了教科书的事情。

大概是1960年的一天,邻居的孩子拿着语文课本问他“李大爷,《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李玉安说的是你吗?”

李玉安没有读过那篇文章,并不知道魏巍写的是3连的战斗情景,只以为是巧合,毕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有太多的人值得歌颂,因此李玉安摇着头说:“可能重名吧。”

文章图片8

直到1964年,李玉安去县里换残疾证的时候,遇见了老战友王久海,王久海见到他惊得一时失语,缓过神来他呼喊道:“老李,你还活着啊!我们都以为你在朝鲜牺牲了,追悼会都开了,都把你当烈士了。”

李玉安恍然大悟,回到家特地让女儿给自己读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一听,讲得就是自己在朝鲜松骨峰打仗的事情,牺牲的战友名字都对的上,那这个李玉安说的真就是自己啊,往事涌上心头,这硬汉也不禁有些哽咽。

读完课文,看着恍神的李玉安,女儿问他:“爹,书上说的李玉安是你吗?”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李玉安却淡定地说:“同名同姓的多着哩!爹哪有那个本事啊!”

在得知自己的身份后,李玉安却没有站出来澄清,而是将这个秘密隐藏了下来,用李玉安自己话说:

“我张不开这个嘴。我怕人家说自己吃老本。再说,你的成绩都写出来了,组织、人民没忘咱,够意思了……我这条老命是党和同志们给的,负伤后,经常处于昏迷状态,是同志们把我抬下火线,是党给我治疗,派人护理,我才活过来,全连 100 多人就剩我一个,想着死去的战友为党和人民,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能活着有家有口有工作,就应该知足了,我没脸向党邀功请赏。”

李玉安也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怀揣着感恩之心,默默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耕耘,不计回报。

1951年初,李玉安被送到了牡丹江的一间坡兵站医院,后被转入中南军区陆军医院,前前后后做了八次手术,昏迷了五个多月。

文章图片9

经历了漫长且痛苦的治疗过程,伤口愈合了,可是战争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他的身子骨再不似从前,下雨湿气重的日子,全身都会酸痛难忍。

即便如此,李玉安还是想要回到朝鲜前线,无奈身体落下残疾,只能复员回家了。

1952年退伍后,他拖着伤残的身体,回到了巴彦县,被安排到兴隆镇粮库当工人。

自此,李玉安深藏功与名,对于过去的战功是绝口不提,做起了普普通通的工人。

最难能可贵的是,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李玉安都能自觉地以共产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国家分忧、为集体解难,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初到粮库时,粮库领导看他重伤初愈,便安排他去当粮库警卫,让他轻快点,不过李玉安可丝毫没有怠慢这份工作。当时粮库的本地工人和外地工人矛盾越演越烈,李玉安主动去调解,厂领导看他这么积极,又挺有号召力,干脆将化解工人矛盾的任务交给了李玉安。李玉安也不辱使命,真诚耐心地给工人做思想工作,终于化解了工人之间的矛盾。

文章图片10

李玉安从事最久的岗位、也最考验人心的岗位就是检斤员,粮库收的粮食都要由检斤员过秤报数,抬抬秤就是他一抬手的事情。有了这样的职务之便,便经常有一些售粮户给他送些猪肉粉条之类的,让他在过秤时“抬抬手”。

遇到这种事情,李玉安都是眼睛瞪得溜圆,厉声喝道:“别整这事啊,麻溜把东西拿走,想让我帮你占公家便宜,门儿都没有!”

时间长了,检斤员李玉安“油盐不进”的名号在售粮户中间都传开了,也就不敢打走他后门的主意了。

粮库的领导都感叹地评价他“就是一杆公平秤”,李玉安在粮库做检斤组组长时,每年经手的粮食超过五千万公斤,从未出现过纰漏。

李元安刚复员时的工资是46块,1965年涨到52块5,1984年涨到59块5,直到退休,他的残疾等级只定了三等甲级,补助只有30块,76年涨到70块,88年涨到108元。

微薄的工资加上可怜的补助,这100多块就是李玉安一家的全部收入,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其实在职期间,他有过几次调工资、申请困难补助的机会,他都让给了更困难的工友,连调房指标都让了出去,一家八口一直挤在工作之初分的狭小拥挤的茅草房里,一挤就是三十多年。

文章图片11

尽管生活得如此艰辛,李玉安从未向组织伸过手,要过待遇。

若不是想让儿子继承自己未竟的事业,继续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保家卫国,李玉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承认自己的身份。

李玉安如此这般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无私奉献,这正是一位共产党人的高贵品格啊!

“烈士”李玉安还活着的消息在90年代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各种奖章、荣誉称号雪花般纷至沓来。

李玉安这位无名英雄也成了机关团体、学校讲座的座上宾。李玉安很珍惜这些机会,晚年的他将这些讲座当成自己的战场,宣扬牺牲战友的英雄事迹,劝勉年青一代珍惜前辈用鲜血换来的新中国,鼓舞儿孙辈努力向上,担起建设新中国的重任。

1994年,李玉安作为全国英模参加国庆观礼时,有人问他有什么未竟的心愿时,他说了两件事,一是回老家给双亲扫墓,尽尽孝心;二是想凑点钱,给家乡父老修条路。

问道他自己呢,他只是笑了笑,没有只言片语。

在新中国诞生的漫漫长路上,李玉安不是个例,他是千千万为新中国倾尽一生的革命前辈的缩影。正如魏巍先生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的那般:“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没错,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尊敬、永远缅怀的革命先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