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林随笔]上班时,整天喝酒还不太管事的官员,就一定是庸官、坏官吗?

 木林随笔 2022-02-22

当很多高位官员们大讲特讲“懒政、混日子、不作为、得过且过也是腐败”这句话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鼓掌欢呼。如果再仔细的琢磨一下,或许会产生疑惑,这句话真的对吗?

对于官员,我们希望他们是做勤官好呢,还是做庸官好?是勤于作为好呢,还是怠于作为好?如果稍加思虑的话,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还真成了一个让人挠头的问题。如果是真心实意的为了民众,那勤一点当然好;如果是把为民众作为借口说辞的话,那当然是庸一点好。

看来,勤不一定就好,庸也不一定就坏,只是因为时势的要求不同而已!这不是耍滑头,这是事实,历史中也有类似的先例。

历史长河中,当国家处于初创阶段时,有些人因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受到后世的敬仰,如,诸葛亮、萧何等;当国家遭受重大创伤需要休养生息时,有人因为清静无为、与民生息的宽厚政策受到后世的赞叹,如,刚入关中时约法三章的刘邦和我们今天说的这个曹参。

“萧规曹随”这个成语,它讲的是汉朝前任丞相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接替他位置的曹参仍照着实行,意义引申为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史记·曹相国世家》中记载:“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扬雄《解嘲》中记载:“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

曹参,在没有反秦前,他曾是萧何的副手。反秦后,萧何主要在后方负责后勤保障,而曹参则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并冲锋到了一线,立下了不少战功。

韩信在攻占齐国之后,曹参被任命为齐国相国,后来因汉惠帝改制被改称为齐国丞相。自公元前202年起,曹参在担任齐国相国和丞相的这七年时间里,采纳了盖公的建议,用黄老之术(意思就是,治理国家时,不要管理的太多,重在清静无为,只要朝廷不横加干涉,百姓自能自谋生路),也就道家思想,让战后的齐国恢复的很快。

对于曹参的治国理政才能,刘邦和萧何都很清楚,分别向吕后和汉惠帝进行了推荐安排,曹参自己也有很有自信,在听说萧何去世后,自己提前就做好了接替国家丞相的准备。

当上了国家丞相的曹参,主要就干了下面这几件事:

一是,没有撤换萧何以前的部下,仍然用旧人办事;

二是,新补充人员几乎都是那些不善于辞令且稳重忠厚有德行的人;

三是,一切制度章程都按照萧何制定的实施,毫不更改;

四是,发现别人有细小的过错时,他总是帮他们掩藏遮盖,官吏之间也是相安无事;

五是,他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不分昼夜的喝酒作乐,不过多的管事。曹参不只自己喝,还让属下跟着他一起喝,前来劝谏他的人,也总是被他灌得大醉而不能说话;

六是,将他在齐国推行的道家黄老思想推广到了全国,并影响了他之后的几十年。

曹参整天喝酒不管事,竟让那个整天也只知道喝酒作乐的汉惠帝都忍不住了,心里很是疑惑,还以为曹参看不起他。于是,就派曹参的儿子曹窋(zhú)回家去探口风,并问他:“高祖去世不久,皇上正年轻,丞相整天只知道饮酒,不处理公务,也不向皇上请示,怎么不为治理天下忧虑呢?”当曹参听到儿子的劝谏后,不仅没有听从,反而是训斥并打板子予以惩戒。

生气的汉惠帝刘盈把曹参召去质问,曹参反问了两个问题:惠帝和高祖比圣明英武,自己和萧何比才能,谁更强一些?在得到惠帝肯定答复之后,曹参说出了他的理由:“高祖和萧何制定的法令都很明白,皇上只要垂衣拱手,大臣们谨守职责,遵照执行不违背偏离不就可以了吗?”

惠帝认可赞同了他的说法,对曹参上班期间喝酒不管事的做法,不再干涉过问。

曹参任丞相三年,虽然个人在治国理政方面没有作出什么大的功绩,但他却让国家和民众得到了一定的休养恢复。

曹参这个人的不作为,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不乱为。从军事方面来讲,《史记·曹相国世家》中太史公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战功之所以这么多,是因为他同淮阴侯韩信一起作战;在韩信被杀之后,就只有他独占美名了。有吕后受辱时,没有贸然的对外用兵去征讨匈奴或开疆拓土,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让民众的休养生息上。从政治上来讲,他曾在齐国任相七年,也积累了不少理政经验,但在新岗位上却没有为了自己的名声而去搞改革挣政绩,只是默默的执行好前任萧何制定下的政策。他的饮酒作乐,或许就是想通过自己的行为告诉大家,我不会过多的干涉你们,大家只要按部就班的干好自己的事情,这就是最好的尽责途径。

关于曹参的治政理念,我认为最核心的思想就在于他离任齐相时与接自己班的齐国丞相的那几句对话上。曹参说:“你要把齐国的监狱和市场当作寄管的物品,千万别去扰乱变动。”继任者说:“治理国家难道没有比这更重要的吗?”曹参说:“不能那样想。监狱和市场,是好人和坏人都能容纳的地方,如果严加干涉,坏人在哪里容身呢?

从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开始,天下大乱,到公元前202年西汉王朝正式建立,接着又是国家内乱,直到公元前194年刘邦去世前才平定诛杀了那几个主要的异姓诸侯王,萧何等主要功臣几乎都被整治过,很多好的政策都没有能够得到持久的推行。到公元前193年曹参被任命为汉朝丞相时,国家和民众都已经疲惫到了极致,朝野上下都是锋镝余生,劳极思息,人心思定,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这或许就是当时国家治理的最高目标。

我们国家历来都不缺少好的制度,缺少的就是像曹参这样能够不受干扰、持之以恒地落实好这些制度的人。因为聪明人太多了,喜欢给自己脸上贴金弄政绩的人太多了,喜欢舞花剑搞表演的人太多了,他们可以为了一己之私利,甚至于不惜毁掉所在的集体或国家,像魏国的公叔,赵国的郭开,宋朝的秦桧、清朝的孙之獬……

曹参作为汉初黄老思想的有力提倡者,他循规而治、清静无为做法,并不是庸碌无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不折腾,不扰民,而是适应了当时国家的发展形势。司马迁对他的这种行为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汉史》中记载,说曹参在死后,当时民间就流传了这样一首歌谣来称颂他:“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看来,他喝酒作乐的消极做法不仅没有受到舆论的指责,还得到了当时民众的认可,这确实值得我们大家深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