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泊木沐 2022-03-08

乌台诗案是苏东坡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宋代一桩著名的文字狱。关于乌台诗案的详情也许很多人不太了解,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乌台”两个字,是御史台的意思。这个典故源于汉代,当时的御史台外面有很多柏树,柏树上有很多乌鸦。人们私下里管御史叫“乌鸦嘴”,管御史们办公的地方称为“乌台”。乌台诗案从字面上理解,御史台查处了一件和诗有关的案件。

北宋元丰二年,新旧党争激烈进行,苏东坡被卷入其中,御史中丞蔡确举报苏东坡的诗文中有攻击新党内容。苏东坡到底写了什么呢?原来,这一年苏东坡被派往湖州担任刺史,按照惯例苏东坡要写一道谢表感谢皇帝的任命。御史从这篇谢表中挑出来文字表达上的问题。“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被错误地的理解成,苏东坡适应不了局势的变化,很难和王安石提拔的新派官员共事。这一下,苏东坡被树立成反对新政的典型。

皇帝开展变法,实施新政,那么满朝大臣也应该全力支持,借此来表达效忠皇帝。忽然御史跳出来说,“苏东坡和皇帝不是一条心。”那么苏东坡的命运可想而知了。幸好苏东坡在朝中的朋友很多,有一个王诜的官员,他是驸马爷。他偷偷地给苏轼传递消息,让他在湖州任上做好准备。

苏东坡收到朋友的提醒,一开始以为自己会必死无疑,所以他做好了诀别的准备。很快朝中官员到了湖州,将他押解带入京城。在进京路上,苏东坡一度想到了自杀。苏东坡入狱之后迟迟没有定罪,因为仅凭谢表中的“新进”一句很难定罪,御史们开始翻看苏东坡的诗文继续查找“有力证据”,准备把这个案子办成“铁案”。

御史们找来找去,发现苏东坡在杭州为官的时候写了很多诗文,这些诗文被汇总刊印在《钱塘集》中。这本书里有大量关于百姓穷苦生活的描述。御史们把这些描述说成了指责朝廷新政,讥讽朝廷用人不当。甚至有些诗句被解读成苏东坡对皇帝不满,“世间惟有蛰龙知”,皇帝是真龙天子,龙应该遨游九天,怎么可能是蛰龙呢!看到这些情况是不是想到了一个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就是文字狱的本质。

苏东坡的很多诗文都是写给朋友的,御史们在搜罗证据的时候,株连了一大批苏东坡的好友。这些人也和苏东坡一起成为朝廷打击的重点。案子办来办去,竟然成了元丰初年的大案要案,案件已经超出了御史们的掌控范围,最后只能奏报给皇帝,让他决定对苏东坡的责罚。

王安石有个弟弟叫王安礼,他十分同情苏东坡的遭遇,主动替苏东坡求情。最后苏东坡被贬斥到了黄州。此后苏东坡再写诗文的时候,就特别小心谨慎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