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2-03-08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

九顶莲花山位于沂水县高庄镇政府驻地西北,南北连绵20余里,由九个山头连接而成,像九朵盛开的莲花,故此得名。该山系自封山育林以来,林木丛茂,山鸟成群,风景秀丽、登山远眺,整个高庄一览无余,梓河流经山右,山下河流环绕,美不胜收。该山系最高处建有“姥母庙”,每年春节、仲秋节前后上香、游玩之人,络绎不绝。有名的“藏兵湾”便座落其中,相传当年薛刚反唐时,屯兵于此。山上还有“拦马石”,山下留存“点将台”、演马场遗址,位于马兰村南的薛王台遗址为沂水县古文化保护单位,属商、周文化。

【长福山】

又名荣福山,九顶莲花山山峰之一,得名取其吉祥之意,海拔230.9米,岩石构成为片麻岩,山上多刺槐、马尾松等。

【梓河】

梓河发源于蒙阴县杨峪村,流经九顶莲花山东侧,曲折汇入沂南岸堤水库,汇合汶河(沂河支流,俗名汶水),入沂南境内,至王家新兴村南汇入沂河。沂水县境内呈北—南流向,总长度8.5公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子一叹传千古,这里的“川”指的就是梓河汇入的汶河。

【下薛村】

下薛村位于高庄北1.5公里处。明初建村。传说唐朝薛刚曾驻此练过兵,村依此名薛庄。上薛建村后,即改称今名。村中有铜佛庙,村西梓河对过即为九顶莲花山山脉,上建有老姆庙(碧霞元君祠)和土地庙。梓河流经村左。下薛村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200410月被认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现蔬菜生产基地规模3000亩,以水萝卜、香菜为主,年产值2000万元。

据《沂水县志》记载,19249月,土匪五、六百人在蒙阴县境抢掠后,随即进入本县高庄、下薛、杏峪一带,烧杀抢掠,杀人绑架无数。

【铜佛庙】

铜佛庙位于高庄镇驻地西北、梓河以东的高庄村,面积不大,早年庙中供有五座铜佛,据说系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山西洪洞县王姓兄弟五人,铸有25尊铜佛,后因故迁离时,每人分得5尊铜佛,商定日后认祖归宗时以铜佛为信。其中一人携带5尊铜佛来到了高庄村定居,如今该村中王姓居民最多。抗战期间为日本鬼子掠走其中两座,其余三座文革期间散失。铜佛庙大约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文革中曾遭破坏,后经重修,现存铜佛庙基本保持原貌。

庙东墙中嵌有墙碑一块,碑文大体可辨,全文如下:

王氏仝修

旧有铜佛庙,其声莫能□,中供铜佛五座,庙圮于风雨,而佛亦散之四方。马建[聿改为由]谋之族人,理而新之,佛如有灵,当必由散而忽聚矣。

蒙邑举人公道东撰文

□人王清经敬书

首事人(下刻多人姓名)

大清光绪岁次乙酉清和月初□□

光绪乙酉为公元1885年,是为此碑刻立时间。

铜佛庙南面大门左右墙中各嵌墙碑一块,左碑上首刻“五铜佛记”,中间密刻捐资人姓名,落款刻有“嘉庆十五季陆月日”,嘉庆十五年为公元1810年,距今已200多年。右碑上首刻“万古流芳”,中间也密刻捐资人姓名。自碑文知捐资人来自山西、良疃庄、南庄、郎里庄、王家庄、杏峪官庄等村。

【土地庙、老姆庙】

土地庙规模不大,位于下薛村之西山,始建于何年不可考。东墙中嵌石碑一块,正反两面均刻有文字,碑文漶灭多不可辨,正面大约可读残文如下:“下薛之西山曰大萍寨,......山神......山,皆赖以安全,亦其......佃□愿意者也......,主蒙绵亘数百里,□□□是以来风雨侵止尚听其□□,将有举□放之□□□,是故......山□量之梁亦□敬□之□□,是......。

莲花山最高处建有“姥母庙”,亦称碧霞元君祠,山岭东面几处凸出,状似棱角,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荞麦棱子。每年春节、仲秋节前后上香、游玩之人,络绎不绝。庙前立有东西两块石碑。东碑碑文为:

重修莲花山殿碑记

山东沂蒙两县交界处莲花山碧霞寺于二零零零年被摧毁。因碧霞□□莲花山,由于临沂市里女士张宗兰善良,受元君点化,为报元君之恩,愿为之操劳。

为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求必应,为保一方平安,百姓拥戴,以此人为首领建此殿,以表衷心。

领袖  张宗兰

庙主  张守玉  马瑞芳

临沂市里捐款人(下列姓名)

雕塑匠  王炳南  公丕厚

公元二零零一年九月九日 

西碑碑文为:

重修莲花山碧霞祠碑记

因碧霞元君原座山东沂蒙两县交界处,莲花山碧霞祠经风雨侵蚀,原貌平常,尚欠壮观。

今有临沂善主张宗兰,心田善良,储多方面,心有感触,愿为在原有的基础上,重修扩大殿容,另塑神像金身,扩建天水池。

为保祈福降祥,祈神有灵,风调雨顺,五丰登,心想事成,有祈必应,永保一方百姓永久平安,以示而。

领袖  张宗兰  王汉星  于风举

庙主  张守玉  马瑞芳

特殊贡献(下列姓名)

施财姓名(下列姓名)

乡邻施财姓名(下列姓名)

塑匠  王炳南

撰文  张献德

石刻  公丕庭

公元二零零五年玖月玖日 

【薛王台遗址】

薛王台位于高庄镇马兰村,东临河,西靠山,南、北为丘陵,东西93米、南北60米,文化层1米,灰褐土中含灰渣。早年出土鹿角、陶鬲腿,伴有铜镞。标本有陶鬲足、鼎腿、盆、鬲口沿。属商、周文化。

【藏兵湾、演操顶】

藏兵湾亦称藏兵万,相传,当年薛刚反唐时,屯兵于此,今山顶仍存拦马墙、拦马石等旧址。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长福山远眺。当地人称山顶突起部分为大顶子,据说以前此处曾有老虎出没。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九顶莲花山全貌。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梓河顺山的东面曲折南流。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此处山顶有杨家寨遗址。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松柏怀抱中的姥母庙。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姥母庙近貌。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姥母庙亦称碧霞元君行祠。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石碑。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石碑。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姥母庙北面的围墙。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姥母庙东面的围墙。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姥母庙西面的山门。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姥母庙南面山梁上的小山神庙。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山神庙的墙碑。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姥母庙东面的荞麦棱子全貌。因山棱突出,形似荞麦的棱角,故当地人形象的称之为荞麦棱子。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荞麦棱子的一个棱角。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下薛村俯瞰。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位于高庄老村中的铜佛庙。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铜佛庙。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嵌在铜佛庙东墙内的石碑。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嵌在铜佛庙前墙左侧的墙碑。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嵌在铜佛庙前墙右侧的墙碑。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下薛村牌。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下薛村全貌。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位于长福山东面山坳里的王清文墓。墓主为高庄人,1919年生。1939年参军,先后参加过临沂战役、孟良崮战役、上海战役等重大战役,六次立功,九次负伤。因伤转业后一直在安徽工作。1994年北司法部授予国家一级金星荣誉奖章。2009年去世。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下薛村的石碾。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未完工的石碾。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水井。以前利用杠杆原理提水浇园的石板装置。
高庄九顶莲花山(一):长福山、铜佛庙(沂水县高庄镇)
▲下薛村的3000亩水萝卜、香菜基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