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宇委 :背包

 大河文学 2022-03-07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在外地上班的我,每次回老家之前都要忙碌一番,这次依然如此。春节前夕,我提前把精挑细选的物品整理归类,妥当安置。一来,算是整理房间;二来,也免得把带给父母和侄子侄女们的物品遗漏。装了满满几包后,正当我为箱包不够用发愁之时,妻子从墙角找到了一个又脏又旧的提包。这可是我的“老古董”呀,看着它,童年的记忆一下子跳入脑海中。
小时候,家境贫寒,可以用“穷困潦倒”来形容。我的家在山区,没什么经济来源,再加上哥哥们还在上学,家里花销大、负担重,父母整天忙于庄稼活,也没有时间照顾我,我便跟着读小学的三哥一起上学消磨时光。那时,三哥有个书包,军绿色的,书包的正面,还有母亲亲手绣上去的五角星。看着他的书包,可能是想上学的缘故,我好生羡慕,盼望着什么时候也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包。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读了小学。2000年夏天,正当我们准备升入五年级的时候,乡里突然宣布取消本村小学五年级教学点,让我们去邻村的王拐小学上学。依稀记得,母亲就是那年开始长期头疼,腿也是那时得的类风湿关节炎。母亲在田间劳作之余,也终于给我缝制了一个崭新的书包。书包是那种老式的单肩包,天蓝色的布料,和三哥当年的书包差不多,也有一个红色的五角星。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住校,每周回家一次。虽然家中入不敷出,生活困难,但在我每次返校时,母亲都会给我装上油条、油卷、油烙馍之类的干粮。她说:“含油的东西放的时间长,一周也不会坏。”就这样,每次都是背着装满干粮和书本的包返校,一个扁平的书包硬是被母亲塞成圆鼓鼓的。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家里离学校远,翻山越岭,背着那沉甸甸的书包,当时真的极不情愿。现在想想,书包里装的岂止是几顿干粮,那是母亲对孩子们无私的爱,是对孩子们成为人上人的殷切期望啊!
记得有一次,在周末回家途中,看到要好的同学背了一个双肩包,瞬间让我羡慕不已。那是在集市上买的,五颜六色着实好看,相比之下,我的斜挎包就显得黯然失色了。攀比心作祟的我,也想让父母给我买一个。但回到家中,看到他们为了多打粮食,不辞辛劳地早出晚归,整天忙忙碌碌时,我真的难以启齿。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早日改变家庭贫穷落后的面貌。后来,凭着勤奋努力,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省内的一所本科院校。当兵的二哥知道后,在他回乡探亲期间,二话不说,就把他的皮箱给了我,让我打点行李。虽然哥哥们都已经上班,但是家里依然并不富裕,布包变成了箱包,伴随着内心的激动和兴奋,我走进了大学殿堂。
2017年6月,我又一次踏上了新的征程——被上汽集团旗下的一家公司(位于郑州)聘用。“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临行前,母亲将肩带有点松脱的背包缝得结结实实,父亲又一次将我的包塞得满满当当。我带着被褥,打点行囊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地方,奔赴郑州。看着父母准备的吃喝穿戴,看着一车大包小包,我依依不舍,心中五味杂陈,只希望自己有所作为,不负家人的重托。
如今,家里生活已大幅改善,父母亲也都在城里落户。年华虽已远去,但这些往事根本无法从记忆中抹除,那些藏在背包里的故事依然记忆犹新。那个背包饱含着家人的爱、亲人的情,承载着他们的殷切期望和我心中的梦想,也让现在的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作者简介

崔宇委,河南济源人,现就职于上汽集团某汽车零部件公司,爱好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