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腐儒还是诤臣,明代文人方孝孺

 泊木沐 2022-03-08

说到方孝孺,普通人了解到的信息可能是“诛十族”,喜欢文史的人应该会想到《明史》中的一句话,“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读书种子”是个成语,特指在文化上承前启后的读书人。如果不了解这个成语,仅从字面上也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杀了方孝孺,那么文化传承将会中断。

方孝孺何德何能,竟然获得如此高的评价,还要从头讲起。方孝孺是明代初期的著名文人,他的文字功底很好,写出的文章都是精品。方孝孺的父亲是朝廷官员,在山东济宁为官,由于卷入“空印案”被朱元璋下令处死。方孝孺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被冤枉的,他决定进入官场寻找机会替父亲翻案伸冤。于是,方孝孺前往京城。

有个叫宋濂的文官深受朱元璋赏识。方孝孺写了一篇文章投送到宋濂的府中,宋濂看了文章之后,决定把方孝孺收为弟子。后来宋濂致仕回乡也把方孝孺带在身边,可见宋濂对这位弟子十分满意。不过,方孝孺想要借助宋濂帮助替父亲翻案的想法落空了。宋濂回乡不久就卷入了“胡惟庸案”,他被贬黜到四川。方孝孺这时面对的不仅有父亲的冤屈,还有老师的冤屈。他身上的担子越发沉重了。

朱元璋听说了方孝孺的名气把他召到京城当面考核,朱元璋认可方孝孺的才华,但觉得这个人不能为他所用。朱元璋的主政理念是用刑法管理天下,方孝孺觉得应该实施仁政。二人的理念相去甚远,朱元璋觉得方孝孺这个人有些迂腐,不适合入朝为官。方孝孺想要伸冤的愿望落空了,他返回家乡以教书为生。

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病逝,他没有继续立太子,反而把朱标的儿子立为皇太孙。朱元璋实施暴政,朝中官员已经没有什么可用之才。朱元璋的20多个儿子被封为藩王,他怕自己死后没人辅佐新君,于是想到了方孝孺,再次把他召到京城。这一次,方孝孺的应对还是不符合朱元璋的心思,但他被派往汉中任职,负责教育工作。

几年之后,皇太子朱允炆登基,方孝孺开始在官场上平步青云。他从翰林博士擢升为学士,成为建文帝的近臣。建文帝在方孝孺的辅佐下,开始了一系列的新政。在新政中提到了一个敏感的问题“削藩”。各地的藩王从血缘关系上是建文帝的叔叔,但是从权力范围来看,已经威胁到了皇帝的统治。方孝孺认为藩王拥兵自重,必然会影响到中央集权。

果然,远在北方的朱棣听说朝廷要削藩,举起了“靖难”的大旗。朱允炆刚刚坐下的宝座已经不再稳固。朱棣率军一路南下,打到了南京城下。在乱军之中,朱允炆自焚于宫室之中,方孝孺被打入监牢。朱棣打算自己登基当皇帝,他把方孝孺从狱中找出来让他草拟登基盛典的诏书。方孝孺认为朱棣是篡权夺位拒绝配合,于是朱棣抓来他的家人威胁他。在交谈过程中,方孝孺和朱棣对骂起来。朱棣一怒之下杀了方孝孺的“十族”。

在方孝孺的身上有文人的傲气,他有胆量骂朱棣是“燕贼”,这是他身为诤臣的一面。但是他的愚忠与他步入官场的原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腐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