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广为何难封(五千年的点滴)

 金色年华554 2022-03-08

李广您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些耳闻,李广难封这句话出自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脍炙人口的名篇《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顺道先说说冯唐,冯唐在汉文帝时期担任中郎署长,就是皇上的侍卫班长。文帝有一天坐着车辇走过,看见冯唐了,就问他老家哪儿的,冯唐说老家在赵国,后来迁居到代地,就是山西北部。文帝也是从代王起家,进京当的皇上。一听他是那儿的,就问:“当初我听说赵国有个名将李齐,这人怎么样啊?”冯唐说:“他比廉颇李牧差远了。”文帝就感慨:“可惜我手下没有廉颇李牧,否则哪还怕匈奴人啊。”冯唐也是不会说话,直接来了一句:“有什么样的皇上,就有什么样的臣下,你就是有廉颇李牧,您也不会用他们。”文帝当时就火了,不过到底是一代明君,回到宫里,琢磨琢磨,又把冯唐叫过去说:“你批评我可以,但是你别当着大伙面说啊,咱俩有单独在一块儿的时间,你那会儿再说不行吗?”冯唐来一句:“不好意思,皇上,我就是个不懂忌讳的人。”

后来匈奴大举犯边,文帝又找来冯唐问:“你说说我为什么不能用廉颇李牧这样的名将。”冯唐说:“您的法令严明,但是将士有功,赏赐太轻。一旦有什么罪过,罚则又特别重,大伙把脑袋别裤腰带上玩命杀敌,就是为了立功受赏,图个出身,结果在您这儿实现不了这个愿望,谁还当兵,所以我说您有廉颇李牧也不能用。”汉文帝还不错,封了冯唐云中太守,车骑都尉。但是到了景帝时期,冯唐当了楚国相国,后来免官。到了武帝时期,又有人举荐冯唐,但是当时老头儿已经九十多岁,不能当官了。只能让他儿子出来当郎官,冯唐这辈子也没什么建立大功勋的机会,时间都去哪儿了啊。

请按住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您的转发是对我最大的肯定,谢谢各位的鼓励和支持

接下来进入正题,说李广。“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说的就是李广,说他半夜三更似乎看到一只老虎,然后发出全力向老虎射出一箭。天亮了一看,却原来是一个老虎形状的石头,箭已经射进石头里面去了。这还真不是传说,是《史记》里的记载。后来李广又试了无数次,却再也不能把箭射进石头里了。这个故事也证明了人在极度危急的情况下能够焕发出身体内极大的潜能。对于一般人来说,就是“攀登珠穆朗玛峰,后面跟一大老虎,是个人就上的去。”对于将军来说,就是一急之下能够把箭射进石头里去。而且李广无论在哪儿任职,只要听说当地有老虎出没,一要去射杀,还曾经为这个被老虎抓伤,受伤之后他也把那只老虎射死了,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明显的破坏,当然,当时不讲这个。

图片

李广以军旅起家,匈奴大举入侵,他从军征战,杀敌很多,立功被提拔。后来当了文帝的武骑常侍,这个跟冯唐那个中郎署长一样是侍卫,但这个是武官,随时要保驾玩命的。文帝看了李广,不由得感叹:“你生不逢时啊,要是生在高祖时期,必然要封万户侯啊。”

其实李广不是没有机会,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立下大功,这就应该有重赏。结果李广接受了梁王给的将军印。前面不止一次地说,梁王总想着在景帝死后继位当皇上。景帝的母亲,也是这个意思,景帝自己不是这个意思,但又不便公然反对,心里肯定是不痛快。李广就不合时宜地接受了梁王的赏赐,说明你跟梁王走得近,招景帝膈应,赏赐也没了。终景帝一朝,李广都是在边境州郡当太守。当时大汉朝的国策比较内敛,主要以守为主,跟匈奴没有大规模的战争,李广也就没有太多杀敌的机会,只能跟老虎玩命去。杀的老虎再多,也没有封侯的资格。

《史记》还记载了景帝时期李广的一个故事:当时李广带一个小队射杀了匈奴两个射雕者,就是特种部队,最能射箭的。还生擒一个。但是他们也遭遇了匈奴的大部队,手下士兵的意思就是赶紧跑,李广说:“跑是跑不了了,对方那么多人,咱一跑他们肯定能追上。”他干脆命令士兵都下马,坐在地上歇着。匈奴人倒嘀咕了,不敢上前,以为他们是汉军派出来当诱饵的。匈奴派了一个侦察兵过来看看,李广二话不说,翻身上马一箭把他射死,然后接着下马休息,匈奴人更纳闷了,就在那看着。李广琢磨差不多了,让大伙上马,慢慢悠悠往回走,匈奴最后也没敢追上来。

图片

武帝时期,大举出击,征伐匈奴,按说李广立功封侯的机会来了。但是他从来也没有一次战斗中的杀敌数能够凑齐封侯的标准的。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四路大军北击匈奴。当时卫青打了胜仗,李广全军覆没。而且他本人受伤昏迷,被敌人俘虏了,抬着往回走。走半道上他醒了,一看这场面,也没做声,瞅准一机会一跃而起,把旁边骑马那个兵踹下去,他骑上了,顺手抄过匈奴兵的弓箭,射死俩人之后骑马就往回跑,居然从善骑射的匈奴人手中安然脱险。虽然如此,但是毕竟是一场败仗,不但无功,而且还有罪,李广被一撸到底,没官儿了。

六年之后,早就被重新启用的李广跟着卫青出定襄,打了胜仗,很多人因为这一仗立功封侯。李广倒霉,他的后军没怎么捞着仗打,又没达到封侯的标准。看一些评论说卫青故意打压李广。那么好,两年后,李广和张骞合作,带一万多人出击匈奴。出兵之后,两个人拉开距离,李广带四千人被匈奴左贤王四万大军包围。眼看就被全歼,李广让手下士兵把弓拉满,但不要轻易发射,自己用大黄弩(这在当时是重型武器)射杀了匈奴几员副将,匈奴兵不敢靠前了。天黑了,手下士兵怕匈奴夜袭,一个个战战兢兢,面无人色。只有李广,神色自若。转天继续激战,张骞带兵赶到,匈奴撤走。这次张骞因为迟到被一撸到底,李广算是功过相抵,不赏不罚。

李广最后一次为封侯而努力是在公元前119年,跟着卫青出击匈奴。汉武帝觉得他老了,不想让他去,他非要去。这次他带着人马走错道儿了,误了日期。这就得查啊,军事法庭的人来调查,李广急了:“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我今年六十多了,我可不让那些管军法的小孩查我,于是他自杀了。

历代有很多人为李广鸣不平,扼腕叹息, 王维有诗云:“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原数奇”。现在也有这样的意见,您看论坛就能发现很多贬卫青捧李广的。

王维作为诗人,需要有激情,但相应的客观性就会差一些。汉朝封侯,如果不是豪门大族子弟,老爹又没给你打下基础,你就必须自己奋斗,达到一定成绩才能封侯。总体上感觉汉朝封侯还是比较公正的,功劳达到一定程度,一般不会被落下。他弟弟李蔡没有他耀眼,但是就封侯了,够标准了。李广是武将,他就要靠打胜仗的规模,杀敌数量和开疆拓土的面积来衡量。遗憾的是,这几方面,李广几乎什么都没有。前面的故事中,哪一次也没见他立下大功,最多就是把部队安然带回来,那么给你封侯啊。他全军覆没那次,跟他一块出兵的另一路统帅卫青则率部直捣龙城,立下大功,他们带的人数是一样的。如果你是皇上,他们俩之中,你给谁封侯?而且他屡屡遭遇危险也是和他带兵的习惯有关,他带兵比较随意,也不列阵,大伙儿随便走。扎营也没什么计划,哪有水草哪就扎营。宿营之后也不注重安排防务。士兵们是比较轻松,《史记》里也说他就算这么带兵也没出什么事儿。但是看他这些作战的事迹,也未见得就没出过事儿,带兵打仗这事儿事关生死,不能太随意。

李广有没有本事?肯定是有,但他的能力只适合于做一个冲在最前面的武夫,能力达不到统帅的级别,武夫虽然能够杀敌众多,但毕竟有限,起的作用比统帅要小很多。但他的能力很传奇,很是拉风,确实会令充满激情的文学艺术家心驰神往,但作为皇帝和负责考核的官员,却不能如此情绪化,拿立功封侯的标准衡量,李广的能力就不行了。

图片

而且李广的心胸也不宽,他被贬官为民之后,无事一身轻。有一天到长安城郊外打猎,回来晚了,城门已经关了。按照当时的制度,城门关了就不能再进城了。当时李广想要从灞陵这个方向进城。负责这一块管理的官员叫做灞陵尉,李广就求这位灞陵尉行个方便,偷偷放他进去。这位灞陵尉执行规定很严格,比较负责任,坚决不肯苟且。李广那一夜只能在城外忍了,这位李大将军从此怀恨在心。后来李广又被任命为将军,上来之后还没忘这件事,立刻找个理由把这位灞陵尉调到自己军中,很快就随便安个罪名杀了。

《史记》上说霸陵尉态度不好,但是态度不好,人家本身执法没错啊。

景帝时有一个御史大夫韩安国,因为犯罪被下了大牢,狱卒羞辱他,觉得这个就是落魄的凤凰了,欺负欺负没事儿。韩安国说:“你就不怕我死灰复燃吗?”狱卒叫田甲,他说:“你要是复燃,我就撒泡尿浇灭了他。”后来韩安国果然又复起当官儿了。这田甲一看就跑了。韩安国让人带话,你要是跑,我杀你全家。田甲只能来请罪,韩安国乐了:“怎么样?尿吗?你也不想想,你这个层次的人值得我报复吗?”一直对这个田甲不错。您再看李广,俗话说“将军额头跑战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而李广这个气度和为人实在令人无话可说,大小也是个将军,跟一个小小的门官过不去,也不看看你跟他身份差距有多大,何况人家也没有做错任何事。这样的人如果身居要职,那还真是国家人才选拔工作的失败。

如果你一直得不到升迁发展的机会,与其郁郁寡欢,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想想自己的能力够不够,为人处事的方式是否得体,如果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你可能很快就能找到症结所在和问题的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