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举遗珠 之 定州贡院

 美食美景皆不负 2022-03-08

科举,是我国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因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故叫做“科举”,是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所以不象现在的高考,而有些象现在的公务员考试。伏尔泰曾这样赞叹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的官职由那些考试及第的人出任,中国由这些人治理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使人人都有当官的机会,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逐渐僵化,被称为八股取士,直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6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科举共经历了1300多年。    

明清的科举考试分为四个级别:

1.院试,由府、州、县的官员监考,考试通过后为秀才,能当秀才已然非常厉害。

2.乡试,是到省里参加考试,考中的就成了举人,乡试中榜也叫中举,第一名叫解元

3.会试,由礼部主持,也就是“进京赶考”,考取的叫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4.殿试,又叫廷试,在紫禁城太和殿或保和殿由皇上亲自主持,亲自出题,三年一次。凡能通过殿试的,考中是进士。进士分三甲,一甲第一名就是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如果乡试、会试、殿试三关都是第一名,就是“连中三元”。在中国古代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总共只有21人三元及第。

历史上,由科举产生了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以及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等等,如:唐代的王维、张九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颜真卿、柳公权、白居易;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司马光、朱熹、包拯、寇准;明代的汤显祖、张居正、海瑞、徐光启;清代的纪晓岚、刘墉、郑板桥、翁同和、洪钧、林则徐、张謇、蔡元培等。

贡院,俗称考棚,是科举考试的场所。北京现在建国门附近还有贡院的地名,北京贡院建于明永乐,是全国会试的场所,曾规模宏大,但后因军阀混战被毁,连残余物料都被拍卖,随之灰飞烟灭。

定州贡院,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科考场所,且具有文武两科考场,为考取秀才、贡生之所,整个考试流程都能在这里一一展现,走在其中,边想象着当年考试的森严场面,边领略着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时光仿佛在身边流动。

贡院门前有一个方形场地,大门对面是个很大的影壁,为当年揭榜之处,左右是东辕门和西辕门,游客从西辕门购票进入。

走进贡院大门,左右两棵古槐郁郁葱葱,播撒绿荫,传说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过定州慰问学子时亲手所植,有270岁了。

魁阁号舍

从两棵古槐间穿过,对面的魁阁号舍是贡院的主体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九间,看上去秀美而又宏伟,正中攒尖顶,两侧依次降低,形成奇特外观,翘起的翼角如欲展翅高飞,从建筑上就让你形象地感受科举层层选士、级级攀登最终才可获得富贵荣耀、高中腾飞的过程,这里,就是考试的正式场所。走进去发现建筑进深很深,层层递进,可容纳上百人。魁阁中的二层阁楼,是供奉"魁星"的地方。相传魁星是天庭里的主考官,历代招考文武状元时,所考的试卷都要经他批阅。他的形象是取“魁”字而会意的,一脚向右跷起,如大弯钩,左手捧斗,用来衡量每个考生的德才优劣,右手执笔,寓意朱笔点状元之意。传说魁星是主文的神,所以考生们对这尊神像是毕恭毕敬,开考之前,朝拜者络绎不绝。

走进魁星号舍,里面展示了当年考场的样子,还有一些关于科举制度的展览。那个作弊马甲可真是煞费苦心,虽然历朝科举考试对作弊者都处罚严苛,清代尤甚,但铤而走险的人还是很多,毕竟它可以改变人生。除了在衣服里夹带,还有在食物里、文具里、蜡烛里、身体上各种方式的夹带,五花八门。据说,在河南洛阳发现过一本《五经全注》,被誉为世界之最的微型书。这本小书有342页,共30万字,书长6.5厘米,宽4.8厘米,厚1.5厘米,宣纸印刷,细丝线装订,书中刊载着《易经》、《书经》、《诗经》、《礼经》、《春秋》五经,并附有注释和序言。在浙江嘉善也发现类似的微型书。南京的江南贡院有一本《五经全注》,长仅5厘米,宽4.3厘米,厚0.7厘米,书上的字与跳蚤不相上下,一粒米可盖住8个字,堪称我国尺寸最小、文字密度最大的作弊奇书。要说这考生的眼神儿可真好!

现在大堂里是大开间,而以前每逢考试,号舍都会被分隔成一个个1米多见方的“单间”。考试时考生们进入“单间”,除按规定的时间上厕所外,连吃饭睡觉都要在里面,直至考试完毕。


揽胜楼

院子的最北是后楼,也叫"揽胜楼",登临其上,可俯瞰贡院全景,以前它也是观看武生比武和考官休息的地方。

定州是状元之乡,为历代朝廷选送人才源源不断,共从这里走出了约十名状元,68名进士,数百名举人,近千名贡生。仅清代时就从定州贡院走出武状元2名,进士33名(文进士16名、武进士17名),走出举人共227名(文举人80名、武举人147名),尚武形成风气,定州也由此被誉为北方武术之乡。

图片拍摄于2019年5月1日

【本号第212篇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