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子牙也并非圣贤,面对权力他也会心动

 国学经典图书馆 2022-03-08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这是很多人都熟知的一句歇后语。在人们的印象中,姜太公一直是圣贤般的存在。他七十余岁出山,似乎只是为了武王灭周而生。在武王伐纣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最后分封于齐,建立齐国。姜太公最擅长的就是带兵打仗,甚至还写了《太公兵法》。那么你了解真正的姜子牙吗?
史记记载,姜子牙也曾经在商朝做官,不过不得意辞官回来了。所以姜子牙对权力还是有欲望的,后来姜子牙出山后辅佐周文王的过程中改革创新,使得当时天下三分而有其二,周文王就去世后,周武王继位。姜子牙被认命为辅政大臣,武王尊其为尚父。姜子牙的权力大增,当时的姜子牙既是丞相又是军队统帅,可是说是集大权于一身。有一点可以看出,姜子牙在武王时期的权势在武王伐纣之战时,天气异样。《史记》记载: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彊之劝武王,武王於是遂行。

看到没有,但是全部人都反对,唯独姜子牙一劝,就继续进军了,不是周武王多敬重姜子牙,而是因为大权在姜子牙手里,武王只是没办法而已。结果此战大胜,这一战就是牧野之战,姜子牙的权势也更大了。
周武王伐纣胜利后,开始分封诸侯,姜子牙被分到还未开化的偏远地区,齐国。当时武王的身体已经出现病症,所以姜子牙在去封国的路上走走停停,就是希望武王有变,好召回自己。可是武王非但没召回他还派了个人去警告他,于是他第二天就到齐国了。

《史记》记载: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国。
在姜子牙到齐国不久后,周武王就去世了,儿子周成王继位,周公旦辅政。当时周国初建,三监之乱影响巨大,周公旦亲自出征,才平息了叛乱。可是史记记载中,这里又有不合时宜的地方了。当时三监之乱迫在眉睫,成王首先想到的就是进一步分封姜子牙先稳定齐国。这更加说明齐国当时是个不稳定因素,姜子牙一直都不安分。

《史记》记载: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姜子牙并没有那么伟大,君王也并不是完全的信任他。就好像伊尹一般,看似伟大,实则自行废立之事。如果君王不防备姜子牙,他会不会成为另一个伊尹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