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甲佳:微鲸时代的冷峻与狂欢,带着奶瓶上班新人类的未来。

 场景学社 2022-03-08

最近两年,有许多人在研究新一代的消费群体,褒贬不一。但是大抵存在两种心态,一是“这是一阵风,还不是主流”,另外一种是“看看,未来已来!”第二种心态越来越占上风。《新周刊》的这期封面特稿,尤其值得研读。

这其实不是一个普通的研究报告。当然从媒体的表达方式来看,离报告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其中窥一斑而见全貌的勇毅,让你感觉到每天路过的围墙,突然有一个大洞,那里可以看到一个非常熟悉又非常陌生的世界。你不能逃避、躲避、规避的地方......

“微鲸一代”具有以下特征:体量小、能量大;遵循个体主义;不屑于和他人为伍,但同时又是孤独的。这个星球或许真有一本“孤独指南”给他(她),但一定是在互联网上。

--《互联网催生微鲸一代》(作者:宋彦)

在我看来,这似乎不是一代,而是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时代,首先是人,这个特质的人成为这个社会的消费主体、国之栋梁,一定有更多的我们还没能完全探究的东西存在。

最近几年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有人说是“带着奶瓶上班的”,他们似乎从来没有为生活发过愁,从一个净消费者到一个不完全进入角色的生产者,切换的时间太短,奶瓶还来不及放下。他们的父母以自己的体验认为孩子至少可以自食其力了,其实是加剧了他们的孤独。基于网络的社交成为重要的行为载体。当然,他们自己也会照顾自己,没有吝啬。也有互相影响着的小圈子,但是进入核心圈的人,似乎不如上一代的多。

这些都可以从社会学角度进行多层次讨论。我们这代人每每谈起他们,都有一种杞人忧天般的担心。实际上许多人凸显出父辈所没有的一面,勇于表现和担当。你看看他们在朋友圈发的自拍照,就知道一个个微鲸并不是在画地为牢,他们一刻没有停地在游向蓝海的深处。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生命的张力,如绽放的花儿,如拔节的高粱,如春笋破土,如八点多的太阳。年轻的红利因为互联网的联结,而显得格外缤纷。

这个张力,不是一般的消费力,是一种消费的组织力。即便是闪聚般的相会,也有很多价值观的碰撞,并且直言不讳。这些碰撞就形成了对消费进行组织的能量,恰是这样的能量,可以给我们带来对新的商业生态的憧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