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领导曹参(五千年的点滴)

 金色年华554 2022-03-08

曹参是刘邦的老乡,在大汉朝建立的过程当中,曹参作为第一线的武将,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按照《史记》记载,他的功劳包括: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

可以说曹参的功劳应该是仅次于汉初三杰,韩信张良萧何的,可以跟陈平相提并论,只不过两个人是一文一武。跟韩信相比,他离战场更近,在第一线冲杀。

图片

大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封自己的长子刘肥为齐王,派曹参做齐国的相国,辅佐自己的儿子。而且封曹参为平阳侯,食邑达到一万零六百三十二户,也就是说这些户缴纳的赋税不上交国家,都是曹参自己的收入。所谓“万户侯”就是他这样的。

话说刘邦当了七年皇帝,61岁那年撒手人寰。刘邦的确是一个大器晚成的励志典型,48岁,即便在我们这个时代都已经是大部分人准备养老的年纪,特别是之前默默无闻,一事无成的人,然而他在这个岁数居然是发迹的开始。而且后来的脚步出奇的顺利,两年之后就灭了秦朝,四年之后就当了皇帝,如梦似幻啊。姓刘的大器晚成的好像特别多,刘邦不知道几世的孙子刘备,还有后来的南朝宋武帝刘豫都是如此。

扯远了,拉回来。在刘邦弥留之际,吕后在身边询问他对干部人事任命工作的布置。当时的相国是箫何,吕后就问箫何要是有一天挂了,谁能当相国。刘邦说那就曹参吧。后说曹参之后呢?刘邦说陈平可以。吕后又问那陈平之后谁行呢?刘邦看她一眼:“你琢磨得太远了吧,现在你我知道的这批人到那会儿还有几个能活着的,就算活着还有几个能欢蹦乱跳,吃东西不用人喂的,你就别操那个心了,到时候让那会儿的皇帝决定吧。”

请按住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您的转发是对我最大的肯定,谢谢各位的鼓励和支持

刘邦过世两年之后,箫何也找他去了,曹参就当了相国。曹参有意思,一听说萧何过世了,立刻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告诉自己的手下人赶紧收拾东西,别任命下来了措手不及。手下人认为自己这位大人是想官想疯了,可是果然没多久,任命就下来了。

这个曹参的确不简单,他不像箫何一直就是做后勤行政工作,当相国驾轻就熟。曹参原来是一个武将,打江山时屡立战功的,他当相国算是改行,这位可以说是文治武功方面的通才。

图片

这时候当皇上的是汉惠帝,刘邦的儿子。他觉得曹参上来了,怎么也得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没想到这位曹相国每天就是上班打卡点卯,该处理的公事处理了,到点下班。好些日子了,也没见他推出什么新政策,提出什么治国理政的新规划,就是把该干的活干了就算完。回家就是吃喝玩乐,莺歌燕舞。

而且曹参选择的工作人员都是不善言辞,写东西也没什么文采的那种,所谓的忠厚长者,就是照章办事,没有什么创造力。凡是那个写东西妙笔生花,聊起工作来一堆想法的那个,全都调离。他手下的官员和家里的食客们看见曹参这个样子,都想来劝说他要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作出成绩来。曹参的应对措施是,谁来了,先别说话,喝酒,喝完再说。喝完还说什么呀,全喝高了,横着出去的,回回如此,大伙也就不说了,死了这份儿心了。

    曹参的相国府后花园外面就是他手下工作人员住的地方,因为曹相国不想着拿出什么宏伟的工作计划,就是满足于应付日常工作,这些人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工作的积极性,业余时间就比较多。这些人没事就攒局儿喝酒,喝高兴了就唱。当然,那会儿没有KTV,大伙就是在酒席上唱,那肯定是乱乱哄哄。曹参的跟班儿就比较烦这帮人,但是他本人没有办法,就找来曹相国,让他听听。没想到曹参听完了,来兴致了,让手下人搬来酒菜,也喝上了,喝高兴了还跟隔壁一块儿开唱,搞成了一个大Party,弄得他手下人没辙没辙的。杜工部有诗云:“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而早在杜甫的一千年前,曹参就已经实践了这句诗文。

后来汉惠帝实在憋不住了,要这样真不能让他当这个相国,只不过当初我爸爸,还有萧何老相国都竭力推荐他。特别是萧相国,明明俩人有过节,但还是坚持推荐他接替自己。说明这个人不简单,但是为什么他现在是这个样子,难道说是曹参觉得我年轻,好糊弄,就在这儿摆老资格,消极怠工?

正好曹参的儿子在他身边工作,皇上就让他去问问他这位爹,到底他这是怎么回事,给你这么重要的岗位怎么不好好干活呢,天天您这就是混啊。曹参的儿子回去一说,曹参急了,“小兔崽子你这是要造反啊!”直接把他儿子揍了一顿。第二天儿子一上班就跟皇上说了,皇上一听,这还了得,到了朝会的时候,就跟曹参说了:“是我让你儿子问的,你别怪他。”曹参一听,赶紧跟皇上道歉。当然,他儿子那顿打也就算白挨了,当爹的不可能跟儿子认错。皇上说:“你别光道个歉就完了,既然是我让问的,你还得给我说说这是怎么回事,你到底怎么想的?”

曹参就问皇上:“您跟您爹高祖皇帝比,谁更强一些?”“那当然是我爸爸。”曹参又问:“那您觉得我比得了萧相国吗?”皇上看他一眼:“您觉得呢?”“您不用说了,我也是这个意思,”曹参接着说,“您不如高祖皇帝,我比萧相国差得远,那么怹们老二位已经给这个国家定好了各种制度和大政方针,运行的挺好的。既然咱们不如怹们,那么随着怹们规定好的东西,接着往下走就行了。咱们要是非得鼓捣个新东西出来,肯定还不如原来的呢。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咱们吃饱了撑的在这儿瞎折腾,得省心为什么不省心呢?”汉惠帝恍然大悟,再也不问这个事了。

因为这个事情,有了一个典故叫做萧规曹随。其实曹参不是到了中央才这样的。在齐国的时候,他就一直没有什么大动作,就是顺着齐国当地的习俗,不做大的改变,只是处理好日常工作,结果齐国安定,经济繁荣,老百姓都说曹大人是个好官。曹参死了以后,老百姓还编歌谣唱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就是说萧何制定法令制度,公平公正;曹参接替他之后,按照他的法令执行,不折腾,不大兴土木,老百姓有好日子过了。而且曹参这个人对下属也比较宽容,下属工作上犯了错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也没造成什么负面影响,曹参也不去追究,过去了就过去了,下属在他手下工作感到轻松愉快,他本人也不会气大伤身。

图片

不得不给曹参击节叫好,一个武将,同时拥有这么高的政治智慧,看得太明白了。如果他真的一上来就放开手大干,毕竟萧何的东西已经很完善了,他拿出来的东西基本上不可能比箫何的强,自己累,国家和百姓也好不了。倒不如这样,做好制度的执行就行了,自己省事,下属也轻松愉快,大家的关系还处得挺好,其乐融融。国家也能在正确的方向上走,老百姓负担也轻,也高兴,他自己还留下美名。可有的人为官,或者没有做官,就是做事,不管前面的人做得怎么样,就非要全部或部分地推倒,再加进去姓自己姓的东西才行,不这样就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就是为自己刷政绩,劳民伤财,自己费心劳神的也挺累,很可能弄得还不如原来的,或者就是毫无疑义的折腾,老百姓光剩骂街了。当然,这和一些考核和评价机制有关,但也和个人的智慧和修为有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