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我读弟子规》)

 惟虫能天 2022-03-08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处事莫如为善 ,传家唯有读书)

闻誉恐,闻过欣
直谅士,渐相亲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听到别人赞美自己就惶恐不安,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欢喜接受,这样正直诚实的人就会逐渐来亲近你。

道德经上有句话叫作相反相成,是说一切都在向相反方向转化因此要学会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比如说,向上生长就要向下扎根,向外拓展就要向内练功世人都喜欢听好听话,那你就闻过则喜、闻誉则惧。能这样,正直的人会与你亲近,留须拍马的人会离你而去。更重要的是,若此你雍容大度的素养会日臻形成,否则不仅会损坏形像,落下小肚鸡肠的名声,更会影响事业成功和命运优化。


我们可联想一下,吃饭时嘴上有饭粒,或脸上有脏东西他人提醒你,你不会不高兴还会感谢人家;身体有疾病,医生给你医治你更会感恩。思想上行为上有缺点错误,为什么要忌讳他人的批评呢?当知这方面的错误,与身体上的疾病是有关联的。


了凡四训中讲到,考生丁敬宇极其谦虚,他恭敬顺承、小心谦卑,受、闻谤不辩有人预言说,这样的人天地鬼神也会保佑,怎么会考不中呢?到开榜时果然考中了。还有位冯开之同学,当时有一直谅益友,当面直言指出冯开之的错误,他虚心接受并表示感谢,冯开之第二年登第。了凡四训中讲了很多这样的例子我在组织部工作时,曾批评过一位处长。我担心他不好接受,但他认真听取、诚恳接受,这令我对他刮目相看。遗憾的是这样的人少之又少。有一次我看到一位把字写错的先生我策略的向他提出时,他竟然有些不耐烦说:“我是故意这么写的”。令人哭笑不得。当然我们在听取意见时,不计较人家的方式方法,而在我们向他人提缺点时,应注意场合和态度,最好个别谈,尽量避免当众批评,让人下不来台。
 

(致良知)

无心非,名为错
有心非,名为恶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无意中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这叫错故意去做不该做的事情,那叫恶。过错人人难免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圣贤也未必无过。再说判定过错的标准有不同角度,人的修养也是无止境的。今天觉着不是过错的,明天再看可能是过错。故有伯玉行年五十知四十九年非的说法。


避免过错,根本的在于发心或曰机。是明知不对故意为之,还是不知对错或无意为之,这是判定是错是恶的基本标准。若非故意大家比较容易谅解,会被认为是不知不为罪。是故意侵害他人利益,那就是恶。这样的话,即使事情不大也难令人原谅。


聊斋上有段话说,“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有心为善,虽善不赏”。这种说法很有意思。我想说的是,尽管无心非为错,但错毕竟是错。再无心之非太大了,犯了大错,会被判为过失犯罪。所以应加强修养、谨言慎行,把无心非的事情降到最低限度。再说按“有心非,名为恶”的标准来衡量,那为恶的人也真的不在少数。比如说,明知公共场合不让吸烟却去吸明知乱扔垃圾不对却去扔明知花公家的钱不对却去花明知骂人不对却去骂等等,太多太多了。更别说明知党纪国法不可违,却去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了。当知,故意为非这就是恶。这种说法足以令人生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可见不仅小孩,即使成人也应以《弟子规》规范自己的言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