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92】演进的BOM与定单的控制过程(日志两则)

 场景学社 2022-03-08

【按】这是2004年在江苏威特集团公司期间写的工作日志,也是后来在温州工作期间涌现出“的时间链”的思想萌芽阶段。春节期间,和老同事见面,听说这个公司已经清算了,很是感伤。如果能一直坚持在那里,企业会不会是另外一个命运?也有些将自己看高了。

BOM一直是ERP的基本构件,也是传统工业的重要管理基础。后来的实践表明,传统的BOM观念是钳制ERP效能的有效杀手,演进的BOM如何支持业务?这篇工作日志说了大概。定单的控制过程是从客户询价开始到订单完成交付的过程,过程的有效性、经济性是需要做充分的保障。如何科学调用那些已经甄别出来的流程?这大概是后来温州工作期间关于“能力单元”与时间链的原型。

2004年11月3日  BOM:演进的物料清单

先前在资料中一直听说,设计BOM生产BOM工艺BOM的说法,并没有清晰地感受到它们的区别。最近的工作体验中感觉到了它的差异。

在设计阶段,会产生许多基本定式的产品构成数据。这些数据是运营的重要参照;相对于一个具体订单来说,其中的许多数据还要做相应的调整,这样就涉及到采购、成本、内部资源配置,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变化,也说是对原来的工艺要素及过程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这就会影响其他订单的处理,实际上工艺BOM是有相当大的变化。

而生产BOM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应该比工艺BOM简约许多,对于生产管理来说,每个细节都非常重要,但是在计划监测中,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易出问题领域,所谓80/20原则,也就是一般情况下管理少数的零件,这些大部分是可以形成瓶颈的

对BOM的清晰表达,是生产顺利的重要保障。

2004年11月16日  定单控制过程

最后,实际的处理方案是以订单为中心,也就是从订单的确认前到交付完成之后,到售后服务环节,以35个控制点相串,实际涉及54个支撑型流程相当一部分流程还没有条件完全进入控制系统,或者进入的成本太高,或者根本没有必要进入。当然,企业的进步也不可能坐等万事俱备的,所以如何串通好多个支撑业务流的“宏观”信息,从根本上保证单个订单的完全受控,实在是万不得的大事情。调查发现许多差错的形成多半是沟通不及时,不全面引起的,做一个在权限支配下的视图,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就一个订单来说,它在单据处理各阶段的标志性环节就有:信用证处理,技术参数确认,实物样品确认。预付款确认等等,生产环节有紧急采购确认,生产进度专项类处理,库存匹配等等,这些一旦处理到位就会让组织内部的沟通成本降到最低限度,从而让订单在受控中完成循环。

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过程就是一个支撑性流程,诸如人力资源等等则是底层的支撑因素了。


和谐生产方式连载部分文章索引

【和91】张西振与模式语言

【和90】张西振的企业信息系统设计“蚊香图”

【和89】什么是能力的不动点?

【和88】企业信息化红利散逸的三种有效方法

【和87】企业管理的三重境界:资源、事件与时间

【和86】这家企业凭什么将员工工资分三份,还规定用途?

【和85】管理哲学决定管理软件,而不是相反


【和84】来,一起设计我们自己的系统

【和83】笔记小结--调谐成就网络组织的优美乐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