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嗜酒如命的曹参怎成一代名相?

 西家泉 2016-12-07

     汉高祖刘邦起于微贱,既无背景又缺人脉,他之所以能成大事,主要是胸襟阔大、会用人才。

 

    史书说他小时候就是“问题少年”,成年后放荡不羁,不事产业,整日价撩鸡斗狗,嫖赌逍遥。但他生性豪爽,颇能容人,于是身边聚拢了一帮恶少年称霸乡里,成了一名人见人嫌的乡村无赖。后来,县丞见他有些本事,也有号召力,于是任命他为泗水乡亭长,主抓乡里治安。

 

    秦末乱世,戍卒陈胜在大泽乡率先发难,让避祸芒砀山中、穷困潦倒的刘邦嗅到了一丝出人头地的机会。刘邦虽然文化不高,但他还是有些能耐的。史书记载,刘邦足智多谋,知人善任,而且有容人的雅量,于是乎,聚集在他手下的能人渐渐多了起来。在刘邦的阵营里,不管是贵族后裔张良,秦御史出身的张苍,还是游荡江湖的术士陈平、居无定所、衣衫褴褛的浪人韩信、屠狗之辈樊哙、布贩子灌婴、替人操办丧事的周勃、马车夫娄敬、啸聚山林、杀人越货的强人彭越,以及秦朝最底层“公务员”萧何、曹参、张敖等辈,他都一并笑纳,亦能搞好团结并量才使用。

 

    而起点甚高的楚国旧贵族项羽在用人上则远不如刘邦。项羽心高气傲,喜欢端着,用人先看门第出身,从那位善于“万人敌”的奇才韩信在楚营里的遭遇就可见一斑。于是,草根刘邦能够击败贵族项羽,绝非偶然。

 

    汉朝刚刚建立,刘邦深感缺乏规矩会至政令不畅,为有效地治理国家,他命令韩信拟定军法,原任秦御史的张苍负责修订历法以及统一度量衡制度,命秦博士叔孙通定礼仪,最重要的举措是让萧何制定律法。刘邦册封萧何为丞相,并与他商榷约定,处理政事,必须依据律法行事。

 

    萧何不负使命,力倡节俭,在宰相的位置上倒也干的有模有样。国家初建,百废待兴,百姓穷困,财政捉襟见肘,只能提倡节约了。史载,即便是对君临天下的汉高祖,萧何也一视同仁,就连他出行时拉车的四匹驭马居然都是杂色的;而其他那些开国功臣以及文武大员们,有时候只能乘坐牛拉的车子滑稽出行了。萧何建议汉高祖下旨招贤纳士,严禁富商花钱做官、统兵,并禁止随意买卖奴婢,减少奴隶数量,各诸侯国的民事权利收归汉廷管理,并强令原六国的旧贵族以及实力强大的豪门巨室迁入关中以便掣肘,对咄咄逼人的匈奴采取怀柔拉拢的和亲政策······萧何制定的诸项政策,以今天的眼光看似乎有利有弊,但在彼时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很有利于帝国建立初期的安定与统一,不仅为和平建设、恢复经济争得宝贵的时间,更有利于百姓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与愿景。

 

嗜酒如命的曹参怎成一代名相?      汉高祖临死前,因担心政策的延续性,于是要萧何等重臣“白马盟誓”,让他们发誓说到做到,始终如一,并对自己身后的人事安排做了交代。

  

     继位的汉惠帝刘盈生性柔弱,身体也不好,而丞相萧何业已年迈,老病缠身。公元前194年,萧何病入膏肓,眼见不治了。惠帝刘盈前去探视,并问萧何谁可以接替他做相国。萧何沉呤半响,并不急于发表意见。年轻的惠帝沉不住气了,他单刀直入地问道:“您觉得曹参怎样”?

 

    萧何等的就是这句话。他答道:“陛下英明,曹参性格老成持重,且精于行政,他接替我,是国家的幸事,我也就放心了” 

 

    对于曹参,萧何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他俩从沛县起就一直追随刘邦,后来又一起拥立刘邦为沛公,再后来跟随刘邦东征西讨,血雨腥风这么多年,曹参对汉高祖的忠心与个人能力,萧何十分清楚。西汉建立后,曹参又逐渐显露出他治国理政方面的卓越才华。

 

    其实,汉高祖临终前,也曾留下旨意让曹参接替萧何为相,加上吕后也同意,如今见萧何也是这个意思,汉惠帝刘盈就用曹参为相了。

 

嗜酒如命的曹参怎成一代名相?
    曹参曾做过齐王刘肥的老师,后被任为齐相。在齐国时,曹参拜世外高人盖公为师,为人处世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曹参认为,自秦末大乱,兵戈不息,之后楚汉争霸,刘、项鏖战不休,广大农民深受其害,人心思安。如今天下已经安定了六、七年,但朝廷仍然必须让百姓恢复生产,休养生息,最大程度地减少徭役、摊派、赋税,才能够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恢复国家的元气,这才是长治久安的王道。曹参主张“无为而治”,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道家思想的精髓。

 

    曹参对惠帝说:“故相萧何制定的政策、法令,十分符合与民生息的实际,既然他制定的大政方针已显成效,那么,我只要按他的规定去做就好了”。成语“萧规曹随”即由此来。

 

     曹参一切都按萧何制定的规矩照做,但身为相帮,也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庸碌无为啊。史载,曹参殚精竭虑,昼思夜想,只为在萧何打下的基础上如何更进一步。原来,曹参并不是万事都照本宣科,躺在萧何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因久经战乱,人口减少太多,土地无人耕种,曹参建议惠帝推出一系列奖励政策,努力增加人口,鼓励民众多生养、多开垦土地。对那些积极开荒、粮食增产的农户,国家免除他们一切徭役、兵役。曹参看起来并不喜欢瞎折腾,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萧何制定的政策得到延续,果然,国家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民众生活也安定了许多。

 

    曹参喜欢喝酒,经常喝的烂醉如泥,常常日上三竿还在呼呼酣睡。有人议论道:“喝酒误事,曹丞相嗜酒如命,经常迷迷糊糊的,怎么能管理好国家呢”!也有大臣议论说曹参只知拾萧何牙慧,不思进取,也不制定新的法令,或许是能力不够啊。汉惠帝刘盈十六岁即位,缺乏历练,年少无知,听别人非议曹参多了,心下也起了疑问。他通过曹参的儿子传话,希望曹参戒掉酒瘾,抖擞精神,拿出一套比萧何更牛的治国方案出来。

 

    曹参上朝时主动向惠帝承认有罪,说自己能力有限,拿不出比“萧规”更先进、更有效的政令来。惠帝体恤曹参年迈,示意赐坐。曹参见时机已到,忙以老臣的身份开导惠帝:“皇上,您和先皇比如何” ?

 

    刘盈答道:“高祖伟谟,我怎么能和他比呢” !

 

    曹参再问:“陛下,拿老臣的才能和萧相国比如何”?

 

    刘盈迟疑了一下,答:“老相国您才具不及萧相国”。

 

    曹参:“陛下说对了,我的才干与学识远不及萧何,萧何辅佐高祖平定了天下,又秉承高祖的旨意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萧何高瞻远瞩,才高八斗,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当,我只要按他的方法认真执行就能事半功倍,他的方法很完美,也很切合实际,我照做好了,不失职即可,何苦还要强出头,事事都要超越他呢”?

 

     惠帝刘盈觉得曹参所说有理,也就不再干涉了。看似庸碌无为的曹参实则颇具慧眼,他知道什么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画蛇添足的傻事他才不干呢!既然萧何制定的规章制度成效显著,自己照着做便是了,旁人的不解与非议又何足道哉。 

  

     曹参做了三年丞相,一直坚持“萧规曹随”,尽最大努力保持良好政策的延续性,他依照前任名相萧何留下来的规章制度,帮助汉惠帝刘盈安定民众,最大限度地减轻百姓负担,鼓励农民增加生产,扶持商贾繁荣经济,对外用“和亲”安抚匈奴,使汉王朝的统治愈加夯实,江山社稷愈发稳固了。

 

     为政最忌朝令夕改。好的政策就要保持延续性,日久必见奇效。换一人换一个想法,流失的是信誉,浪费的是资源,吃苦的是百姓。看似庸碌的曹参其实眼光如炬,他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证实了良政延续的必要性,他甘愿身背“不作为”之骂名,却使积贫积弱的西汉王朝迅速强盛,并为之后的“文景之治”、两汉426年国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