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神童,史学奇才,18岁就去世的史学家练恕

 泊木沐 2022-03-08

练恕是清代史学家,称他为史学家一点也不过分。虽然他18岁就病逝了,但他留下的《后汉卿表》、《五代史地理考》、《北周公卿表》和《西秦百官表》这四篇史学论文,受到了名儒耆宿的认可。

练恕出生在道光元年,他的父亲叫练延璜,担任过松江知府。练恕启蒙很早,9岁的时候就读完了“诗书礼易春秋”,开始攻读大部头的史学著作《史记》、《汉书》、《后汉书》。到了他13岁的时候,已经读完“三史”。他的父亲感到十分惊喜,于是让他开始阅读《资治通鉴》。周围的读书人听说他小小年纪就通读了“五经”、“三史”感到十分惊奇,纷纷称赞练恕为神童。

遗憾的是,练恕15岁的时候染上了“痨病”,开始咳血。痨病就是现代人常说的“肺结核”。这个病在现代不是什么疑难杂症,只要通过持续吃药就能康复。但是对于古人来讲,得了这个病几乎就被宣判了“死刑”。练恕的父亲嘱咐他要停止学业,好好养病。练恕放不下还在通读的《资治通鉴》,常常一个人躲起来偷偷看。

书看多了,练恕对于历史有了自己的理解,于是他开始写史学论文。他研究东晋历史的时候,对于当时混乱的时政进行分析。他说,如果天下没有大事,文才武功出众的人就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所谓乱世出英才,只是相对结论。由现象论及本质,这才是史学家的眼光立场。

练恕生病之后,依然不放松学习,他在18岁那年就病逝了。由于他早逝,正史中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反而在清代文人的笔记中常常提到这位史学天才。有一个李慈铭的文史学家称赞过练恕,说他的史学成就在学术圈是首屈一指的。

对于神童、天才这样的称号,人们往往觉得有言过其实的成分。不过对于练恕来讲,他有学术论文可以证明他的成就。比如他在15岁就完成了《五代史地理考》,地理方面的考证是史学研究中的难点。没有坚实的文化底子,很难考证出什么结论。并且五代是乱世,有些地名变来变去,考证起来十分麻烦。少年人有勇气、有决心、有毅力、有能力完成这样一件工作,十分了不起。

到了20世纪30年代,由20多名史学家牵头,集体编纂了一部《二十五史补编》。在这部书中,就收录了练恕的史学论文,让后人没有忘记这位清代天才史学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