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的半个圣人王阳明,为何3年龙场悟道,就成了一代心学宗师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2-03-08

蒋的名字以前叫志清,后来才改为大家熟悉的中正,而“中正”这两个字,是取自王阳明的“大中至正”。

据蒋回忆,他之所以对王阳明感兴趣,是因为他在日本留学时,“总看到许多日本人都在阅读王阳明的《传习录》。”

后来蒋了解到王阳明是明朝的著名思想家,曾完成了读书人“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夙愿,并以“心学”著称于世,就把他和另一个牛人当作了自己的偶像。后来蒋退守我国台湾省以后,还把当地的一座山,改称为“阳明山”。

有关王阳明的事迹,估计国人现在已经不太陌生,都知道他上马能擒贼,下马能教学,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但是对于王阳明成功的原因,深入了解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在一些书籍记载中,王阳明先生是在被贬贵州龙场时期悟的道,那么短短三年时间,王阳明先生为何就能悟透一门学问呢?

为何蒋把他当作偶像,却也没能成事呢?

为何后来少人抱着《传习录》学习“心学”,却几乎没有人能达到王阳明先生的成就呢?

公元1472年,王阳明先生出生,他是家中的嫡长子,他的父亲叫王华

因为王阳明后来的成就过高,所以王华这个人似乎并不太起眼,但是王华其实也很厉害。

据《明史》等书记载,王华家境优渥,本人自幼聪明过人,而且人家虽然有“躺平”的资本,却仍然热爱学习。不过他的聪明却不太适合刻板的科举,因此他在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之后,又蹉跎了好几年,才拿到乡试第一(因为穿着问题,后被降为了第二名)。

不过科举这东西对于聪明人来说,根本不算事,因此他在后来“国考”中,顺手就拿了个“状元及第”。此外,在王华正式入仕之前,他已经成了当地被热捧的“课外辅导班”老师。王华除了家里不差钱之外,也不差书,当年他家藏书也颇丰。

后来王华曾一路坐到了礼部左侍郎,如果不是因为宦官专权,王华应该可以顺利入阁,后来他还被“贬到”南京当吏部尚书。

王阳明先生早年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不愁吃穿、家藏万卷、书香门第,父亲见识高远的家庭之内,可以说王阳明本身的起点就不低

不过因为他祖上有人曾无意仕途,专以治学为念,所以王阳明对于科举也并不是特别热衷,反而是想一心成圣贤。也就是说,王阳明很早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

因为当时大明的环境不太好,内有旧症顽疾,外有饿狼觊觎,所以王阳明打算在当圣贤之前,先为国家做点小事。于是他以15岁妙龄奔赴边关等地实地考察,又把考察所得,和自己的见识结合成了一篇篇上达天听的文章。

虽然他的这些建议交了上去,但是并没有得到回应。不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先生是一个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人是一个懂得学习和工作方法的人

公元1488年,王阳明接受父母的安排成婚,在结婚的当天,王阳明这个血气方刚17岁新郎官,竟然因为跑去陪道士聊天,而错过了当天的婚礼。有些人看到这个故事,可能只把它当成一个无关紧要的趣闻来看。

可实际上,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它说明在年轻的王阳明心里,求学问教远比软玉温香更有意思,说明他当时已经开始痴迷于“学术研究”了,世界第一首富比尔盖茨曾说,他的偶像是曾经的世界首富洛克菲勒,而洛克菲勒曾根据自己的成功经验写过一本书,书名叫《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从王阳明忘了婚礼的小故事来看,王阳明是不是一个醉心学问的“偏执狂”呢?

王阳明在结婚以后,通过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娄谅,开始深入学习地理学,但就是这么一个“学术大咖”领路,王阳明竟然还敢对传统理学产生质疑,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王阳明当时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力,并不对“权威”偏听偏信。

王阳明是通过科举进入的体制,不过当时当权的是宦官集团,所以他如果想要平步青云,难免要违背一下原则,但是王阳明这种“偏执狂”又怎么可能屈尊降贵呢,所以在他挺着腰杆子触怒了宦官集团之后,他就被贬去了贵州。

王阳明当时被贬去的地方叫龙场,龙场听名字很大气,但那个地方在当时,除了生态环境可以一提之外,简直就是个荒野。这种荒凉的地方,虽然不适宜生产生活,但却非常适合静心修身。

王阳明到了龙场之后,没有什么“正事”,他除了研究学问之外,就是把自己的所学教授给愿意听他讲学的人。

佛教有一句话叫“法布施得聪明智慧”,这句话的本意是:你向别人传播佛法的时候,自己是可以得到聪明智慧的。大家可能也会有这种体验,就是我们在给别人讲解。或者是传授东西的时候,自己往往也会从中有所得。

所以,大家除非感到自己无法再上进,所以还是不要“敝帚自珍”,而是要多输出,在输出的过程中,你得得到的,未必比你输出的少,这是一件好事。

这对王阳明来说也同样如此,他在龙场悟道的时候,如果只是闭门造车,他可能未必能悟出心学的精髓,但是他在给别人宣讲的时候,会受到质疑,自己也会产生新的想法,然后他就会不断的改进,然后再讲再改......直到他的学说变得圆满

从上述内容我们就可以看出,王阳明虽然说是在龙场悟的道,但其实人家的“功夫”不仅下在了龙场。

如果王阳明没有良好的家世,他就无法一心求学,也不会有过人的眼界;

如果王阳明没有过人的执着,他就不会一心钻研,也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如果王阳明没有龙场的总结,他就无法突破自己,也不会有后来的心学;

......

王阳明出龙场时,已经到了不惑之年,世人只看了王阳明三年龙场悟道,谁又注意到,他的目标当时已经立了差不多三十年,人家也努力了不下三十年。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就四个字:知行合一

这四个字也不难理解,就是知道什么是对的,然后按照对的去做。

但是,

你知道早晚刷牙是对的,那你有没有遗忘过;

你知道好好学习是对的,那你有没有坚持住;

你知道暴饮暴食是错的,那你体脂率下来了吗;

你知道的对错很多,但是你能按照对错去做,且有坚持去做的又有多少;

......

明清两代,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有两人,其中之一,就是王阳明。

蒋最推崇的两个古人也是他们,但是,推崇归推崇,你又做不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