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在胡同里的美食(一)

 美食美景皆不负 2022-03-08
北京胡同的韵味儿除了那门墩儿、影背、砖雕、树影、鸽哨,还有藏在深巷里的美食味道是曲径通幽的难觅,或是怀旧复古的情调,亦或是简单纯粹地像回到了里,总之,那是一种亲切、家常的味道。

瘸哥小馆

北新桥三条里面的“瘸哥小馆”,如果关着门根本看不出是个饭馆儿,防盗门打开,门背面贴着个小招牌,进屋一共也没几张桌子,但常坐满了人。来这里主题是“饺子就酒”,饺子是点了看着老板现擀皮儿现包的,江小白、啤酒、北冰洋,“弹药”成箱,各种酱肉按斤称,马上切了装盘上桌儿,素的凉菜也备了几种,可以拼,10元一盘,素什锦15元一大盘,和四喜烤麸差不多。最赞的是饺子,皮儿劲道,馅儿饱满,一咬汁水丰富,我最喜欢的是白菜肉的和茴香肉的,按不同的馅儿,价格6-8元一两不等。所有操作都在桌边的明档里,擀皮儿、包饺子、煮饺子、上称、切肉、装盘儿……就感觉是守着家里厨房吃饺子。来吃饭的好像多是附近的居民,而且男的多,透着北京胡同大老爷们儿的爽快劲儿。


七寻八找·胡同菜

“七寻八找·胡同菜”在戏楼胡同里,真可谓“藏得深”,跟着导航也得仔细找,没老大爷指路估计还得再转悠几圈儿。胡同大杂院里的几间破房子里开的饭馆,人气倒挺足,装饰很有京味儿,让人一看就想到童年。菜品也独特,豌豆黄儿做成“胰子”的样子,放在小搓板儿上端上桌,穿心莲拌草莓的搭配也是绝了。

大兴胡同面茶

著名的“大兴胡同面茶”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其实全都得打包,连一张桌子都没有,四块钱一碗,热乎乎地,拿走吃。这味道超乎了我的想象,小米面糊细腻至极,上面撒的芝麻酱喷香,还有些咸咸的芝麻粒儿。用这种塑料盒打包,虽不能象传说的用瓷碗盛了转着圈儿吸溜着吃,但在胡同里边走边吃,也美极了!

甘肃老字号面皮

这也是一家一关门就找不到的小馆子,在大菊胡同。一个很小的屋子,他家的面皮都是自己现做的,面皮要蒸,所以虽然屋里有几张小桌子,但夏天这屋里可真呆不住。老板西北口音很重,在屋里忙活着。墙上贴着菜单,价格在北京这种地界儿真算是便宜。尝了面皮和牛筋面,的确味道不错。

葫芦娃牛板筋胡同私家菜

“葫芦娃牛板筋胡同私家菜”在大石桥胡同,要往里走一阵子才能看到,但不是正饭点儿去,门口大树下还是有坐在板凳儿上等位的人。他家菜谱简单,主要就是来吃牛板筋火锅,吃了火锅牛板筋、千叶豆腐、炸豆腐、鱼豆腐什么的,再涮个“大拼盘”。俩仨人,一百出头儿吃得饱饱的、香香的、热乎乎的。

八条一号餐厅

西四八条东口的这家餐厅可有年头了,主打八竿子打不着的“云南菜”和“北京菜”两个菜系,食神蔡澜题名并推荐的这家餐厅也算是网红餐厅了,很多有文艺范儿的食客常在此地出没。尝了招牌网红菜昆明煎土豆、小锅米线卤煮,都没给蔡澜丢脸。

胡同三号餐厅

“胡同三号餐厅”在东四十一条3号,他主打京味家常菜,主食是各种汤卤的饸饹面,也有炸酱面,貌不惊人,却回味悠长。

小云南

后永康胡同的“小云南”,门脸不大,但一进门却别有洞天,可以在屋里也可以在院里吃。在北京胡同院子里吃云南菜,这也是一种混搭吧!酥红豆、香茅草烤排骨、黑三剁炒饭、炒米线,吃着都很香,不过油都有些大,吃完会觉得有些腻,回家又吃了个大西瓜才解了腻。

方砖厂69号炸酱面

方砖厂胡同69号门口每到饭点总是排大队,人们就是要进院儿吃碗老北京炸酱面。他家没别的,就是15元一碗的炸酱面,锅挑儿,排队。我去的时候还是在69号,杂院儿里,小屋里放几张桌子,食客们就象幼儿园的小朋友,乖乖地等着面条出锅,装碗,摆在自己面前,开始享用,吃罢扫码付账,几碗就15元乘以几。窗台儿上一排腊八蒜,看着就让人流口水,这不限量。这份简单的美味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估计这小屋“消化”不了这么多食客,现在,在方砖厂胡同1号开了家门脸店,有一天路过,看到光顾者也是络绎不绝。


【本号第226篇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