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与朋友关系太好的人,往往很难取得成功

 谢耳朵馆长 2022-03-16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物质固然重要,人际关系也必然会影响到我们的发展,但这只能给我们短暂的快乐和感受,但究其本源应追随其精神本质,而精神价值是支撑自我成长的根本。
朋友是我们成长和前进路上的扶持和陪伴,但并非是基础,更多的本质应该基于自身,将太多的希望放在朋友身上,并且试图以朋友来推动自己的前进,其实是本末倒置,维护所谓的秩序,认同所谓的社会运转,也是在丧失自己路途中越走越远。
我们甚至会发现,越高层的人其实是越孤独的,因为每个人成长的路上都是独自前进,并且越成长身边优秀的人会越少,毕竟优秀只是少部分的代名词。
那么当我们的精神境界提高到了一定的层次,我们对人际关系的追求就会降低,并且不愿意将自己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社交和感情。

而对于那些总是以“我朋友”自居的人,将人际关系分析得头头是道的人通常也缺乏相对深刻的认知和自我本能,因为他将过多的时间放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认为只要随波逐流,维持表面的和平和亲密就是自己的资本和能力。
而那些“不合群”的人会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身上,疏于人际关系的技巧,就会珍惜陪伴在身边的真正的朋友,一个人过多的沉溺在不必要的社交,并且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处理所谓的“狐朋狗友”的关系,对彼此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就会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而错误地将人际关系当作自己成功的准则。甚至以现在交朋友,是自己以后成功资本的认知来判别自己的行为。
对于那些喜欢拉帮结派,称兄道弟的人来说,希望以这种团体的表面和谐,来加强自己的能力,甚至通过排除异己来搞对立的行为,越是幼稚的人,越是通过他人的力量,来试图增加自己的能力。
从群体性的关系中增加自己的存在感,甚至将人际关系作为自己人生的选择,将人际关系来代替其他的一切工作,认为自己的能力和资源都是来这里。
“君子和而不同”也许古人也已经认知到这一层面,太过于沉浸于所谓的“朋友关系”,就会本末倒置,而将朋友当作一种可以利用的变质工具,太过沉浸只会让自己显得幼稚从而物极必反。
叔本华也曾经说过:“年轻人过早谙于世故,预示着本性平庸。”
但是叔本华的本意是在于看一个人是否平庸,并不是看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成就,也不是看他的财富和他的能力与领导价值,而是看他是不是心思纯良,对社会对世界拥有无尽的好奇心,是不是愿意以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秘密。
如果年轻人过早谙于世故,就会过早的拥有人生的智慧和世俗的能力,那么思考和智慧甚至是人生的哲学,就无处藏身。
这样的年轻人看上去他拥有很多朋友,在社会上风生水起,游刃有余,但是实际上他已经失去了自己人生的哲学,也失去了自己探索更高智慧的能力,失去了批判性的思考价值,所剩余的是对社会人际关系的迎合,被社会所同化,将所有的客观规则当作自己人生的利用工具,从而堕落成为没有思想的人群,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平庸”。
年轻人成长的本质就是批判精神和思考精神,当我们能够对空虚引起激情,在欲望中不得满足,就会对所行之事进行反思,有着更高的追求,那么便能拥有更多生活的哲学。
虽说人本身就是社会类的动物,也是在适应的过程中认同秩序化,但是在与社会与其他人交往的同时,其实也是失去自我的过程。
在社会中游刃有余地去应对,获知太多适应社会的能力和钻营,就离自己的本心越来越早,脱离自己的本性,丧失自己的自由。
所以对于那些喜欢交朋友的人来说,花费太多的时间就会迫不及待把自己变成“社会人士”,甚至沾沾自喜自己的社交能力特别强,但这种失去自我的行为,其实是非常愚蠢并且是非常可惜可悲的。
真正的社会化并不是单纯的同化,而是在尊重社会秩序的同时,保持自己的异化和个性,一味的迎合只会失去自己,社会化越深,就越认同,就越失去自我,沦为秩序的工具。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