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0年,黑龙江六旬老汉来到部队,指着烈士名单:上面有我的名字

 学生100分之路 2022-06-22 发布于广西

1989 年末的一天,黑龙江巴彦县兴隆镇,已经退休的粮库工人老李头心事重重、愁眉不展。而坐在一旁的小儿子也心情沮丧、沉默不语。

怎么回事?原来,当地征兵工作已经全面结束了,可是老李头的小儿子还没有收到入伍通知书。可想而知,小儿子这一次又被刷了,而且这已经是他连续5 年参军被刷了。

右一为李玉安

老李头心中纳闷:“小儿子身体好好的,怎么就参不了军、当不上兵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名额有限。

看着备受打击的小儿子,老李头也非常难过,身为复员军人的他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到自己当年的老部队走一趟,看看老部队能不能“收留”小儿子。

1990 年2 月的一天,一位六旬老汉风尘仆仆地从黑龙江巴彦县,来到了位于河北保定的第38 集团军驻地。

这位六旬老汉就是老李头。

到了部队驻地门口,年过六旬的老李头神情恍惚,心情非常激动。在说明自己是一位复员军人之后,老李头很快就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接待室。此时,老李头又显得局促不安了起来——因为距离他复员回家已经过去了将近40 年,老部队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不久之后,一位姓谢的干事笑容满面地走进了接待室。老李头随即站了起来,然后紧紧地握住谢干事的手,情绪激动地说道:“总算见到你们了!”

谢干事并不认识老李头,老李头也不认识谢干事。谢干事一脸疑惑地问道:“老大爷,您是……”谢干事一边询问一边拉着老李头坐了下来。

此时,老李头稳了稳心神,说道:“我叫李玉安,是从黑龙江巴彦县来的,曾经是老部队的一名战士!”

说完之后,老李头又从背包里掏出了一张残疾证和一本小学语文课本。紧接着,老李头打开了小学语文课本,并指着题为《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一篇课文上面的一串烈士名单,说道:“上面有我的名字!”

谢干事还是疑惑不解,他接过小学语文课本认真地看了起来,“李玉安”三个字很快映入了他的眼帘。此时,谢干事惊呼道:“老大爷,上面的烈士名单……”

老李头点了点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对,我就是松骨峰战斗烈士名单上的那个李玉安。”

大家应该都知道,《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是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回国之后所著的报告文学,讲述的是志愿军第38 军战士们在松骨峰战斗中的真实场景。

《谁是最可爱的人》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胡传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李玉安”,谢干事难以置信地看着烈士名单,但是在看到老李头那一副认真的模样之后,他又不得不信。很快,谢干事就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部队的首长。紧接着,军史办公室的李主任就来了。

后来,经过认真地调查核实,军史办公室的李主任确定,这个从黑龙江巴彦县来的六旬老汉——老李头,就是当年志愿军第38 军的副班长李玉安,也正是小学语文课本上《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中那串烈士名单里的李玉安。

“烈士”李玉安还活着?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了轰动。很快,新华社就播出一条关于“《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烈士’李玉安还活着,40 年在平凡岗位上为国家默默奉献”的独家新闻。紧接着,《人民日报》刊登了“烈士”李玉安和作家魏巍会面的消息和大幅照片。

这是怎么回事?“烈士”李玉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着什么样的英雄事迹呢?又为何销声匿迹将近40 年呢?李玉安的小儿子最后能不能如愿参军入伍呢?

左一为李玉安

李玉安,1924 年出生在河南省台前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6 岁的时候,李玉安被迫背井离乡来到东北地区当苦工,受尽了生活的辛酸和苦楚。

到了1946 年,22 岁的李玉安参加了人民军队,不久之后又加入了党组织。在解放战争时期,李玉安是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第四野战军第38 军的一名普通战士

在此期间,李玉安于四平 会战中荣立一等功,于辽沈战役时立大功,于平津战役中再立战功,于渡江战役中再立一等功,他跟随部队一路从东北打到广西,先后共计荣立10 次战功。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李玉安原本可以选择复员回家,过平安稳定的生活。不过,李玉安却毅然决然选择留在部队,和战友们共同肩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一起踏上抗美援朝的伟大征程。

1950 年10 月19 日,李玉安作为志愿军第38 军第112 师的一名副班长 ,在部队首长的率领下,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第38 军奉命进攻位于德川的敌人,结果因过于谨慎而错失了最佳战机。为此,军首长梁兴初还受到了彭老总的严厉批评。

1950 年11 月下旬,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志愿军第38 军的作战任务是“穿插迂回、断敌后路”。而李玉安所在的连队(第335 团第3 连)奉命疾驰,在很短的时间内穿插至战略要地——松骨峰。很快,一场阻击大战随即爆发。

在著名的松骨峰阻击战中,李玉安所在连队依托公路两旁的高地,在毫无工事掩护的阵地上,与蜂拥而至、数百倍于己的敌人激战了8 个多小时,始终未让敌人前进一步。

凶残的敌人见退路被阻,立即集中数十门火炮和近20 辆坦克对我军阵地实施猛烈轰炸,同时还派飞机向我军阵地投掷凝固汽油弹。很快,我军阵地上就燃起了熊熊烈火,而敌人则趁机发起进攻,向我军阵地扑来。

当时,李玉安所在连队不仅伤亡很大,而且弹药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怎么办?李玉安和战友们毫不畏惧,时任连长的戴如义组织起了所有能战斗的人员,包括伤员,大家带着满身的火焰,义无反顾地扑向了敌人。

在阵地前沿,李玉安和战友们用枪托、刺刀、石头,甚至用牙齿与敌人展开了殊死肉搏,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不朽赞歌。军史中是这样记载的:“子弹打光了,他们举起刺刀、枪托冲向敌群,肉搏中又杀伤十几个敌人,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在李玉安所在连队的顽强阻击下,穷途末路的敌人插翅难逃,最终被及时赶来的志愿军主力部队消灭。

战斗场面

松骨峰上的硝烟散尽,当时正在志愿军第38 军采访的作家魏巍眼含热泪来到了阵地上,他被深深地感动了。不久之后,魏巍就用自己那饱蘸激情的笔,记录下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壮举,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李玉安和战友们的名字就这样出现在了那串烈士名单之中。

实际上,李玉安在松骨峰阻击战中并没有牺牲。当敌人向我军阵地投掷燃烧弹之后,李玉安一边扑灭身上的火苗,一边用机枪向冲上来的敌人射击。很快,机枪子弹就打光了,李玉安和战友们打开刺刀向敌人反扑了过去,在阵地前沿与敌人展开了肉搏。

在成功打退敌人第5 次进攻之后,整个阵地上就只剩下李玉安和副连长、通信员以及几名战士了。此时,李玉安和活着的战友们利用战斗间隙,把剩余不多的子弹、手榴弹集中到一块,时刻准备继续战斗。

很快,敌人向我军阵地发起了第6 次进攻。为了将敌人彻底打痛打怕,李玉安和战友们估计将敌人放得更近一些。100 米、50 米、30 米、10 米,敌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这时候,趴在炮弹坑里一动不动的李玉安,猛地一下站起来,然后迅速向敌人扔出了手榴弹。“轰”得一声,敌人倒下了一大片,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李玉安突然觉得肋部热乎乎的,用手一摸竟然是鲜红的血液。很快,李玉安就失去了知觉,倒在了阵地上。

不知道过了多久,李玉安苏醒了过来,他知道自己受伤了,于是挣扎着向松骨峰下爬去。李玉安忍着剧痛缓慢地爬着,突然碰到两具战友的遗体,是副连长和通信员,他惊叫一声,眼泪“刷”地流了出来。

后来,李玉安幸运地遇到了朝鲜人民军的一个司号员,正是这个司号员把李玉安背到松骨峰下面的一个老乡家。不久,李玉安又被辗转护送到了后方医院接受治疗。由于伤势严重,李玉安又被护送回国内医院治疗,直到先后做了8 次手术,他才保住了一条命。

伤势痊愈之后,李玉安坚持要回前线找部队,要继续参加战斗。可是,医院的负责人却说:“现在不可能单独将你送到前线,我们没有这个条件。即使把你送到前线,你也很难找到部队,你现在身体落下了残疾,还是复原回家吧!”

最初,李玉安并不肯复员回家,他一直等待着重返前线的机会。可是,日子一天又一天过去了,李玉安始终没有机会重返前线。1951 年9 月,心有不甘的李玉安在医院负责人的不断劝说下,他最终领取了《残疾证》并作为退伍军人复员回家了。

李玉安,右一

后来,李玉安被安排到黑龙江巴彦县兴隆镇粮库,当起了一名普通工人。在此后将近40 年的时间里,李玉安一直隐功埋名,他工作勤恳、任劳任怨,始终保持一位老战士、老党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在粮库工作期间,积极工作的李玉安先后16 次被评为粮库的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选为粮库的优秀党员,甚至还被选为巴彦县财贸系统的劳动模范。

在粮库工作期间,李玉安经历过多个岗位的锻炼。在粮库保卫员岗位上,李玉安非常善于调解化解工人之间的矛盾。当时,粮库的本地工人和外地工人经常闹矛盾,后来在李玉安的耐心调解下,双方之间的矛盾最终化解了。

李玉安干的时间最长的岗位是粮食检斤员,这可是一个很有“权力”的岗位。那时候,经常有人请求李玉安帮帮忙,在斤两上“抬抬手”、“通融一下”,同时还给李玉安送猪肉、粉条之类的礼物。

不过,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李玉安总是眼睛一瞪,严肃回绝道:“赶紧把这些东西拿走,想通过我占国家便宜,没门儿!”对于李玉安的工作,粮库的领导和售粮户的评价是:“老李头就是一杆公平秤!”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作家魏巍写下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被选入中小学教材。当时,正在上小学的李玉安的小儿子李广忠,便好奇地追问父亲:“爸爸,我们语文课文里的那个'李玉安’是你吗?”

李玉安识字不多,他就让小儿子为自己念《谁是最可爱的人》,他听着听着就流下了泪水。不过,李玉安最终还是以“重名重姓”为借口,将小儿子提出的问题搪塞过去了。

李玉安合影

在现实生活中,李玉安始终保持着一贯的朴素和低调,他们一家8 口人,每月全靠他的50 多元工资度日,将近40 多年来从没有向组织要过什么救济。1978 年,粮库调整工人薪酬,同事们都认为李玉安符合条件,可是李玉安却把名额让给另一名生活困难的同事。

有一年,粮库盖了两排家属楼房,粮库的领导考虑到李玉安是“老职工”,所以就决定先解决他的住房问题。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李玉安的家人们欢天喜地,可是李玉安却说:“粮库有那么多年轻工人没有房子住,我已经有房子住了,虽然破旧一点,但是还能继续用。”

就这样,李玉安最后把粮库准备分给他的住房让了出去。那时候,有许多人都在反复问李玉安一个问题:“为什么有功不享,甘守清贫?”李玉安的回答只有一句:“要说功劳,我那些死去的战友功劳最大!和他们比较,我有什么功劳呢?”

李玉安经常对家人们说:“我们连队100 多人都牺牲了,就剩下我活着,我活着就要像个战士,这样才对得起我那些牺牲的战友,我是替他们而活着!”

自从粮库退休之后,李玉安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为自己圆梦——重返部队、重返前线!当时,李玉安的小儿子李广忠符合征兵各项条件,于是他一直鼓励小儿子参军入伍。

可是,让李玉安没有想到的是,小儿子李广忠连续5 年报名参军入伍,最终都被刷了下来。这让李玉安愁眉不展,连带着小儿子也非常沮丧。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我们在文章开头所的那一幕。

1990 年2 月一天,为了能够让小儿子李广忠参军入伍,已经66 岁的李玉安从黑龙江巴彦县,千里迢迢来到了河北保定。当时,李玉安曾经所在的老部队,就驻扎在这里。就这样,隐功埋名将近40 年的李玉安身份公开了——小学语文课本上《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那个李玉安烈士竟然还活着。

后来,当老部队询问李玉安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之时,李玉安这才说出了此番的来意:“我想送小儿子到老部队当兵。”这是多么真诚朴实的要求,经过老部队首长们的研究,李玉安的小儿子李广忠被作为特殊情况批准入伍。

正如前文所说,“烈士”李玉安还活着的消息传开之后,立即引起了轰动。当《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见到李玉安之后,他激动地说道:“过去我以为您成了烈士,今天才知道您负伤后被救起了,这次我见到您非常高兴,祝您健康长寿,您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那时候,虽然李玉安一下子出名了,但是他仍不改本色,从不追求名利。作家魏巍为了帮助李玉安,曾专门写了一封信给李玉安,让他交给当地政府,请当地政府给予适当照顾。

可是,终其一生,李玉安都没有把这封信交给当地政府。直到李玉安病逝之后,家人们才从他的遗物中找到这封信。

晚年的李玉安依旧无私忘我,当人民群众有需要之时,他总是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当时,巴彦县兴隆镇的主街道破败不堪,一下雨就泥泞难行,老百姓为此苦不堪言。对于人民群众急难盼愁,李玉安坐不住了,他不顾年迈和身体残疾,多方筹措修路资金。

路很快修好了,李玉安老人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1997 年2 月10 日,李玉安老人在巴彦县兴隆镇家中病逝,享年73 岁。这一次,活着的“烈士”李玉安真的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李玉安雕像

老英雄李玉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拼搏精神和“无私忘我、甘守清贫”的崇高品质,始终指引着一代代人奋勇前行。让我们向老英雄李玉安致敬!

举报

评论 93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