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时间链及其五大属性

 场景学社 2022-03-08

这篇文章原载于2009年的《软件世界》杂志,是我个人比较满意的一篇文章,也是论述时间链中能力单元价值呈现比较深入的一篇。

时间链在本质上是用时间轴来表达的一种关系模式,是经济活动领域非常内化的一个客观规律,对它认识的程度越深,越容易获得更优质的资源配置方式,越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浪费。根据笔者的研究,时间及时间链链具有如下五大特性。

时间链的价值是不断链

确实,在实际的情形中,就是类似航班那样的概念。时间链讲究确定性,提前期是对输入物是否能够按时抵达的安全性的要求。在时间链计划中,提前期被缩小到规定一个时间段。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时间段与时间段之间的间隔会越来越小,韧性也就越足。  

刘国强说“在时间链计划中,企业必须从策略上做出改变,以满足时间链节点时间的要求,这样的策略包括拒绝超出自己能力的订单,大量调用外部资源,总之,为了满足时间链的要求,企业可以用一切手段保证时间链的稳定。”这样我们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企业运营秩序的韧性,单个业务的不畅不会在企业内外产生大面积恶劣的连锁反应。对于一个成长型企业来说,事实上就是要明确好自己的能力冗余,以应对来自市场以及内部的突发需求(包括能力临时短缺等),超过冗余所能承载的,自然需要拒绝。

另外一个方面,企业在自己的能力与市场需求匹配的过程中,由于有了明确的时间约束和能力约束,将更能客观地进行定位,也更能客观地展开市场与产品研发,展开能力升级与扩展计划,展开外包之策略。

企业将以更韧性的方式获得成长的秩序,这恰是我们所希冀的。

在时间链计划的操作细节上,我们还必须看到一个事实,就是一个订单在整个实现过程中,本质上就是对每一个能力单元的“小段”时间的占用,我们不仅要把这些占用的时间进行“矢量连接”,还需要在各个能力单元自身的规模生产追求这个本性之下,保持大批订单在运转过程中的和谐。这就需要我们在“预置”上下工夫,将来自不同客户不同产品的不同需求,按照能力单元的供给规模进行供给周期设计,将外部的高度不确定性通过这样的秩序与内部的确定性连接起来,达到一个“外圆内方”的效果。

时间的矢量特性

“时间链有一个特征,就是具有单向性(矢量),任何小段的时间都是向前的,那么时间链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即时间链是整体前移的。”

这是刘国强研究时间链的心得,确实是探到了时间链方式的计划具有普适性的关键之处,或者说是挖出了根。时间,空间,物质,能量以及信息这“五行”制导了形形色色的世界,惟独只有时间具有不可逆性。人类的生产活动基于时间的节律才有产生价值的可能,马克思对商品以及资本主义的研究,本质上就是对劳动时间价值及其分配模式的研究。在我们物质生产过程或者物质化的生产过程中,时间是否合适地凝聚了,是否被兑现了,都是很大的风险。

ERP的应用在国外,基本上是从“订货点法”/安全库存的管理开始的,然后逐步覆盖到企业的其他领域,直到供应链,属于由内而外的信息化模式;国内的erp应用,基本上从财务管理开始,然后逐步到其他领域,属于自上而下的信息化模式。这些都是有它的渊源!

然而我们清楚,所有的信息化工作,它的终极目标就是要促进产销和谐,然而越是深入,越是觉得其中的困顿,尤其是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本来这个外内下上,只要一个“外”,一个“下”就能匹配的,中间的许多环节本意是试图创造价值,结果却是影响了现场工作者价值的发挥,许多信息化项目都困在生产车间,也是这个道理。我写过一篇短文叫做《支持现场是管理者的第一要务》(http://club./114/viewspace-1493)样,说的就是这个情况。

由于现场与市场的对话被商务所阻隔,业务过程的时间属性就被粗暴地干预了。为了维持它的连贯性,我们不得不做出更复杂的应用来。

无任是传统意义上的物料,物流以及资源能力,我们试图让它受控,但是总是如抓住龙尾,无法获得期望的确定性,期根本原因是因为它们具有可逆的特性,可以随人的意志变化而变化,人的意志的脆弱性在于面对多家客户抢占内部资源的时候或者能力短缺的时候,通常会失去理智,试图通过“调度”来实现和谐的目的,结果是很难保持一个具有韧性的确定性运营秩序。

惟独时间,它的不可逆特性,在我们的商业世界中,可以作为一个基线,因为你只能去适应它,不能去改变它(优化了时间的配置只能说明你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而不是你改变了它)。

马克思在比较商品价格的差异时候说差异的根本在于商品凝聚的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差异。我们这个时代与他那个时代相比,所不同的是,一个商品不再由少数的经济体完成,而是需要更多的经济体参与。人们说未来的竞争就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其实这个未来已经成为过去,这个情形早就渗透在我们的身边。竞争不就是体现在商品所凝聚的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上吗?

时间的矢量性能让我们能够找到计划模式的“不动点”,成为最合适的参照系。精益生产在实践上已经完成了这个方面的一部分探索,但是在网络经济中,它所做到的还远远不够。

网络的价值在于关系复制

网络经济是基于互联网的社会网络的,不局限于互联网的技术层面。精益生产在当时的条件下,已经贯通了供产需的线,但是毕竟还是有端点的,离网络化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时间链计划模式离开网络环境将一无是处!确实互联网是上个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就信息网络来说,全球电话网络的形成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影响。记得有人评价说,电话网络,如果只有两个用户,价值就是一个路程的时间,而且不可能是永远online的,两亿的用户规模,则基本是颠覆了一个社会的联络规则,其根本在于网络确定了关系的模式,可以无限复制,越到后面成本越低,投资变成了消费。

互联网与电话网的区别必定有许多人做了研究。我个人感觉最大的区别是任何两个点都可以online,同时通过标准的2进制语言进行互动,自然这个语言所呈现给我们的是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世界,更逼近于我们的真实世界,事实上,它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真实世界的一个重要部分,今后必将与传统的真实世界融合为一个现实世界。这个时间或许根本不需要20年。

消费者的脚现在是跺得越来越响了,话语权越来越大,几乎让供方诚惶诚恐,这个情形现在看到的只是个别,今后将越来越多。这样的情况越多,就是社会资源浪费更多的时候,早先看了一个资料,说美国在2006年就有1万亿美元以上的商品处于呆滞库存状态。这不是一个销售问题,更不是一个生产问题,而是一个网络问题。这样的浪费在资源越来越宝贵的今天,还在发生着。我们所见到的琳琅满目,往往就是呆滞库存的代名词。

为什么说网络的价值在于它的关系复制呢?前面简要分析电话网的时候,我已经提到它的复制模式。互联网的复制性比电话网不知道要强多少倍!正是因为它是可以那么便利地用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每个能力单元,每个人都拥有一个IP地址已经不是困难的事情。也就是说任意两个任意多个能力单元之间做联系的成本几乎是可以忽略的!只是我们才仅仅从商务角度将互联网延伸到“应该延伸的地方”,广阔的业务领域,比如生产加工环节,仓储运输过程环节还没有互联网的阳光,这样在商业应用上,互联网的价值才有它的1%还不到,就好象我们对于自己的大脑的利用率一样。

就在目前尝试性的实践中,已经感觉到将互联网延伸到业务领域,企业将获得一个新的运营平台。自然单纯从技术上看,这根本不是困难的事情。如何组织这些资源、这些能力与需方进行有秩序地对话,有秩序地协同?似乎只有时间链的工作方法。任何活动所占有的资源量及资源状态,活动时间需要准确计量。我们需要将它们的情形online!关于活动的时间测量从泰勒开始已经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了,只是我们是否用心而已,自然那不是局限于动作的,而是一个过程的时间量,这是整个业务协同中最值得关心的。这个过程是这个能力单元所承载的价值转化的过程,有相对明确的输入与输出。我所在的经济组织,基本做到了按照分钟来对计划所需要的时间进行测量,自然也包括了对各个能力单元完成多种活动的时间定额进行了规范,这个规范包含了今后如果发生变化如何顺畅地融进系统中来。

一个需求满足的过程,要做到“不落地”,也就是说,这个需求确定到满足这个两个时间点之间,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能力单元在为它创造价值,这自然是一个理想目标,但是是可以无限靠近的。最近几十年来,关于项目管理的实践与研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无限借鉴之。

时间链计划模式离开网络环境将根本无法存在。

从公共关系到关系计划

公共关系,一直是各种组织彼此间的重要活动,在很多时候由于它的灰色,我们都把它当作黑色。提到公关,总是与酒色财气混合在一起,总觉得是见不得人的事情,公共关系产生的费用也只能从小金库中去列支,或者从其他利益者那里获得,社会之腐败,干部之堕落大部分与此相关。

到底如何认识公共关系?在业务方面产生了大量的浪费与迟滞。在这个之外,我们需要了解公共关系的动力源泉是什么?窃以为,任何一个组织,它做公共关系的动力都来自于对自己业务无限复制与繁衍的欲望,它在复制与繁衍的时候,遇到了其他组织形成的壁垒,这些壁垒不可能通过一般的业务规则去打破,只能通过人性的东西去化解,壁垒与反壁垒的争斗就在一个网络环境下形成了。公共关系应运而生。

这样组织间的交易成本又在扩大,同行的不公平性也就加剧,业务的秩序只能在更小的空间里面斡旋。

最根本的就是关系之计划,为关系计划更顺畅地获得满意的产出收益,所进行的公共关系活动或许是多余的。然而人越进化,法人也就越复杂化了。基本的经济规律被藏了一层又一层。

任何需求都是时间约束下的需求

世界200多年的工业历史,让物质需求被响应的时间一再缩短,人们不需要等10年用木材,不用等一年杀猪过年,不需要等半年吃上稻米,也不用隔10天半个月去赶集,卖粮食买衣裳。不必托人半年付了钱也买不到彩电。由于生产方式的进化进程影响,人们还只能更多地通过顺应自然规律和调谐下的社会规律去满足自己的物欲,极端情况下只能通过暴力去满足,暴力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生产方式。

我们对物的敏感超过了对任何因素的敏感,也正因为如此,在二战之后,MRP就涌现出来了;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整个物的市场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就是在生产企业规模化的追求与市场小批量多品种需求的交织下,从绝对量上看已经远远过剩的生产能力,又常常面临着结构性的不足,企业的经营秩序在不确定性的需求环境中备受煎熬,对于生产能力的关注与管理上升到了一个无可复加的地步。APS,甚至BI都是这个管理需求的产物,人们试图采用类似气象预测的数据处理技术来管理企业的能力,保持一个良好的秩序。即便是4个小时能成功运行一次也再所不惜!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切都是时间节拍变化的缘故,人们对需求的期望如KFC柜台前那样急迫。在运营的后台,我们如何通过以秒、分钟为单位进行能力筹划和物料的配置就成为经营秩序的主要矛盾了!

将时间链作为计划的基线不仅符合当前的企业管理要求,更是在更高的面上解释了经济价值兑现的内在规律。

任何需求都是时间约束下的需求,需求以及需求满足的过程既然不以年计,不以月计,不以天计,那么时间自然就从诸多的制约因素中凸现出来,成为“第一因素”,何况,它本来在哲学面上就是第一的呢?

链接:

◆时间链

  时间链是指流入网络中物质、能量在网络中分布结构随时间的变化形式。

  来源是1995年韩博平在《生态学报》中发表的《生态网络中物质、能量流动的时间链分析》文章中的一句话。这是在学术领域能找到的清晰描述时间链概念的一句话。

◆ 关系预置

关系预置的重要性在于让组织(较大的能力单元的组合)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生产秩序,在这个基础上满足客户的需求。也就是说客户的需求不是“一下子”就要进入生产系统的。这个预置有一个基于业务基础的商务过程,这个过程又是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干预、妥协获得的,从而获得能力单元与客户在业务上连续性,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除了面向最终消费者的活动之外,大部分工作还是聚焦在多组能力单元的业务协同之上。

关系预置范围

效用领域

说明

微观预置

解决质量问题

保证在能力细节上的耦合,满足输出的需要

中观预置

解决成本问题

在约定的交付周期内,为多种成本方案提供路径选择,也就是可以形成不同水平的工艺路线

宏观预置

解决交期问题

对重大订单的履行预先配置处理模式,因为要和客户进行深度的合作,和外包的能力单元进行深度合作,需要一个特别的大局观来认识和处理

◆ 供应链中实际可以挖掘与重新组织的时间资源

1)原料供应商、渠道分销商的时间节拍;

2)仓储、运输、通讯、管理咨询、法律、海关等第三方、第四方的选择时间,接口规范时间;

3)上游的供给能力(时间减少)

4)下游服务时间(时间减少);

5)内部链接时间(管理/服务/作业);

6“独立单元”内涵式控制;

7)关联单元运筹式的控制;  

8)不同类型供应商更换的成本、频率,最短周期;

9)不断提高管理醇度(将有价值活动的时间链接缩短);

10)不增值的外延时间与内涵时间持续减少

-----------

本文原载于2009年《软件世界》杂志


和谐生产方式系列连载

1120:018【温】从地铁的时间提示看能力单元的时间标签

1119:017【温】能力单元如何展开它的资源计划?

1116:016【温】产品的实现过程就是通过不断地占用能力单元时间来满足的

1114:015【温】时间链中的能力单元

1113:014【温】时间链到底会有什么经济价值?

1112:013【温】如何通过时间而不是空间来管理内部供应链

1110:012【温】从温州村庄后面大集团看供应链中的时间链

1109:011【温】温州人基因造就草根里的“场经济”

1108:010从温州饭摊看温州企业(有限时间与无限资源VS唯一订单)

1107:009从浩瀚宇宙到一个人的车间--时间链是什么?

1106:008时间是我们唯一可以无限挖掘的资源

1102:007虚拟产品 实体产品与企业产品策略

1031:006如何保障模糊需求边界的方式可以得到普遍性的认同?

1030:005解决方案就是产品管理之矩阵

1029:004张西振十八讲:企业是什么?(长江商学院教学案例)

1026:003 虚拟产品是游戏里的装备那种吗?

1025:002 张西振关于和谐生产方式的再论述

1024:001 什么是和谐生产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