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苦难当作天赐的特殊礼物。——《海伦的大世界》精读

 石头052631 2022-03-08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545号

把苦难当作天赐的特殊礼物。——《海伦的大世界》精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说明:

1、这是一个对经典绘本深度解读的公众号,已累计发文在五百篇以上。

2、查找是否有您想阅读的文章,可以从历史消息中输入您想要的书名搜索即可。

3、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

4、本导读的宗旨是为亲子阅读而努力、为父母深度掌握绘本精髓而奉献。

一、内容简介

因为一场大病,不到两岁就失明,失聪,不能讲话,一直生活在黑暗寂静的世界之中……这如噩梦般的遭遇,有几个人能承受?然而,在了不起的安妮·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一个年幼的小女孩从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境中走出来,从此,她的世界不再狭小,而是不断地变大、变大、再变大……她是谁?她是怎么做到的呢?她的人生会有怎样的不同?

二、绘本信息

书名:海伦的大世界

文:[美]多琳·拉帕波特

图:[美]马特·塔瓦雷斯

译者:徐德荣

适读年龄:5-9岁(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选题策划:启发文化

出版社:北京联合版

出版日期:2015年7月

三、绘本精读

【封面】

解析:

封面上的盲文就是《海伦的大世界》,海伦手拿一朵红玫瑰,低头闻香的侧面特写。这也是她与外部世界产生交集仅存的通道之一,看不见、听不到、说不出,只有闻得到、有触感,意识在。这幅画面给人的感觉是柔美、恬淡,然而当你翻阅正文中的36个页面时就会为海伦波澜壮阔的一生而动容。

【环衬】

原文:我们不是靠眼睛和耳朵来思考,我们思考的能力也不由五感来衡量。”

解析:

一股清水就像从天而降,强烈冲击着海伦的左手,并使水花四溅。右手则与安妮老师的左手紧紧相扣。相互牵着的手将画面对角分割成两半,形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让我们来关注“我们不是靠眼睛和耳朵来思考,我们思考的能力也不由五感来衡量。”

这个特写镜头意味深远,正是她体验到这清凉而神奇的水,才唤醒了海伦的灵魂,给了她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而拉着海伦的那只手,给海伦带来勇气和信心,这一拉就是近50年。黄绿色的背景,如模糊的云团,明快且清新,时而自然,时而虚幻。这恰如其分的体现出海伦一生的轨迹——梦幻而充满色彩。

【扉页】

解析:

远景海面平静,近景浪花翻腾,将画面定格于安妮与海伦踏浪时的牵手。而这一牵手,就长达49年。

海天相连,天蓝清澈,有艘小船似随风漂荡。白浪拍案,直击胸臆,海伦之船要扬帆启航了。这就是海伦的大世界,画面和文字与海伦的内心非常贴切。

【第1画面】

原文:

婴儿床里的海伦咯咯笑个不停。六个月大的时候,她会爬了,能说“好-哦”,会说“喔喔”来要水喝。一岁的时候,她会跑着去追一束阳光。她爱知更鸟的歌唱和藤蔓蔷薇的芬芳。但她最喜欢的是爸爸抱她在腿上,妈妈搂她在怀里。

我的生活一开始很简单,和别的小孩子一样。”

解析:

人生瞬间:幸福时光

1880年6月,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塔斯比亚城,一个健康的女婴出生了。她的名字叫海伦·凯勒。起初,她的生活和其他的孩子一样简单快乐。

海伦原本是一个健康活泼、有着敏锐观察力的小孩。她天生聪明伶俐,出生不到六个月,便能清楚地说出茶、水、布娃娃等几个单词。从海伦刚满周岁时开始,母亲就发现她有特别灵敏的观察力。

能幸运地生下一个天赋优异的小孩,父母自然洋洋得意。她的爸爸妈妈非常爱她,爸爸躺在草地上,用双手把她举起,我们仿佛能听到海伦“咯咯”的笑声,一家三口在一起是那么的幸福、快乐,就像画上盛开的花朵,幸福的绽放。

“她爱知更鸟的歌唱和藤蔓蔷薇的芬芳。但她最喜欢的是爸爸抱她在腿上,妈妈搂她在怀里。”可见她对大自然美的偏爱,对爸爸妈妈挚爱的程度。

【第2画面】

原文:

一岁七个月的时候,海伦得了一种连医生都叫不上名来的病。等她好了,却再也看不见、听不到、说不出话了。

爸爸妈妈抱紧她的时候,她闻得出他们的气味,感觉得到他们的抚摸。但是她看不见,听不到,也喊不出他们的名字。

在那个凄凉的二月,一场疾病关闭了我的眼睛和耳朵。渐渐地,我习惯了周围的无声和黑暗。”

解析:

人生瞬间:无声与黑暗

在她只有一岁七个月时,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海伦得了一种连医生都叫不上名来的神秘的病(急性胃充血、脑充血),从此失去了视觉和听觉,5岁时又失去语言表达能力。从此,海伦便生活在无光、无声、无语的世界。

当我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竟然什么也看不见,眼前一片黑暗时,我像被噩梦吓倒一样,全身惊恐,悲伤极了,那种感觉让我今生难以忘怀。”但是,只拥有过19个月的声音和光明的她,却可以清晰地记得——宽广的绿色家园、蔚蓝的天空、青翠的草木和争奇斗艳的鲜花。所有这些一点一滴都铭刻在我的心上,永驻在我的心中。”

海伦因病再也看不见、听不到、说不出时,海伦触摸妈妈脸颊时双眼的茫然,稚嫩的大眼睛,紧张的表情显得非常错愕。父母抱着她时眼角闪亮出泪花,爸爸凝固的直视就像一具僵尸,他的大手支撑着海伦的后背,而海伦的小手摸着妈妈的脸颊,妈妈的右手紧紧抱着海伦,毫无表情地低下头,一家人就这样依偎在一起,他们将共同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父母显然已经陷入了绝境,噩运到来时,他们猝不及防,无法承受。大人知道未来将面临着什么,而只有一岁七个月的海伦却无法知晓未来的路如何度过,尽管她闻得出他们的气味,感觉得到他们的抚摸。但是她看不见,听不到,也喊不出他们的名字。

这场大病不但夺走了父母心中的喜悦,更使海伦变成一个看不见、听不见的孩子。可怜的海伦,该如何去面对一个没有光线,没有声音的世界呢?

黑色背景与上页的明艳出现巨大的反差,凄惨、悲伤和忧愁直袭而来。

每个人都有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分别负责看、听、闻、尝、触和想。通过眼睛的看、耳朵的听、鼻子的闻、嘴巴的尝、皮肤的触、意觉的想,我们把自己的身体与外界联系起来,才有能力认识、分别、判断外界的一切,也才能对外界的所有存在物,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和处理方式。她看不见,听不到,喊不出。保有闻得出,有触摸,有意识。让海伦陷入了周围的无声和黑暗中。

【第3画面】

原文:

海伦想弄明白这个黑暗无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她用双手辨别物体。她用心编出手势,好让家人知道她要什么。她假装戴上眼镜代表爸爸,手放在面颊上代表妈妈。

可是她编不出足够的手势,好让人知道她的所有需求。很多次她又叫又踢,最后呜鸣地哭起来。有时候,她连亲爱的人都打。

要是别人老不明白我的意思,我就会爆发。”

解析:

人生瞬间:无奈探索

在她享受光明时,突然间的黑暗无异于致命的打击。当她需要听到这个世界时,得到的却是与世隔绝般的安静。

一场疾病让一切美好戛然而止,这张图片色调暗淡,再也看不到第一幅图中幸福的模样。海伦紧握着拳头,披头散发,嘴里大喊着,极力想要从妈妈的怀抱中挣脱出来,然而她的妈妈温柔的用手抚摸着她,眼神中透露着一丝无奈与心痛。

但海伦对这个世界却不甘心,也没有阻止海伦对世界的探索,海伦想弄明白这个黑暗无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她开始发明自己的语言,通过自己发明的手势和家人简单交流,想让别人明白她的意思。

7岁前,海伦创造出了60多个手语来与家人交流。她用双手辨别物体,她假装戴上眼镜代表爸爸,手放在面颊上代表妈妈,好让家人知道她要什么。

像海伦这样能够创造出手语的孩子,往往性格开朗、天资聪颖,亲人们用了无尽的关爱和耐心努力来与孩子交流,并竭力去理解孩子一举一动的意义。

父母也没有因此放弃她,他们不厌其烦地教导她,让她尝试以肢体动作来表达喜怒哀乐。海伦也没有放弃自己,开始跟着父母学习,以触摸的方式领略其他孩子用眼睛、耳朵所能感受到的一切。尽管身体残疾,充满挑战,但海伦仍想体验生命的全部,她毫不气馁,丝毫没有放弃生活。

但是简单的动作手势,不能让家人理解她的内心渴求。从引述文字上我们看到,海伦以为别人不明白她的意思,情绪爆发,又叫又踢,甚至连最亲爱的人也打。在接下来的数年里,由于无法与周围人正常交流,她说自己变成了一个“任性的野小孩”。

接连两个昏暗的画面,让海伦与全家陷入空前的绝望中。一角的花瓶倾倒了,花束变得枯萎。一个美好的世界由此变得生不如死。

【第4画面】

原文:

海伦快要七岁的时候,安妮·沙利文来做她的老师。安妮曾经基本失明。做了几次手术后,她重见光明,但视力很弱。

安妮给了海伦一个布娃娃,然后用手指在海伦的手掌上拼出了“布娃娃”的字母。海伦以为安妮要把布娃娃拿回去,就又踢又叫。安妮给了海伦蛋糕,然后在海伦的手掌上拼出“蛋糕”来。海伦也在安妮的手掌上拼出了这个词。

安妮递给海伦很多东西,并用手指拼出了这些东西的名字。

我对这种手指游戏很感兴趣,就使劲儿照着做。”

海伦模仿着安妮的手指动作,其实她不知道,自己在拼词,也不知道事物都有名字。

解析:

人生瞬间:安妮与指语

海伦有幸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甚至更幸运。她的母亲请来了时年20岁的安妮·沙利文当海伦的家教。命运为她关闭了一扇门,却为她打开了一扇窗,本以为残疾的海伦就这样凄惨的过完一生,但她注定是那个上天的宠儿,她的聪明,她的好学为她开启了新的世界。

从此,海伦开始真正踏上了学习之路。

画面一改阴暗为明亮,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希望和幸福。

为了教会海伦认知各种事物及其对应的英文单词,安妮就地取材——从娃娃教起。安妮到达的第一天晚上,给了海伦一个玩具娃娃。当海伦用一只手触摸到玩具娃娃时,安妮用她的手指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慢慢地写下了doll(娃娃)。海伦感觉到安妮写字的手,显得很惊奇。然后,她照安妮的样子在她的手上写下安妮写的字母。海伦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写字,让一个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的孩子爱上写字,一位老师迈出了最为珍贵的一步。一个词语就这样在孩子心中扎下了根,发了芽,开了花,结了果。

当安妮每次把接触到的事物写在她的手上时,海伦便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她对外界的探索与求知欲原来是那般强烈。很快就开始用在手心拼字的方法帮助海伦与外界沟通。

桌台上的鲜花非常鲜艳,这在不同角落有九次出现各样的花朵……找找看。

我看到了站在她们身后的海伦的爸爸妈妈,爸爸轻抚着爱人的肩膀,眼神中透着一种担心,妈妈眼神中透着一种期待,他们爱着海伦,希望安妮老师能够真正帮助海伦重新找到自信。

海伦曾说:“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莎利文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

【第5画面】

原文:

海伦喜欢上了拼字游戏,但她不喜欢学习餐桌上的规矩。她动手从安妮盘子里抓吃的。安妮不许她这样。海伦就大喊大叫,把勺子扔到地上。安妮迫使海伦从椅子上下来,把勺子捡起来。海伦又把勺子扔到地上。她们这样来来回回,直到海伦最后乖乖用勺子,从自己的盘子里吃东西。

在我寂静、黑暗的世界里,没有一丝温柔。”

解析:

人生瞬间:立规矩

因为自出生以来的7年间没有人教育她自我约束,身体的困境让家人有太多的迁就,让她养成了桀骜不驯的坏习惯。安妮老师的到来让海伦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她要求海伦遵守规则,不能乱发脾气。

安妮不允许海伦将手伸进自己的盘子里去取她想要的食物,而海伦和她的家人在一起时,已经习惯了这样做。因此与安妮的第一次进餐成了意志的较量:海伦的手一伸进盘子里,就被安妮坚决地推开。海伦的家人为此很不高兴,离开了餐厅。安妮把房门锁上,继续用餐。海伦干脆在地板上又踢又闹,推拉安妮的椅子。半小时以后,海伦绕着桌子找她的父母,却发现没有人在那儿,这使她感到迷惑。最后,她只好坐下来开始吃早餐,但却用手。安妮给她一把勺子,却被哗啦一声扔到地上,于是意志的较量又重新开始。

桌子上跌倒的高脚杯,双手抱胸封闭的内心,扭向一边的头部和冷冰冰的眼睛代表内心的不服,而安妮老师弯下腰身,递出勺子,期待着眼神盛满了忍耐与爱意。这样来来回回多次,最后海伦最后乖乖用勺子。海伦的性格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化,治疗生效了。

安妮对海伦行为的反应很敏锐。她在给家人的信里说:“我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既要规范和控制她的行为,又不能伤害她的心灵。我起初只能非常缓慢地、一点一点地进行,并试图赢得她的爱。”而在海伦自传中写道在我寂静、黑暗的世界里,没有一丝温柔。”

桌边背向海伦的花束,没有站在海伦一边,但却充满了希望与美好。墙壁上的壁画和角落里的雕像都关注着这场攸关的较量。

【第6画面】

原文:

一个月后的一天,安妮让海伦用手去接打上来的井水,然后在她的另一只手掌上拼出“水”这个单词。海伦感受到了清凉的井水,她明白安妮正在拼出的就是单词“水”。她满脸欢喜,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在安妮的手掌上拼着“水”。

这个富有生命力的词汇唤醒了我的灵魂,给了它光明、希望、快乐,让它自由。”

海伦摸到了水泵。安妮在她手里拼出了“水泵”。接着,海伦摸到了安妮,安妮拼出了“老师”。

接下来的几年,海伦学会了几千个新词,她刚一醒来就练习手指拼读,一直练到入睡。

解析:

人生瞬间:手感拼字

在安妮到达的一个月后的一天,她们在外面散步,一件重要的事情发生了。她们听到有人在用手泵抽水。安妮把海伦带到水井房,安妮压水,让水流从海伦的一只手上一遍又一遍地流过,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一遍又一遍地写water(水)。反复让海伦体验“水”,海伦终于顿悟了,神奇的感觉在脑中激荡,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

看到海伦一手感受水的流淌,一手感受老师在手掌心的滑动,脑海中让它们建立起联系,思考的表情看到了开启了海伦的智慧,而安妮微笑凝视的表情,让她体验到水是清凉而神奇的东西。老师的爱给了海伦巨大的信心和力量。水唤醒了海伦的灵魂,给了她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这一天,安妮用相同的方法教海伦认识洋娃娃和玩具等,学习掌握了简单的词汇。她学会了“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和“老师”(teacher)等30个字,这一天学的比以前5个星期学的还多。接下来的几年,海伦学会了几千个新词,她刚一醒来就练习手指拼读,一直练到入睡。

从“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拼写了'水’字。”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有耐心、有智慧,善于启发海伦用触觉去学习知识。

安妮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和完全生活在黑暗中、绝对沉默不语的海伦取得了沟通。她教给海伦的是:自我成功与重塑命运的工具——信心与爱心。

作者用她典型的散文风格,诗一般优美的语言,轻抚读者的心灵。振奋人心的引语,延伸并加强了情绪,让我们感受到直接与她的对话,让海伦的辛酸故事活了起来。这种结构让我们能自然地把孩子和海伦的人生进行连接。而绘者捕捉到了海伦生命中重要节点的瞬间,轮廓清晰,采用大气的特写画面,具有直抵人心的震撼效果,留给后人的热情活力。

海伦太幸运,她的不幸把她的幸运毫不保留的呈现出来。病情摧残了她的三种感官,幸亏她智力正常。她恰好有一个中尉父亲,家境算是殷实。当时的环境下,适逢有人意识到对于盲人的关注甚至是专业研究,建立了盲人学校,发明了盲文。

如果安妮毕业时找到满意的工作,她还会愿意做一只“小野兽”的家教吗?海伦有这么一位慈祥又明事理的母亲才得以使安妮有所施展。如果发明电话的贝尔不是海伦的朋友,海伦又会如何?如果卡耐基不是一位热衷奉献的人,海伦不是要难以果腹了?还有在考试时给她提供的便利、与马克吐温、爱迪生、福特等人的交流相见。

【第7画面】

原文:

安妮还教海伦用手指去看。一连几周,海伦每天都触摸种在花盆里的百合。她感到了百合的尖尖花蕾渐渐绽放,开出柔滑的花朵。海伦闻到了安妮手捧的紫罗兰花香,感到了阳光撒在脸上的温暖。每个新词、新想法,安妮都拼了出来。

海伦用手指感受到了人在大笑时喉咙的颤动,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鸡,马的嘶鸣,小猪的嗷嗷叫。每个新词、新想法,安妮都拼了出来。

她慈爱的抚摸,激活了我身上所有的天赋,所有的灵感,所有的欢乐。

解析:

人生瞬间:触摸与拼字

在安妮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的学习进展神速。

安妮在摸索中总结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她没有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僵化的、俗套的课堂教学,而是让海伦融入自然中去,从她感兴趣的事物中寻找教育的机会。她的教育完全是启发式的而非灌输式的,她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出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激发海伦的学习热情,使海伦一直处在对知识的渴求状态中。

在进行知识的教育上,安妮并没有像纠正海伦的行为习惯那样进行强制性教育。而是充分利用情境来继续自己的教育。她带海伦到大自然去游玩,到大自然去体验生活。安妮在学生愉快的活动中施行自己的游戏教育,在大自然中每接触一个事物,她都要向海伦的手心里输入信息。

她以游戏的方式不断在海伦的手心里书写文字,同时辅以实物。她并不关心海伦是否理解她传授的知识,只要给海伦任何实物,安妮就在海伦手里书写相应的文字。这种游戏加道具式的教学活动,让海伦充满了好奇,尽管海伦并不知道这是文字,但安妮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海伦有了朦胧的意识,开始猜测这些游戏的含意。

在对海伦智慧启迪的同时,她还用其细腻的情感和善良的心性对海伦进行了爱的教育。在她的影响下,海伦变得热情、善良、富有爱心。这对海伦成人后的发展起到了重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在亲子共读时,可以多关注画面,海伦的动作,比如封面的“闻”,海伦用手去感受水的流动,用手去感受马的嘶鸣声,如何用手去学习唇语,等等。

【第8画面】

原文:

安妮把纸放在有凹槽的写字板上。她教海伦用左手引导铅笔,用右手沿着凹槽写字。海伦一旦学会了写字,就一发不可收拾。

“1887年7月12日,海伦会给妈妈写信,爸爸给海伦吃了药,老师给海伦吃了桃……”

“1888年1月9日,苹果没有边边角角。苹果长在树上。它们长在果园里。熟了,它们会掉到地上。”

“1889年1月29日,“天文学家,是从拉丁词“星星,变化来的。我们在床上睡觉的时候,他们用望远镜观看美丽的夜空。星星被称作地球的兄弟姐妹。”

海伦学得很快,有人说她是个天才。也有人说安妮是真正的天才。海伦的事迹被报道出来。她八岁时,便远近闻名。

解析:

人生瞬间:写字与写信

看着海伦起笔写字,还居然可以写信了。学会了写,现在她开始阅读了,还有探险、爬山……所有正常人所做的一切,海伦在安妮老师的陪伴下都在经历。她做到了!

在如此难以想象的生命逆境中,家庭教师安妮热情关怀,精心指导她指语、铅笔手写方块字、凸起字和布莱叶字(一种专为盲人印刷的特殊字体)。

七岁时,安妮老师的出现,使海伦的生活再次转折。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她学会了读书,写字,感受世间万物,尤其是她感兴趣的东西。结果,海伦变得温和了,她很快学会了用布莱叶盲文朗读和写作。

【第9画面】

原文:

海伦喜欢拿铅笔写字。她喜欢安妮给她把书拼读出来。但她想自己读书,所以安妮教她盲文。盲文用凸起的点表示字母和单词。

安妮把有凸点的纸片放在不同的物体上。海伦用手指读凸点,然后触摸物体,安妮就在海伦手上拼出相应的单词。更多物体,更多凸点,更多单词。练习,再练习——直到海伦和视力正常的孩子读得一样快。

“一开始,我只有几本盲文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词被磨坏、压平,我都辨认不出来了。”

解析:

人生瞬间:学习盲文

安妮把有字(字是凹凸的)的卡片粘在对应的东西上,海伦一摸就理解了,依靠触觉。

就这样,海伦在安妮老师的帮助下,学会读盲文了,她如饥似渴地不断的练习、练习再练习,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安妮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终于,可以和视力正常的孩子读得一样快。

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她有时在林中漫步,有时和朋友们在湖上泛舟。她在想象中感受着这个世界。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从图中我看到了从窗外洒在安妮老师和海伦身上的阳光,象征着她们身上那无穷的力量,安妮老师握着海伦的手,海伦摸着凸点的盲文学习着,我们从海伦的微笑中还看到了满足,那一刻,她正享受着学习的美好。

【第10画面】

原文:

安妮带海伦到森林里散步,在咸咸的海水里蹦跳,乘雪橇滑下雪丘,骑双人自行车,坐船出海。安妮为海伦把每一次新经历都拼了出来。

起风了,波涛汹涌。我们的小船在巨浪里打转,眼看就要沉入怒吼和嘶鸣的浪涛中。我们的心跳得厉害。”

解析:

人生瞬间:经历

这个绘本没有文字书详尽的大篇幅,而是专注其人生阶段的重要节点,以适合小读者阅读和接受的图画书形式呈现。当他们跨越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了解名人的成长轨迹,触摸过去真实存在的人和事,那会是一次美妙非凡的旅程。

海伦从未见过大海,也从未听过海涛的撞击声,但她能感受到跳到水里的兴奋。她可以坐在船上,感受海浪起伏时胃里的翻腾,她可以品尝咸咸的浪花,感受海水喷到脸上的清凉。

安妮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到河边去玩水,在地里埋下种子,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

这一切安妮作为一个教育者,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也得到了回报。

【第11画面】

原文:

很少有人会用手语,那海伦就学习读唇语。她把中指放在说话人的鼻子上,食指放在嘴唇上,大拇指放在喉咙上,感受他们说话时嘴唇的动作。同时,安妮拼出他们说的话。练习,再练习——直到海伦学会了读唇语。

海伦触摸说话人的脸,感受他们嘴唇和舌头的振动。然后她触摸自己的嘴唇和舌头,模仿她感受到的动作。练习、再练习——直到她学会了开口说话。

我的志向就是能像别人一样说话。我们刻苦努力,一心一意,但离目标还有差距。”

解析:

人生瞬间:学习唇语

海伦10岁时,要向老师学说话,她用手放在老师脸上,感受发音时口腔内的震动。这样完全靠触觉学习,真是不可思议。海伦却夜以继日的努力,反复练习每一个音,直到达到自己的要求为止。当海伦在盲哑学校的课程告一段落后,她的发音和说话能力居然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海伦回到家时,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地抱住了海伦,流下了兴奋的泪水。

海伦后来在回忆自己的这段学习生活时说:“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为了能像正常人那样与人交流,海伦学习了盲文和唇语,终于冲破了因身体残疾所导致的与外界隔绝的状态。

【第12画面】

原文:

海伦决定上大学,大多数人说她一定跟不上。但她决心已定。

在课堂上,安妮坐在海伦旁边,拼出老师们讲的话。海伦要读的大多数书籍没有盲文。在每天5个多小时里,安妮先读书,然后给海伦拼出来。安妮的眼睛都累坏了。

海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老师给我读了很多书。尽管眼科医生不断发出警告,她总是为了我而用眼过度。”

解析:

人生瞬间:大学时光

1898年,在安妮帮助之下,海伦进入了剑桥女子学校学习英文史,德文,拉丁文,数学及许多文学名著。1900年秋季,海伦那年20岁,进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读书,安妮与她同行,并开始尝试写作。

海伦决定上大学,很多人都跟她说她一定跟不上。这个画面就是海伦与安妮老师一起坐在教室后面,老师在讲着课,而安妮老师握着海伦的手,她在用她们之间的独有方式,告诉海伦老师讲了什么。

海伦非常努力的学习,安妮老师也为了她累坏了眼睛,最后于1904年以优异成绩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并成为首位毕业于高等院校的聋盲人,创造了许多“第一”。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难以置信的事。

安妮这样一个伟大的女性,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在没有任何教育经验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中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的少女,直至进入大学。

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因为知识改变她所有的不幸,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安妮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安妮老师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得以与人沟通。一接触到了知识,孤独的海伦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之路。

安妮这支照亮了别人的蜡烛,由于用眼过度,最后失明。她默默无闻地隐身背后,从不抱怨。这种甘为人梯的精神,是何等的伟大呀!

【第13画面】

原文:

上大学期间,海伦写了自传,讲述了安妮教她的经历这本书大获成功。人们都惊叹海伦的学识,惊叹安妮老师的伟大。

但有人质疑海伦怎么会描述自己看不见听不到的东西。他们不明白海伦可以嗅到丁香花和玫瑰花的香气,感受到洒在脸上的金色阳光和脚下松软而有弹性的土地。

我的优势在于有经过训练而善于思考的头脑,这才是我与大多数人的不同之处,而非视力的有无。”

解析:

人生瞬间:出版自传

1903年,在大学期间,她的自传《我的人生》出版,讲述了安妮教她的经历。

当有人质疑,海伦怎么会描述她看不见听不到的东西,他们不明白。海伦可以嗅到丁香花和玫瑰花的香气,感受到洒在脸上的金色阳光,和脚下松软而有弹性的土地。这句话从这幅图就可以看出,海伦坐在一棵开满粉色花的树上,安妮老师站在树下面注视着她,海伦在感受着花的香气,温暖的太阳,感受大自然给予她的力量。

海伦每天坚持学习10个小时以上。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还有不屈不挠的信心,她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能熟练地背诵大量的诗词和名著的精彩片段。到后来,一本20万字的书,她用9个小时就能读完,并能记忆下来,说出每章每节的大意,还能把书中精彩的句、段、章节和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在2小时之内写出来。海伦的记忆力大大超过了普通人的水平。

她走过了比常人更为艰难的历程,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心血。她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其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动和激励了无数人珍惜已有的幸福,珍爱生命,自强不息。

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第14画面】

原文:

海伦读了各种各样的书,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思考着各种各样的事,向世人讲出她认为重要的事。

她谴责战争,谴责使用童工。她支持工会,支持妇女投票权,支持美国黑人获得公正待遇。

一些人不喜欢她的想法。海伦相信语言带来自由,没有人能够让她沉默。

我不喜欢这个世界现在的样子;所以我努力使它变得更好一点。”

解析:

人生瞬间:社会活动

这应该是海伦与安妮来到残疾孩子们中间的工作场景,她双手捧着一个小男孩的脸颊,让他感受到无形的力量,而角落里的男孩看着心中的偶像是否也充满力量了呢?

成年后的海伦成了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残疾人权益、妇女投票参政权、世界和平等问题在各地发表演讲。她还与别人一起创建了致力于视力和健康研究的“海伦·凯勒国际基金会”,并加入了美国盲人基金会。她告诉世界她的生命并不渺小,而是大得超出任何人的想象。

两年后,海伦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

海伦于1924年组成海伦·凯勒基金会,并加入美国盲人基金会,作为其全国和国际的关系顾问。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

“我不喜欢这个世界现在的样子,所以我努力使它变得更好一点。”没有人阻挡她,她在努力着。她成为了一个更勇敢的人、更有力量的人。

【第15画面】

原文:

海伦出演了一部关于她的电影。她不太喜欢演电影。但她很喜欢站在台上。观众问她很多问题。安妮在海伦的手掌上拼出这些问题,然后海伦回答。

有时她很风趣。

凯勒小姐有没有想过结婚?”“想过啊!你这是在向我求婚吗?”

有时她很严肃。

你认为女人应该参与政治吗?“是的,如果她们愿意,那就参与。”

对于海伦登台演出,有人感到难过。但是海伦需要钱,自食其力让她感到快乐。

解析:

人生瞬间:登台演出

画面证实这个场面,海伦站在台上,台下有几个人举手问问题。安妮老师会将大家问的问题写在海伦的手掌上,然后海伦风趣地回答着。她摸着安妮的嘴唇,感受到与大家的交流。

画面舞台上立着一个牌子写着:介绍世界第八大奇迹:海伦·凯勒,可见海伦的事迹能给大家带来巨大的鼓舞。

从哈佛毕业后,她急于为盲人事业做出贡献,先后经过了为失明婴儿奔波,初涉演讲舞台,巡回演讲,走进好莱坞,杂耍剧团的生活等事件,使人们渐渐认识了海伦的经历。演讲使海伦重新找回了自信,走进好莱坞致使海伦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杂耍剧团的生活让她亲近了爱她的世界。不管怎样,她的每一种经历,都使她逐渐成为一位成熟的女性,使她逐渐迈向成功。

为此,她认识了查理·卓别林、海波·马克思、安利柯·卡鲁索等许多同时代的出名表演家。她还做了为残疾人争取权益的演讲,同时成为追求种族和性别平等的激进分子及左翼分子。

这本书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而是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来阅读别人的人生,思考自己的未来。那么核心问题就是,面对困难时,你会怎么办?于是,“困难”和“方法”成为了阅读的关键词。

【第16画面】

原文:

海伦到世界各地,讲述盲人的需要,她到人们的家中讲,也到大礼堂里讲。她与立法者、教师和总统会面。她倡议眼科医生给新生儿做检查。她倡议应该有更多盲文书籍,残疾人应该得到更好的教育并从事更有意义的工作。

盲人最大的障碍不是失明,而是别人看待他们的态度。”

解析:

人生瞬间:世界各地演讲

从这本书中我们感受到了她的梦想,他的追求,他的生活,他的思想,她的高尚。他是残疾人而且又聋又哑又盲,她的一生有太多的困难,太多的伤感,太多的坎坷,太多的温暖,这就是十九世纪的奇迹:海伦·凯勒。为了残疾事业,他的脚印络印在了美国乃至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上。

海伦以他坚持不懈的精神震撼了每一个人,为那些世界上的残疾人点燃了希望之火。一个世纪以来,她的精神成为了每一个残疾人的精神支柱。这个女子在自己传奇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光明与希望。

【第17画面】

原文:

四十九年来,安妮一直陪伴在海伦左右,不管她走到哪里,安妮帮她做她力所不及的事情。

安妮的健康每况愈下。她在海伦56岁的时候去世了。

我总是在想,如果她没有来到我的生命中,我的人生会是怎样。”

波莉·汤姆森来协助海伦,但是有些人担心没了安妮,海伦怎么生活。

解析:

人生瞬间:安妮去世

56岁的海伦闻着花香感悟着世界的美好,慈祥的面孔让世界看到了海伦的伟大。

1936年10月19日,用全部心血培育了20世纪不朽丰碑海伦·凯勒的传奇女性安妮·莎莉文,在人们的惋惜声中与世长辞。

1955年,海伦著《老师:安妮·沙莉文·梅西》,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6年11月15日,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竖立起一块匾额,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梅西。

安妮·莎莉文,1866年4月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瘦小、眼睛高度近视几乎失明的女子,用她的爱和不懈的精神,带给了一个盲聋哑女孩光明和自由,创造了一个关于自强不息的奇迹。

安妮是一个具有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的人。她情感细腻,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热爱学生,懂得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出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具有坚持不懈、不厌其烦、循循善诱的精神。

安妮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拥有了求知的美妙的感受。

安妮老师引导海伦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

她还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领悟到抽象的概念”。

在老师的陪伴下,海伦学习“倾听”他人的话语——她抚摸着别人的嘴唇,终于可以通过触觉了解他人的语言,而她努力蠕动的嘴唇也最终学会了发音。

她们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密不可分,给了海伦一个美妙完整的童年,更在她们中间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师生情谊。

安妮老师,再塑了海伦的生命。当人们感慨海伦是个奇迹时,也有人说,安妮才是那个创造奇迹的人。安妮老师用超凡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唤醒海伦的灵魂,带给她光明、快乐、信心、勇气。

安妮·莎莉文:虽然只有一个学生,但足以震惊世界。

海伦这样评价她的老师:“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一半功劳应归于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是她打开我紧闭的心扉,是她指引我跨越出痛苦的焦暗深渊……”

【第18画面】

原文:

海伦用安妮教给她的力量和知识来直面世界。

她不断地旅行,做演讲,一直在讲述着她认为有意义的事情,直到87岁逝世。

我爱我的国家。但我对美国的爱并不盲目。也许,我更清楚她的缺点,因为我爱她至深。”

解析:

人生瞬间:逝世

1936年,和她朝夕相处了近五十年的老师离开人间,海伦非常的伤心。她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于是,海伦跑遍了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城市,为残障的人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这时候的海伦已经是一个老年人,身边聚集着年轻人、孩子们,海伦不断演讲,一直在讲述着,她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4年9月14日,海伦·凯勒被时任总统林登·贝恩斯·约翰逊授予美国给予普通人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1965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逝世,享年87岁。她有86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这个传奇女子用坚韧不拔的精神震撼了世人。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1980年是海伦·凯勒诞辰100周年,美国邮政总局为这位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杰出女性发行了纪念邮票。

生平大事记:

1880年6月27日:海伦·亚当斯·凯勒出生在阿拉巴马州塔斯坎比亚市。

1882年2月:海伦患病,失聪、失明。

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为海伦的老师。

1888年2月:她学会读盲文。

1890年春:海伦开始学说话。

1894年10月-1896年:海伦和安妮搬到纽约市,海伦到赖特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

1896年8月29日:海伦的父亲亚瑟·H·凯勒逝世。

1896年10月:海伦准备进入剑桥女子学校学习。

1900-1904年:海伦进入拉德克里夫学院学习。

1903年:她的自传《我的人生》出版。

1909年:海伦开始就自身以外的事情公开发表看法,例如妇女权利、社会主义、工会、人口控制、公民自由及美国黑人的公平权利。

1914年:波莉·汤姆森来为海伦和安妮工作。

1919年:海伦主演有关她的默片《拯救》。

1919-1923年:海伦和安妮在轻歌舞剧中演出。

1921年6月:海伦的母亲凯特·亚当斯·凯勒逝世。

1924年:海伦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募捐者和发言人。

1924-1954年:海伦周游世界,足迹遍及三十五个国家。

1933年:应邀为《大西洋月刊》撰写自散文《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

1936年10月20日:安妮·沙利文·梅西逝世,波莉·汤姆森代替安妮照顾她。

1953年:有关海伦的纪录片《不可征服》上映。

1957年:有关海伦的剧作《奇迹缔造者》在百老汇上演。

1961年:海伦患中风,退出公众生活。

1964年:海伦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在睡梦中逝世。

海伦的大事记呈现给我们,让我们深深为海伦的不屈不挠所折服,给我们以力量!

【提问环节】

1、海伦得病前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儿?她的父母是一种怎样的幸福状态呢?

2、海伦得病后你能描述他们全家的凄惨状态吗?

3、海伦起初的情绪如何?她又是如何与家人交流的呢?

4、海伦在几岁时遇到了她一生的老师呢?

5、安妮老师第一次走进海伦,给她的见面礼是什么呢?老师是如何告诉她这是一个什么物件吗?

6、第一次唤起海伦的灵魂的是哪次事件?她感受到什么变化?

7、为了让海伦达到与外界的交流,安妮老师是如何做到的?海伦掌握了哪些技巧?

8、海伦创作了哪些著作,能说出几本吗?

9、海伦所作出的一切让你感悟到什么呢?

10海伦·凯勒的哪些行为让你敬佩呢?她为什么成为了人民的偶像呢?

11一个盲聋哑人要学会读书认字,甚至写作,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海伦凯勒做到了。为什么?

12、安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封&底】

解析:

绘本的封底与封面同样是《海伦的大世界》的手势图。

通过绘本来给孩子讲,希望孩子能够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和他们一样健全,一样无忧无虑!盲人的世界里没有任何色彩,只有一片黑暗,聋哑人听不见任何声音,听不见爸爸妈妈的呼唤,听不到声音的人也就无法学习和模仿声音,所以聋人一般不会说话,但海伦就克服了这样的困难,并超越了很多凡人,完成了多次写作,演讲,在这背后的不懈努力,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学习的!

海伦不平凡的一生让我们感悟颇多:

首先,在挫折面前可谓人人平等,海伦凯勒当然也不例外,自暴自弃并否定一切的状态在她的人生中也反复出现过。

其次,学习的心态。不会说话就去感受别人的嘴巴蠕动的喜悦,去触摸别人喉结上跳跃美妙音符的节奏;不会写字就用手指去触碰可见的一切凸字版专著模具,用心去感受触觉所带来的震撼和美感。

第三,向上的心态。海伦凯勒一直在努力使自己变得正常起来,甚至在某些个阶段近乎残酷的要求自己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这对于一个身患疾病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她战胜了自我,不管是内心的恐惧还是现实的困难。

她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不管现实的困难与内心的恐惧如何折磨,都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不论挫折和失败如何压得喘不过气,也不放弃去努力的决心,这是信念的功劳,也是自我的选择。

四、作者信息

多琳·拉帕波特,美国童书作家,创作过许多小说类和非小说类作品。其中,《马丁的豪言壮语:马丁·路德·金的一生》获得凯迪克奖、科瑞特·史考特·金童书奖、珍·亚当斯童书奖等奖项。

马特·塔瓦雷斯,美国童书作家兼画家,曾就读于贝兹学院,他的书获得过多个奖项,包括四次家长选择奖金奖、一次国际阅读协会童书奖等。

说明:本文属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可转载和移作它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